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自身的生命科學/圖說科普百科

探秘自身的生命科學/圖說科普百科

基因並非是萬能的、沒有完全一樣的基因、驚人的變異現象、生物界的“號令”槍聲、關於狼孩的故事、解密冒險基因……相信由林新傑編寫的《探秘自身的生命科學(彩圖版)》會讓你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還等什麼,趕緊翻開書本,讓我們一起踏上最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索旅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探秘自身的生命科學/圖說科普百科
  • 出版社:中國測繪出版社
  • 頁數:154頁
  • 開本:16
  • 作者:林新傑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3030631、978750303063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圖說科普百科”是一套最通俗、最時尚、最新奇的青少年科普讀物,從不同的視角來傳授各個領域的科學知識:奇趣的動物、繽紛的植物、遼闊的海洋、玄妙的數學、先進的醫學……應有盡有。
這本由林新傑編寫的《探秘自身的生命科學(彩圖版)》是其中一冊,講述了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科學研究的典範、豌豆實驗等故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基因的奧秘
奇妙的結構
令人震驚的發現
生命的密碼
各盡其責
技術高超
變異的奧秘
解密傳種接代
第二章 令人稱奇的遺傳現象
遺傳學之父孟德爾
科學研究的典範
豌豆實驗
基因並非是萬能的
沒有完全一樣的基因
驚人的變異現象
生物界的“號令”槍聲
關於狼孩的故事
解密冒險基因
第三章 DNA與轉基因食品
DNA破案技術
DNA親子鑑定
DNA與考古
解密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基因與疾病
單基因病
關於色盲症
恐龍真的能復活嗎
肥胖症
癌症
基因的複印技術
克隆羊多利
第四章 遺傳基因
解開DNA的神秘面紗
胺基酸的發現
RNA的無私奉獻
XY染色體
遺傳穩定性的奧秘.
發人深省的猜想
達爾文的發現
生命細胞探秘
細菌和病毒
延續生命的神秘力量
孟德爾的驚人大發現
發現染色體
摩爾根的發現
核酸的發現
格里菲斯奧秘
第五章 基因工程
能發光的植物
解密“超級動物”
不怕病蟲害的莊稼
抗除草劑轉基因植物
潑辣的“莊稼漢”
基因工程現狀
基因工程前景
第六章 人類基因組計畫
人類基因組計畫的前景
繪製人類基因草圖
人類基因“地圖”
人類基因的破解
研究基本特點
舉步維艱
基因狂人文特爾
“百分之一”的驕傲

文摘

年輕的沃森和克里克為什麼能超越“對手”,獲得偉大的發現呢?
首先,沃森和克里克具有很強的事業心,有勇於進行科學探索的精神。沃森是美國人,生於1928年,1947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動物學系,後來又到著名的科學家盧里亞領導的研究室進行噬菌體的研究,不久就獲得了博士學位。當艾弗利等人證明能使細菌類型轉化的遺傳物質就是DNA時,他強烈地意識到:“闡明DNA的化學結構,在了解基因如何複製上,將是主要的一步。”於是,沃森便產生了揭開DNA結構奧秘的迫切願望。特別是1951年他有機會到義大利參加生物大分子結構學術會議,聽到英國皇家學院威爾金斯關於DNA X光衍射分析的學術報告,受到很大啟發,他決心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1951年秋,23歲的沃森從美國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什研究所留學。這個研究所也是當時世界上有關x射線分析聲譽最高的研究機構之一。在這裡沃森會見了35歲的物理學家克里克。克里克是英國人,生於1916年,曾在英國倫敦大學學習物理和數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的興趣開始轉向生物學,他想把物理學的知識套用到生物學方面來。於是在導師指導下,克里克開始從事生物大分子結構方面的研究工作,並開始熱衷於DNA結構的研究。正是探索DNA結構之謎這個共同的志趣,使沃森和克里克兩人夜以繼日地工作著,他們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
其次,沃森和克里克在劍橋大學相遇後,一個是生物學家,一個是物理學家,這樣兩位學者在一間辦公室里工作,一起討論學術問題,這無疑開闊了他們的思路,也更加豐富了他們的科學想像力,這也是他們在科學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沃森在他的著作《雙螺旋》中,對克里克有一段描述:“某天上午休息時,弗朗西斯·克里克安靜地、深深地沉浸在數學之中。午飯時,他因頭劇烈疼痛回到家中治療。他坐在煤氣爐前無所事事,很快就厭煩了,於是又開始工作。使他興奮的是,他忽然發現了答案……可是,他不得不停下來同他的妻子去參加一個葡萄酒品嘗晚會。他在回家的路上就開始尋思,把。DNA想像為一種螺旋結構。”與此同時,沃森也開始試驗用x射線來拍攝能顯示。DNA結構的照片。1952年6月的一個晚上,他為一張拍下的照片顯影。他在書中描寫了當時的情景:“當我拿著還濕著的照片放在燈前時,我明白了我們得到了它。螺旋的特徵相當明顯……第二天早上,我焦急地等待著弗朗西斯的到來,見到他後,他不到10秒鐘就同意了我的看法。”沃森和克里克就這樣相互配合默契地工作。而威爾金斯和福蘭克林則不然,他們雖然同時都在英國皇家學院德爾領導的實驗室里工作,都進行DNA分子結構的研究,但他們之間卻沒有什麼合作,從不交流,致使他們出色的研究未能很快地取得應該得到的成果。
另外,沃森和克里克這兩位年輕人不墨守成規,敢於大膽創新,敢於挑戰權威。就在他們緊張工作的時候,在美國的鮑林宣稱他做出了DNA結構的模型。他的模型不是兩條螺旋線,而是三條。克里克和沃森認為這個模型不一定正確,因為他們兩人也曾建立過這樣的模型。他們肯定,儘管鮑林是一位偉大的化學家,但他搞錯了。於是他們便想:一定要趕在鮑林的前面,改正錯誤,建立一個新的分子模型。沃森說:“我們當時的希望就是其他科學家不要太懷疑這個大人物的模型細節……在萊納斯·鮑林重新進入競賽前,我們有6個星期就能把一切都搞出來。”P4-5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