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雷

探雷,探測地雷、水雷和其他爆炸性障礙物的行動。主要任務是查明地雷場、水雷區和其他爆炸物的類型、範圍及配置樣式,單個地雷、水雷、未爆炸彈等的位置,為掃雷提供依據。通常使用探雷器材探測。常用的探雷裝備有探雷針、探雷器、探雷車等。還可用直升機、遙控飛行器攜帶航空照相機和機載式探雷器探測撒布的地雷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探雷
  • 用途:查明地雷場、水雷區和其他爆炸物的類型、範圍及配置樣式,單個地雷、水雷、未爆炸彈等的位置,為掃雷提供依據
主要任務是查明地雷場、陸軍水雷區的範圍及配置樣式和單個地雷、陸軍水雷及未爆彈藥的具體位置,為部隊擬製作戰計畫和組織掃雷提供情報。戰後,為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與生活秩序,對作戰地域也要實施探雷,以便清除遺留的地雷、陸軍水雷和未爆彈藥。按作業方式探雷可分為人工觀察、探雷裝備探測和生物探測。人工觀察主要是根據敵方埋設地雷的暴露徵候及敵方的行動規律來判斷敵地雷場。探雷裝備探測是探雷最常用的方法。探雷裝備包括攜帶型探雷器、探雷車和機載雷場偵察系統。攜帶型探雷器是使用較多並在不斷發展的一種裝備,由單兵操作實施探雷作業,其特點是可靠性高、速度較慢,作業手有一定的危險性。探雷車探雷是利用車輛在行進中實施探雷,大大加快了作業速度,並提高了作業手的安全保障,特別適合保障部隊沿道路和平坦地形機動時的探雷。機載雷場偵察系統主要用於遠距離、大範圍、快速地發現地雷場。通常採用直升機或無人機作運載平台,配裝空中探測儀器和數據傳輸設備,能實時獲得地面圖像,及時判斷地雷場的存在。生物探測方面運用較多的是探雷犬探雷,有些國家還進一步嘗試利用鳥類、昆蟲及微生物進行探雷。按探雷行動的時機,還可分為為進攻部隊開闢通路的探雷、為保障部隊機動的道路探雷和為保障生產與生活的後方探雷。為進攻部隊開闢通路的探雷,通常由探雷作業手(或分隊)藉助夜暗的掩護,在發起進攻的前夜秘密實施,作業手可使用攜帶型探雷器和探針來探測和搜尋地雷。道路探雷一般都使用探雷車探雷。後方探雷是在戰爭結束後實施的探雷,探雷範圍廣、作業量大,但無敵火力威脅,時間也較充裕,主要使用攜帶型探雷裝備,也可採用機載雷場偵察系統。戰時,探雷通常是根據合成軍部隊指揮員的命令由工程兵在其他兵種支援下組織實施。戰後,為保障居民人身安全的探雷工作,可由部隊實施,也可由民兵或民間組織實施。早期攜帶型探雷器多採用低頻電磁感應和微波探測技術。為了降低虛警,人們進一步把這兩種技術複合運用實施探雷。為更有效、更準確地探測地雷,新型攜帶型探雷器及探雷車,採用衝擊脈衝雷達(包括成像)技術、紅外技術及核四極矩共振技術和中子活化技術。後兩種探雷技術是通過直接探測炸藥的方法,來發現地雷及爆炸物。機載雷場偵察系統一般採用多光譜照相、紅外行掃描及合成孔徑雷達等技術。地雷是一種古老的兵器,在中國明代就已開始在戰爭中大量使用。那時的探雷方法主要依靠目視觀察和人工搜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工廠生產的制式地雷投入戰場,探雷的方法除目視偵察外,還出現了利用探雷針進行探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現代化的制式地雷及套用地雷在戰場上大量使用,為了提高探雷速度,在研製出攜帶型低頻電磁感應探雷器的同時,還訓練了探雷犬探雷。如蘇軍1940年就進行了探雷犬大規模的探雷試驗,並組建了29個探雷犬連和19個探雷犬營,偵察雷區達1.5萬多平方千米,找出地雷400多萬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軍事強國都十分重視探雷裝備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研製成功攜帶型微波探雷器和微波道路探雷車,如美國研製的A/AR-5微波探雷車。90年代,美國又發展了MARDOR探雷系統,是一種多感測器的遙控探雷車。為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加快對地雷場的探測速度,各已開發國家正在發展和研製遠距離雷場探測系統,如美國正在研製的AMIDAS機載雷場探測系統、REMIDAS遠距離雷場探測系統,以期實現快速、遠距離、大範圍的探雷。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