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

龍騰盛世,萬象更新。2024年2月18日下午,農曆新年伊始,東城區在新建成亮相的“觀中”中軸線文化博物館召開東城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東城區舉辦新聞通氣會,正式推出《關於進一步加強東城區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傳播利用的實施意見》《東城區推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若干措施》《東城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2024—2026年)》《東城區關於進一步促進文化消費的若干措施》《東城區繁榮新時代舊書市場的若干措施》五大文化政策檔案,標誌著東城區在全速推進“崇文爭先”上,再次邁出堅實的步伐,在全力做實“六字文章”上,展開了全新的實踐,在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上,繪製了更加美好的畫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 
  • 內容主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活動背景,2024年,房山區,東城區,2023年,北京市,東城區,門頭溝區,

活動背景

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北京的重要職責。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一年,2023北京文化論壇在東城盛大舉辦,習近平總書記致賀信,定格“文化東城”高光時刻,讓我們人心振奮、備受鼓舞。
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
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居家過日子”越來越便利

2024年

房山區

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 房山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召開。
“23·7”特大暴雨災害使房山區文旅產業遭受巨大損失,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房山區景區恢復提升工作,特別是在2024年市兩會期間,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就加快推進文旅產業恢復提升、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明確工作要求,房山區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1月30日,區委書記、房山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鄒勁松主持召開會議,聽取有關情況匯報,研究調度下一步重點工作。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暴劍,北京野生動物園黨委書記、旅遊行業專家徐佳,北京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賀艷,城市復興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申申出席會議。
會議聽取了房山區景區災後恢復重建和十渡景區規劃編制及實施等情況匯報,與會人員進行了交流發言。
鄒勁松強調,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十渡景區規劃定位,錨定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這一工作目標,突出景區特點和功能布局,打造自然與科技相融合的景區。要不斷細化工作實施方案,完善景區夜遊設施配套,增加科技要素,將自然、科技與現代生活有機融合,把景區夜遊打造成為旅遊亮點,提升遊客體驗感。要加快推進景區恢復提升工程,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和定期工作調度。景區恢復提升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要建立規劃協同平台、工程實施平台、運營協同平台、投資平台等工作協調平台,明確牽頭部門,統籌推動景區恢復提升工作。要按照整體規劃布局,明確近期、中期和長期項目實施清單,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要加快推動落地。同時,要紮實推進道路、停車場、住宿、餐飲等景區配套服務設施的恢復和建設,完善景區功能,提升遊客體驗感。
會議聽取了黃山店村文旅提升、重點提升項目及黃山店村農商旅融合發展規劃與概念設計方案深化情況等情況匯報。與會人員進行了交流發言。
鄒勁松對黃山店村農商旅融合發展規劃與概念設計方案給予充分肯定。強調,分管區領導要發揮好牽頭作用,領導小組要堅持定期調度。要建立規劃設計統籌平台,確保整體定位、設計理念和形象效果的統一,推動鄉村振興和文旅發展。要建立工程統籌實施平台,抽調專業人才參與統籌協調工作,明確工程建設時序,打造高質量文旅工程。要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在景區整體提升過程中融入現代、科技、時尚元素,完善景區商業、餐飲、娛樂設施,不斷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區領導張明智、周同偉、李進偉、尹航、靳璐參加會議。

東城區

一是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匯聚新時代的奮進力量。要立主流價值觀之根本。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全面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化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和宣傳普及,讓黨的創新理論持續“飛入尋常百姓家”。要展文化綿延之氣象。生動闡釋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等內涵,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用好東城文化藝術基金,培育形成文藝創作良好生態。要彰城市文化之氣韻。繼續把舉辦北京文化論壇作為對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各項工作的集中檢驗,做“優”城市文化品牌,做“大”文化展示平台,做“強”文化傳播格局,為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文化遺產保護、文明交流互鑒貢獻東城力量。
二是堅決扛好文化大旗,繪就雅韻東方的人居畫卷。要以珍愛之心推動老城保護,彰顯古都風韻。錨定中軸線申遺成功目標,落實衝刺階段工作任務清單,加快鐘鼓樓活化利用進度,彰顯獨一無二的壯美空間秩序。拓展“中軸線上”系列文化活動品牌,推動中軸線文化價值創新。穩步推動孚王府、清陸軍部海軍部舊址等央產文物騰退,在永定門城樓等地試行“活歷計畫”,深度連結各省市優質文化資源,讓京地交融的文化之花在前門東區綻放。要以惠民之計激活服務效能,豐富公共文化供給。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最佳化文化設施布局,推出更多街區藝術館、胡同里的博物館等融合、智慧型、多元的新型文化空間,積極推動公共文化設施錯時開放。不斷放大大學生電影節、全國話劇展演季、北京地壇書市等文化品牌活動的溢出效應。創新實施惠民文化工程,持續建設“戲劇之城”“書香之城”“非遺之城”“博物館之城”“中醫藥文化之城”。要以創新之舉提升發展能級,打造文化產業集聚高地。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發揮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國家級牌子的引領作用。堅持“一園一品”,推動人美文化園等重點文化園區改造升級,精心打造產業類聚的“文巷”。發揮文化消費孵化載體作用,加速胡同場景下的在地文化與新商業、新場景、新消費跨界融合。要以互鑒之力塑造城市形象,講好東城故事。集聚一流的文創企業、文化機構、領軍人才,打造更高水準的文化地標集群、更高人氣的文化交流舞台、更高能級的文化交易平台。發揮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引領作用,深化與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國美術館、國家話劇院等重要文化單位戰略合作。
三是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打造賦能發展的東城樣板。要切實加強黨的領導。進一步激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各類文化單位和廣大文化工作者創造、創意、創新活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凝聚文化建設的行動自覺,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要加強文化協同創新。積極推動文化聯動發展,加大文化的政策與資金扶持力度,打造更多小而美、小而雅的文化空間。加強資源導入,建設全國各地優秀文化潮流風向標、交流展示的“首都櫥窗”。要完善工作實施機制。健全全方位協同監督工作機制,更好推動全年任務落實到位。切實把首善標準貫穿文化中心建設的各領域全過程,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不斷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取得更大成就。孫新軍強調,要站在新時代發展的戰略全局高度,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擔當好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豐富內涵,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放在實現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目標任務中來運籌,放在統籌推進“崇文爭先”、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東城新篇章中來把握,更好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與繁榮,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貢獻更多“東城力量”,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聚文化之力擘畫文化建設首善畫卷
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東城區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文運盛,既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洋溢著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重要視窗地區的蓬勃生機與活力。東城區始終堅持大格局謀劃、多角度創新、高質量落實,舉全區之力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努力在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進程中走在前列。
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
東城區繁榮新時代舊書市場的若干措施
東城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總結了2023年工作進展情況,部署了2024年重點任務,聽取了東城區推進北京中軸線申遺相關工作情況的匯報,研究審議了一攬子創新文化政策檔案,打出文化發展“組合拳”,集中代表了東城區對文化建設的深入思考、最新探索和創新布局。會議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匯聚新時代的奮進力量;堅決扛好文化大旗,繪就雅韻東方的人居畫卷;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打造賦能發展的東城樣板,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貢獻更多“東城力量”。
謀文化之策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北京的重要職責。東城區始終把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擺在新時代首善之區建設的突出位置,一以貫之推動文化建設。本次推出的文化政策涵蓋紅色文化、公共文化服務、書香之城建設、文化消費、文化產業等各領域,既有“點”上的探索、又有“面”上的創新,通過深度挖掘東城文化優勢資源,持續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進行路徑探索,並形成機制借鑑與動力支撐。
此次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東城區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傳播利用的實施意見》重點提出了“四種模式”“四大高地”的發展路徑,通過構建“紅色文化+”發展模式,打造紅色文化資源挖掘闡釋引領高地、傳播利用創新高地、融合發展先行高地、資源保護管理示範高地,讓區域厚重的紅色基因持續煥發新時代光彩。《東城區推進公共文化新空間建設的若干措施》充分整合資源,提出建設一批“空間環境美、功能布局優、產品內容精、服務品質好、運營模式新”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進一步最佳化東城區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激活公共文化創新活力,讓核心區文化自信融入百姓生活。《東城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2024—2026年)》聚焦價值引領、資源轉化、跨界融合、引優育強,明確實施資源活化行動、行業提質行動、數字引擎行動、場景驅動行動、園區煥新行動等十大行動,著力打通文化鏈與價值鏈,為東城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東城區關於進一步促進文化消費的若干措施》聚焦建設“文化消費核心承載區”“文化消費品牌聚集區”“文化消費品質體驗區”“文化消費潮流引導區”,圍繞“供給創新”“空間煥新”“品牌立新”“傳播拓新”提出15項重點措施,增強文化對消費經濟的牽引帶動作用。《東城區繁榮新時代舊書市場的若干措施》依託“四進”政策的良好基礎與優勢,促進舊書市場上下游有效連結和發展協同,打造舊書市場流通網路平台、古籍善本展示交易拍賣平台、舊書展銷服務平台、舊書市場文化傳播平台,全面繁榮發展東城區舊書市場。一系列創新舉措擲地有聲,成為貫徹“崇文爭先”理念的最新表達,為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揚文化之帆凝聚文化強區發展共識
2024年是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也是實現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轉型突破的重要之年。東城區堅持首善標準,注重挖掘用好區域文化資源優勢,對內增強文化自信、加強示範引領,對外展現文明形象、傳遞東城聲音,奮力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東城新篇章!
以珍愛之心推動老城保護,彰顯古都風韻。錨定中軸線申遺成功目標,加快鐘鼓樓活化利用進度,在永定門城樓等地試行“活歷計畫”,推動中軸線文化價值創新。深度連結各省市優質文化資源,讓京地交融的文化之花在東城綻放。
以惠民之計激活服務效能,豐富公共文化供給。創新實施惠民文化工程,推出更多街區藝術館、胡同里的博物館等融合、智慧型、多元的新型文化空間,不斷放大2024北京文化論壇、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地壇北京書市等文化品牌活動的溢出效應。以創新之舉提升發展能級,打造文化產業集聚高地。發揮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國家級牌子的引領作用,堅持“一園一品”,精心打造產業類聚的“文巷”,加速胡同場景下的在地文化與新商業、新場景、新消費跨界融合。以互鑒之力塑造城市形象,講好東城故事。深化與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國美術館、國家話劇院等重要文化單位戰略合作,集聚一流文創企業、機構、人才,打造更高水準文化地標集群、更高人氣文化交流舞台和更高能級文化展示平台。
文化興則東城興,文化強則東城強。未來,東城區將繼續站在新時代發展的戰略全局高度,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持續以文化定義東城、加持東城、壯大東城,積極搭建促進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鑒的高質量平台,推動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區,進一步展現文淵深厚、文脈綿延、文化繁榮、文明燦爛、文人薈萃的新氣象。
《若干措施》明確,在發展目標方面,東城區將按照“規模適當、布局合理、形態多元、特色鮮明”的要求,充分整合資源,建設一批“空間環境美、功能布局優、產品內容精、服務品質好、運營模式新”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進一步最佳化全區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激活公共文化創新活力,推動公共文化品質發展,讓核心區文化自信融入百姓生活。
具體如何建設?《若干措施》明確,一是統籌規劃,進一步最佳化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探索建立公共文化設施、資源和服務與常住人口、服務半徑掛鈎的制度,通過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創新拓展高品質公共文化設施體系。
二是分類推進,大力推動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現有公共文化設施改造提升以及嵌入式、開放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拓展,因地制宜推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
三是創新服務,提升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服務品質。建立以高品質文化消費引導社會力量主動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新模式,提升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運營水平,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新業態高質量發展。
四是合作共贏,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扶持機制。通過以獎代補、助企引流、搭建平台、共建共享等方式,激發社會力量參與熱情,助力運營主體自身發展,拓寬運營主體參與渠道,推動文化空間長效運行。
東城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具有哪些特點?王鐵峰介紹,首先是理念新,這些空間打破了“空間即建築”的觀念,將公共廣場、城市街角、老城小巷、公園綠地等開放性的空間都視為空間場所,融入公共文化元素,探索建設遍布街頭巷尾、深入城市肌體的公共文化空間體系。
其次是機制新。不同於傳統公共文化設施聚焦於公共閱讀或藝術普及等某一方面,東城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以民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為導向,充分整合各類社會力量空間資源,融合多種業態,為市民提供融合公共閱讀、藝術普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等於一體的多樣化公共文化服務。通過公共文化活動為空間帶流量,增強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熱情,實現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第三是場景新。王鐵峰表示,東城區將秉持“小而雅、小而美、小而秀”的原則,著力探索公共文化空間品質化、時尚化、舒適化發展,打造兼具審美意向與文化精神的空間載體、服務場景,推動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廣泛融入居民生活。

2023年

北京市

2023年4月25日下午,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尹力主持會議,市委副書記、市長、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殷勇出席。
會議指出,黨的二十大作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戰略部署。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要更加自覺擔負起職責使命,更加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深入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會議強調,要以開展主題教育為主線,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築牢首都幹部民眾堅持和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繼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裡走。深化紅色資源保護管理運用。大力做好正面宣傳,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旅遊服務品質。
會議強調,要以中軸線申遺保護帶動老城整體保護。加快完成太廟、先農壇、永定門等遺產點保護修繕及整治維修,確保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畫圓滿收官。堅持老城保護和有機更新相銜接、內涵挖掘和活化利用相統一,實施好核心區控規新一輪三年行動計畫,推動老城煥發新活力。
會議強調,要統籌推進三條文化帶保護髮展。大運河文化帶要狠抓重點項目,持續推動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等工程,抓緊申創大運河國家5A級旅遊景區,推動三大文化設施儘早開放運營,高水平運營好環球主題公園。長城文化帶要把保護放在首位,持續加強長城本體保護,科學合理開發長城文旅資源,推進建設八達嶺長城世界遺產核心展示區,實現“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全線基本貫通。西山永定河文化帶要著眼長遠發展,完成“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爭創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國家5A級旅遊景區,推進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會議強調,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硬體建設,打造更多高品質公共文化空間,加快“書香京城”“博物館之城”建設。豐富高質量文化產品供給,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做大做強“大戲看北京”系列品牌,著力打造“演藝之都”。激發文化產業活力,積極拓展文化消費新場景,大力培育文化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入推進“文化+”,加快傳統文化業態數位化升級,促進大數據、人工智慧、元宇宙等在文化領域轉化運用和項目落地。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深入挖掘北京文化資源,發揮“雙奧之城”優勢,推出更多國際傳播精品。用好主場外交平台積極展示推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友城交往為載體推進文化走出去。高標準做好北京文化論壇組織籌辦工作。
會議聽取了關於全國文化中心建設2022年工作總結和2023年工作安排的匯報,研究了其他事項。
市領導莫高義、夏林茂、趙磊、於英傑、談緒祥,市政府秘書長穆鵬參加。

東城區

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
關於進一步煥發東城區會館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
東城區《關於進一步煥發東城區會館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在距今逾400年的臨汾會館正式發布。臨汾會館是北京會館陳列館,訴說著會館輝煌的過去,也將見證著會館掀開進一步煥發活力的嶄新篇章。作為全市首個聚焦會館片區建設的創新政策,《若干措施》堅持四個原則、提出五大發展願景、明晰18條落地舉措,系統勾勒出會館活力綻放的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會館是北京城市發展的親歷者,也是首都文化開放融合、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重要見證。每處會館無不經歷了風霜雨雪而倍顯珍貴,每處會館也都期待著重現昔日璀璨光彩。《若干措施》立足東城豐富的會館資源,進一步推進會館舊址的傳承保護與創新利用,探索連結更多文化資源與要素,推動文物真正活起來、火起來,促進傳統文化街區更新,努力讓會館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名片。
聚焦文物保護利用 打造會館活力新空間
會館承載多樣地域文化,是歷史留給北京獨特的文化遺產。東城區轄區內現有不可移動文物356處,包括37處會館類不可移動文物,集中坐落於前門東區。南北交匯、規模各異的會館建築,商賈文化、飲食文化、梨園文化等多元交織的地域文化,為古老的會館建築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有著400餘年歷史的顏料會館
2021年7月以來,為落實蔡奇書記關於推進文藝院團進會館的指示精神,在市委宣傳部的統籌指導下,東城區顏料會館、臨汾會館等聯動式演出正式亮相,“會館有戲”序幕全面開啟,百年戲台再現光影,沉睡文物煥發新生。一批量身定製的“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演出節目,成為“大戲看北京”的最新表達。
“會館有戲”走出了當代會館活化利用的第一步,《若干措施》在前期“會館有戲”的探索基礎上,進一步突破會館活化的邊界,尋求會館作為文物實現創新利用的新路徑,通過深入挖掘與展示會館文化內涵,實現會館建築與文化內涵主體的時空對接,將會館打造為更具時代化氣息的地域文化交流展示平台。通過不斷豐富會館文化業態,使會館既保持“萃集蘊蓄”的美好畫卷,又體現“潤物無聲”的海納百川,彰顯會館文化的新時代價值,打造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時代樣板。
薈聚優質文化資源 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百花園
一個會館就是一處展示地域文化的活態博物館。會館肇始於明代初期,就是當時同籍貫、同行業之人在京城設立的為同鄉、同行提供集會、寄寓的房舍。歷史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子、官紳、工商人士匯聚於此,各地風土人情、文化特色與北京文化氣質生動融合,催生出京劇等一系列文化創新表達。
東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全國文化中心核心承載區、中華文明對外交流展示的重要視窗。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服務首都文化建設發展大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搭建薈聚全國優質文化資源廣闊舞台,進一步煥發會館活力是東城區應有之義,也是強化文化共識、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的有力舉措。會館通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構架起古今對話的橋樑,充分調動了會館文化主體參與會館建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若干措施》致力發揮會館舊址文化交往、經濟互動的重要價值,利用會館文化粘性,鼓勵相關省市深度聯動會館開發與利用,通過調動各地商會、文化單位、社會組織積極性,引入優質文化項目、資源、產品,激發了潛藏於人民心底的文化認同,逐漸將會館打造成文化交流互鑒的“會客廳”,形成集萃中華文化的“百花園”,助力全國文化中心的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傳播交流等功能,展現東城博採眾長、兼容並包的文化氣象。
帶動區域連片發展 構建文化賦能城市發展新場景
今年2月,東城區編制出台《東城區推進“會館有戲”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對會館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引導優質演藝資源注入,讓“會館”更“有戲”,顏料會館被評為北京市網紅打卡地。
如今,《若干措施》在更高程度、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匯聚全國優質文化資源,在會館保護利用的紅線和底線基礎上,讓社會力量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通過搭建統一、便捷、高效的運用平台,整合科技、人才、資本優勢,打通資源、創意、市場全鏈條,撬動社會資本更多投入,推進會館活化利用的協同創新、成果轉移和社會共享,努力打通文化鏈與價值鏈,使文化既開花又結果。通過落地一系列融合科技、數字、旅遊、商業等要素的文化衍生精品項目,成就高品質的文化體驗,促進高質量的文化消費,推動歷史文化街區轉型升級,建設吸引市民廣泛打卡的文化新場景,促進市民民眾精神生活日益充盈,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穩步提升。
會館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開放融合的鮮明見證。從承載百年歷史的質樸文物到熠熠生輝的文物活化利用典範,從昔日遊子聚會場所到如今各地優秀文化的展示平台,從文藝演出進會館舊址到文化+數字、文化+科技、文化+商業、文化+旅遊等新型文化業態集聚的“文巷”,會館將以更具“顏值”、更富創新創造活力的文化符號,努力打造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典範,成為中華文化對外展示交流的重要視窗。

門頭溝區

2023年12月25日下午,門頭溝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區委書記喻華鋒,區委副書記、區長呂晨飛出席。
會議聽取《北京長城文化帶—沿河城重點組團詳細規劃》編制工作進展、2023年門頭溝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摺子工程進展、門頭溝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運行機制情況及2024年門頭溝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摺子工程重點項目計畫安排等情況的匯報。區委書記喻華鋒,區委副書記、區長呂晨飛出席。
喻華鋒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中央和市委關於文化建設相關部署要求,全力做好明年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相關工作。一是要持續深化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緊抓“兩個文化帶”建設契機,多措並舉推進京西古道、長城、傳統村落等文物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特別是要加強對文物防災減災的頂層設計,將預防性保護理念融入重點文化項目建設中。要結合“地區形象塑造工程”,依託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講好我區的革命老區故事、抗洪救災故事,打造宣傳展示經濟文化獨特魅力的大IP,為更好彰顯地區形象作出新的貢獻。
二是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緊抓入選全國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契機,大力推動文旅農林商體融合發展,持續提升“三地”品牌影響力。要積極推進“詩畫鄉村”建設,培育發展集旅遊、康養、文創為一體的,能夠寄託鄉情、承載鄉愁、傳遞鄉韻的美麗鄉村體驗載體。要積極推動數字賦能文化產業,立足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結合我區發展人工智慧、超高清數字視聽產業部署,推動文化產業在理念、內容、技術、形式、管理等方面創新,積極打造以數字文化技術賦能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示範、新模式,構建全方位、多樣化、高質量的文化供給體系。
三是要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堅持以文鑄魂,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載體作用,多措並舉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要以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抓手,通過創新實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建設一批實體書店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廣泛開展喜聞樂見、有益身心的民眾文體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專業化發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要既建“文明城”,也育“文明人”,以最齊人心、最佳狀態、最好成績拿下全國文明城區總桂冠,帶動全區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
區領導慶兆珅、張翠萍、楊建海、曹子揚、王培蘭、馬強、陳軍勝、頡換成、賈衛東參加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