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奪者式攻擊機

掠奪者式攻擊機是一種艦載低空海上攻擊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掠奪者式攻擊機
  • 屬性:艦載低空海上攻擊機
一、概述
布萊克本“掠奪者”(Buccaneer)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設計的一種艦載低空海上攻擊機。幾十年間,它不僅在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FleetAirArm,FAA)服役,而且還被皇家空軍和南非空軍採用,其服役生涯之長甚至超過了設計者原先的期望值。
二、裝備情況及型號演變
主要型號:
“掠奪者”S.1:
最明顯的特徵是它特有的面積很小的圓形進氣口。早期的原型機上安裝有可收放的空中受油管,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情況並不理想,因此很快原來的位置上就被可拆卸的固定式受油管取而代之。
“掠奪者”是作為一種海上核打擊飛機而專門設計的,它原計畫掛載一枚“綠色乳酪”(GreenCheese)空-面飛彈,而且在飛彈研製期間,曾經考慮為其安裝“紅鬍子”(RedBeard)核彈作為戰鬥部。但後來因為發展這種飛彈的計畫被取消,“掠奪者”只得使用原本為“坎培拉”(Canberra)轟炸機研製的“紅鬍子”(爆炸當量界於1-2萬噸之間)。核彈被安裝在一個正好將它包容其中的特製彈艙艙門上,以減少對載機產生的氣動影響。“紅鬍子”並不先進,而且在投放前必須先打開保險,而不是在下落過程中自動打開,——這顯然是飛行員們所不希望看到的。
“掠奪者”S.1在攜帶常規武器時,最多可掛載8枚450千克炸彈,其中4枚位於彈艙,另外4枚分別掛在4個機翼掛架上。但是掛載6枚炸彈的情況更為常見。“掠奪者”還可以在翼下掛載非制導火箭發射巢。它最初使用的是36管50毫米火箭發射巢,後來這種武器被逐漸淘汰,就改用18管68毫米馬特拉SNEB火箭發射巢。1965年,皇家海軍曾對“掠奪者”使用美國AGM-12“幼畜”(Bullpup)無線電制導空-面飛彈的情況進行過評估,但由於試驗表明這種飛彈既不可靠,精度又差,因此實際掛載“幼畜”的情況十分罕見。
“掠奪者”S.2:
早在“掠奪者”S.1服役之前的1959年末,皇家海軍就開始研究為“掠奪者”換裝更好的發動機,新型號被稱為“掠奪者”S.2。換裝發動機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主桁架已經包括了環繞發動機噴管的框架結構,因此為了避免對機體進行重大改動,只能使用噴管直徑相同或較小的發動機。1962年1月,海軍部訂購了採用羅爾斯-羅伊斯“斯貝”(Spey)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新型“掠奪者”。它使用的“斯貝”RB168-1AMk101無加力改型可以提供5,160千克的推力,比“小三角徽章”要大得多,而且耗油率也更低。
機體方面需要做的改動很少,其中最明顯的是進氣口加大,並呈橢圓形。發動機尾噴管做了修改,向外、向下略有偏轉;翼尖增加了角度,以求提高巡航航程;利用發動機氣流的增大,附面層控制系統也得到了提高,從而進一步降低了“掠奪者”的起飛和著陸速度;因為預計載彈量將有較大提高,起落架也得到了加強;此外還採用了一套新的電力系統。為了解決棄機逃生問題,座艙蓋上敷設了微型引爆線,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炸碎座艙蓋,便於飛行員逃生。
最初那批預生產型飛機中的兩架接受了“斯貝”發動機的改裝。第一架安裝“斯貝”發動機的“掠奪者”於1963年5月17日首飛。試飛項目進行得“掠奪者”S.1更加順利,沒有因為事故而損失飛機。1965年夏,三架原型機前往美國進行高溫條件下的試飛,並在“萊剋星頓”號航母(USSLexington)上進行了艦上試驗。試驗結束後,一架“掠奪者”從加拿大古斯灣(GooseBay)起飛,在中途不加油的情況下飛越大西洋返回洛西茅斯,共用時5小時16分鐘,飛行3,138千米(1,950英里),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其極佳的航程。這也是英國海軍航空兵首次完成不間斷的跨大西洋飛行。
“掠奪者”S.50:
“掠奪者”項目之初,美國海軍曾對這種飛機流露出些許興趣,但很快就轉而自行發展類似的格魯曼A-6“入侵者”(Intruder)。西德倒是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考慮用它來替換其陳舊的霍克“海鷹”(SeaHawk),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用洛克希德F-104G來滿足海上打擊的需要。因此,“掠奪者”的出口用戶就只剩下了南非一家。
早在“掠奪者”S.2正式服役之前,南非就於1963年1月訂購了16架採用“斯貝”發動機的“掠奪者”。這份訂單是“西蒙斯頓協定”(SimonstownAgreement)的一部分,根據協定,英國取得了南非西蒙斯頓海軍基地的使用權,同時將向後者提供海軍裝備以作為回報。南非空軍希望能用“掠奪者”執行反艦攻擊任務。
南非的“掠奪者”編號為S.50,它們與S.2基本相同,只做了一些小的改動。一些為艦上服役而安裝的設備被拆除,包括自動摺疊機翼用的液壓裝置,不過機翼仍然可以手動摺疊。S.50還可以攜帶更大的翼下副油箱(載油量1,955升),後機身下方有兩塊該型特有的小型減速板,還安裝了兩枚布列斯托-西德利BS-605可拆卸式助推火箭。安裝助推火箭的用意是增加飛機在高溫條件下、從高海拔簡易機場起飛時的推力。火箭由“掠奪者”的發動機油箱和安裝有高揮發性過氧化物的燃料瓶提供燃料,可以產生持續30秒鐘的1,810千克推力。儘管安裝火箭增加了成本,但除了航空表演以外,它們其實很少被用到。
第一架“掠奪者”S.50於1965年初試飛。16架飛機分兩批、每批8架交付給南非空軍,在第24中隊服役。在交付過程中,在南大西洋還損失了其中一架飛機。南非希望再訂購一架作為補充,但當時反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運動開始高漲,因此新當選的工黨政府拒絕了這一要求。南非再訂購14架“掠奪者”的計畫也成了泡影。
三、改進和發展趨勢等
50年代初期,蘇聯海軍艦隊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充,以求挑戰美國和北約的海上優勢,尤其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級新型巡洋艦更是對西方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為此,英國皇家海軍決定採購一種艦載低空攻擊機,它可以從低空以高速突破蘇聯海上作戰集群的防禦,隨後投擲核彈將其摧毀。
1952年6月,這項要求正式成為“第39號海軍參謀部需求”(NavalStaffRequirementNo.39,NA.39)。該檔案要求研製一種雙座艦載攻擊機,可在機內掛載1枚核彈;在60米高度以0.85馬赫的速度飛行;作戰半徑不低於740千米;總載彈量1,800千克;停放狀態下,機長不超過15.5米,以適應現有的航空母艦升降機;最大重量不超過20,400千克。該機還應具備充當空中加油機的能力。
當時,布萊克本飛機有限公司(BlackburnAircraftLtd.)僅限於生產客運和貨運飛機,但它卻對海軍的這項需求做出了回應,提出了一個公司編號為B.103的設計方案,並且大量採用了當時的先進技術。
海軍對飛機載彈量和性能的要求決定了必須採用雙局。布萊克本原先考慮使用4,990千克推力的阿姆斯特朗-西德利“藍寶石”(Sapphire)Sa.7渦輪噴氣發動機,但這種發動機太大也太重。於是德哈維蘭提供了另一種選擇:該公司“三角徽章”(Gyron)渦噴發動機的縮小版——PS.43“小三角徽章”(GyronJunior,生產型被稱為布列斯托-西德利“小三角徽章”Mk.101)。“小三角徽章”沒有加力燃燒室,可提供3,630千克的推力。
低空飛行要求飛機採用小機翼、高翼載,以減少陣風和紊流造成的顛簸;但是艦上起降一般又要求採用大機翼、低翼載,以縮短起飛滑跑距離,降低著陸速度。為了折衷,布萊克本採用了小機翼布局,但引入了“襟翼吹氣”(或稱“附面層控制”)系統。附面層控制系統是利用一系列導管,將10%的發動機壓氣機氣流引導到機翼前緣,以及襟翼和副翼的上方;同時,它還引導發動機噴出的氣流經過“T”形布置的水平尾翼下方。附面層控制系統幾乎可以使低風速時的升力翻一番,同時也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除冰系統。
B.103除了在兩側翼下各布置兩個外掛架外,還擁有一個內部彈艙,可容納4枚450千克炸彈或1枚核彈。由於傳統的彈艙被認為不適合進行低空高速攻擊,所以B.103採用了旋轉式彈艙艙門,將炸彈直接掛載在艙門上。艙門可以迅速翻轉,從而減少了空氣動力方面的問題。它不僅簡化了武器投放程式,而且方便了彈藥裝載和日常維護。彈艙原則上也可以容納一個偵察攝像吊艙、一個2,000升轉場油箱、一個貨艙或者一個雙發“阿登”(Aden)30毫米機炮吊艙。上述其它設備都曾有生產,唯獨沒有機炮吊艙,因此飛機也就始終沒有安裝機炮。至於貨艙,事實證明它在運送高爾夫球桿和其它一些重要物資方面,的確十分有用。
內部載油總量為7,092升,此外還可以在機翼的內側掛架掛載兩個副油箱(載油量1,336升),並且攜帶前面所提到的2,000升轉場油箱。
B.103採用了當時新興的“面積律”氣動技術,避免飛機的橫截面積(包括機翼)出現很突然的變化,這使得機身在機翼之後繼續向後延伸,以類似“可樂瓶”的形狀收尾。布萊克本的工程師們使用“面積律”技術不僅提高了飛機的氣動性能,而且提高了機身內部的裝載空間,也使飛機的橫截面很獨特地呈現一系列飽滿的圓形。由於機體設計時著重強調了其強度,因此飛機經常也被說成是像磚房一樣。
為了適應航母升降機的尺寸限制,設計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除機翼可以從半翼展處向上摺疊120-外,機頭錐也可以向左後方摺疊,以便於維護雷達,並減少機身長度;尾錐分成兩半,當通過液壓打開時,既可以作為可調式減速板,又可以減少機身長度。所有這些措施使得B.103較好地滿足了航母升降機和機庫甲板對飛機尺寸的研製。
設計工作於1954年7月完成。1955年7月,英國海軍部選中B.103,並訂購了20架預生產型飛機。訂購如此多數量的預生產型飛機是比較少見的,但當時皇家海軍亟需這種飛機,因此希望確保不至於因為損失一架原型機就使整個項目被迫拖延,並且希望藉此使各個分系統的發展能夠同時進行。
海軍部要求原型機在1958年4月底之前進行首飛,結果第一架原型機就趕在了4月30日首次升空,並在同年8月的范堡羅航展上進行了飛行表演。它與此後的“掠奪者”的區別主要是在更長的空速管(但機頭略短)和氣動外形相對簡單的尾翼結合部,以及較小的進氣口。之後生產的原型機逐漸融入了一些服役用機的特徵,但它們的減速板、尾翼和機頭設計都不盡相同。艦上試驗於1960年1月開始,19日,原型機在“勝利”號(HMSVictorious)航母上完成了首次著艦。此前,試驗因為一架原型機失速墜毀而推後了好幾個月,在那次事故中,兩名機組成員在從處於倒飛狀態的飛機中彈射出後不幸遇難。
1960年8月20日,新飛機被賦予了正式名稱:“掠奪者”,最早的型號被編號為“SMark1”(S.1),其中“S”(Strike)代表這是一種攻擊機。由於“掠奪者”項目是在極端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早期它被隱諱地稱為“BNA”或者“BANA”,代表“布萊克本海軍飛機”(BlackburnNavalAircraft)或者“布萊克本先進海軍飛機”(BlackburnAdvancedNavalAircraft),這個縮略語後來演變成“香蕉”(Banana),“掠奪者”也就從此獲得了“香蕉噴氣機”的綽號。
全部20架預生產型飛機到1961年底之前都已經完成了首飛,但也蒙受了更多損失。1960年10月,一架原型機在飛行過程中因為設備故障而墜毀,兩名機組成員安全地彈射逃生。1961年8月,另一架原型機在進行艦上試驗時,在起飛過程中墜毀,兩名機組成員因未能及時逃離飛機而溺水身亡。不過試飛項目總的來說進展順利。第一架“掠奪者”於1961年8月交付給皇家海軍。
四、作戰使用
在執行空中加油任務時,“掠奪者”可以攜帶一個由空中加油有限公司(FlightRefuelingLimited)生產的M20軟管式空中加油吊艙(載油量636升)。吊艙掛於右翼下,同時在左翼下會掛載一個副油箱。
在執行偵察攝像任務時,可在彈艙內安裝一個“方箱”,內含1部閃光照明彈發射器和最多6部相機(由遠距、廣角、夜視等相機搭配成各種組合),相機沿垂直方向安裝,或者安裝在一個前視整流罩內。閃光照明彈實際很少用到,因為皇家海軍在執行夜間任務時,更願意使用掛在“掠奪者”翼下的8枚“螢火蟲”(Glowworm)火箭。
“掠奪者”在機頭裝有一台費拉第“藍色鸚鵡”(BlueParrot)雷達。這種雷達沒有地形跟蹤能力,但在瞄準與導航方面卻非常有效。
總的來說,“掠奪者”S.1是一種相當不錯的飛機,也很受飛行員們的歡迎。它在艦上的表現相當穩定,附面層控制系統也使著陸速度比他們所習慣的要慢。有意思的是,在航母上彈射起飛時,“掠奪者”的前機輪常被固定在半空,以使飛機獲得較大的迎角。
南非空軍的“掠奪者”服役幾十年,有效地完成了多方面的任務。在執行海上打擊任務時,“掠奪者”裝備有法國製造的AS-30無線電制導飛彈。不過在1971年,“掠奪者”向一艘妨礙通航的廢棄油輪“瓦弗拉”號(Wafra)發射了12枚AS-30,卻沒能將它擊沉,最後還是由一架“謝克爾頓”(Shackleton)巡邏機用深水炸彈完成了任務。這件事情清楚地表明,AS-30遠不是一種理想的反艦武器。
在執行陸上攻擊任務時,南非空軍的“掠奪者”最多時在旋轉式彈艙內攜帶4枚450千克炸彈,在翼下掛架上掛載4枚炸彈、照明彈或者SNEB火箭發射巢。在對雷達站和其它一些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時,也使用AS-30飛彈。70年代到80年代期間,“掠奪者”積極參與了南非在安哥拉和納米比亞進行的軍事行動,用火箭彈和炸彈攻擊了西南非洲人民組織(SouthWestAfricanPeople’sOrganization,SWAPO)的游擊隊營地。
南非空軍的“掠奪者”也可以攜帶自行設計的偵察吊艙或者M20“夥伴加油”吊艙。70年代中期,南非空軍的“掠奪者”經過改裝,在彈艙內可以攜帶一個大型油箱,用於轉場航行或者執行空中加油任務。
南非空軍的最後一批“掠奪者”S.50於1991年6月30日退役。當時,最初交付的15架飛機中只剩下了5架還處於可飛行的狀態。
五、實戰表現
1961年3月7日,第700Z中隊在蘇格蘭東北海岸的洛西茅斯皇家海軍航空站(RNASLossiemouth)組建完畢,負責對即將服役的“掠奪者”進行評估,這也開始了洛西茅斯與“掠奪者”之間長達33年的緣分。到1961年11月,該中隊的“掠奪者”開始塗上反亮光的白色,表明它們已經具備執行核打擊任務的能力。1962年7月,第801中隊成為第一個“掠奪者”作戰中隊,並在1963年2月出海進行了短暫的巡航。已完成使命的第700Z中隊已於同年1月解散,其所屬的飛機轉交給了第809訓練中隊。8月,第801中隊隨“勝利”號前往遠東。1964年1月,在返航途中,因為東非部分國家形勢緊張,第801中隊不得不延長任務期,在東非待命,準備支援英國的地面部隊,但後來並沒有參與作戰。第二個“掠奪者”中隊是第800中隊,它於1964年12月隨“鷹”號(HMSEagle)前往遠東。本來“掠奪者”已經取代了原先執行攻擊任務的“彎刀”(Scimitar),但第801中隊在遠東炎熱氣候條件下的使用經驗表明,“小三角徽章”發動機的推力不足,無法保證“掠奪者”在滿載情況下從艦上安全起飛,於是“彎刀”也隨“鷹”號一同前往,充當空中加油機。為了增載入彈量,“掠奪者”通常只裝載部分燃油起飛,然後再由“彎刀”為它進行空中加油。
“掠奪者”S.1隻生產了40架,而且到60年代末,所有剩下的飛機都只被用來作為教練機。1972年12月,它的服役生涯被突然終結:12月1日,一架“掠奪者”S.1在著陸進場時,因為發動機喘振而墜毀,兩名機組成員被迫彈射逃生;12月8日,另一架“掠奪者”S.1在訓練飛行時,發動機渦輪發生故障,雖然機組成員成功地彈射出飛機,但后座飛行員卻因為機械故障而不幸遇難。事後調查發現,“小三角徽章”發動機已經不適合再繼續服役,於是所有倖存的“掠奪者”S.1都被立即要求永久性停飛。
1965年10月,“掠奪者”S.2在第801中隊加入海軍航空兵戰鬥序列。但此時的情況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表明,大型航母在皇家海軍服役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這也給“掠奪者”的前景增加了不確定因素。霍克-西德利(它於1963年兼併了布萊克本,同時也就接管了“掠奪者”)提出了多種“掠奪者”的改進方案,但都沒能引起皇家海軍的興趣。
“掠奪者”S.2的入役受到了兩次事故的衝擊:1966年6月,一架“掠奪者”在彈射起飛後墜入海中,起先事故被歸咎為飛行員操作失誤,但1966年10月,負責調查這起事件的一名試飛員在同樣的情況下再次發生了墜機事故。後來終於查明,“掠奪者”在彈射起飛後容易出現一定程度的不穩定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空氣動力和操作流程方面做了一些小的改動,但在特定的起飛條件下,仍需要飛行員保持高度的警惕。
1966年3月,羅得西亞(辛巴威)宣布獨立,恰好此時“鷹”號接替“皇家方舟”號(HMSRoyalArk),開始在東非執行巡邏任務,其搭載的第800中隊因而參與了對羅得西亞的石油封鎖行動(代號為“貝拉巡邏”BeiraPatrol),直到9月返回洛西茅斯。1967年3月底,“掠奪者”取得了擊沉大型艦船的唯一戰果:第800和第736中隊的“掠奪者”用450千克炸彈炸沉了泊錨在康沃爾郡Land’sEnd附近的廢棄油輪“托利谷”號(TorreyCanyon)。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此次攻擊的目的並不是擊沉油輪,而只是配合攜帶燃燒彈的“獵人”(Hunter)和“海上雌狐”(SeaVixen)將船上的原油點燃,以防對海岸造成污染。
與此同時,皇家海軍改進了“掠奪者”,使其可以攜帶“戰槌”(Martel)精確制導飛彈。“戰槌”有兩種不同的型號:反雷達型AS.37和電視制導型AJ.168。儘管此時“掠奪者”的前途未卜,但由於“戰槌”飛彈可以使飛機的性能獲得顯著的提高,皇家海軍仍然認為有必要進行改裝。有關的改裝工作於1966年9月正式啟動,改裝後的“掠奪者”可以攜帶4枚“戰槌”,分別掛在4個翼下掛架上。為了掛載這種飛彈,翼下掛架都被加大,由此帶來的一個間接好處是,每個掛架可以使用三聯裝彈射導軌,從而可以攜帶3枚450千克炸彈。不過三聯裝導軌實際上從未用到,倒是雙聯裝導軌還有時被用來掛載2枚225千克炸彈。除此之外,“掠奪者”還做了一些結構上的加強和改動;后座操縱台也做了修改,增加了AJ.168所需的電視顯示屏和操縱桿。載機與AJ.168之間的聯繫是通過掛在翼下的一個紡錘狀數據鏈吊艙來完成的,因此,“掠奪者”雖然可以掛載4枚反雷達型“戰槌”,但必須攜帶數據鏈吊艙意味著它最多只能掛3枚電視制導型“戰槌”。
“戰槌”改裝項目多少顯得有些曠日持久,第一架可以攜帶“戰槌”飛彈的“掠奪者”直到1972年10月末才交付給皇家海軍,而當時計畫“掠奪者”在70年代中期就將從海軍航空兵退役。不過這份時間表稍微推後了一段時間,皇家海軍的最後一架“掠奪者”最終於1978年12月退役。
“掠奪者”逐步退出皇家海軍的過程也是英國航母力量走向衰落的歷史。1966年對皇家海軍來說是災難性的,新上台的工黨政府決定取消新型航母CVA-01的建造計畫,而原有的航母受尺寸的限制,在搭載諸如“掠奪者”、“海上雌狐”和“彎刀”等較大、較重的艦載機時已逐漸顯得力不從心。1970年7月,由於“競技神”號(HMSHermes)航母被改造成直升機母艦,配屬該艦的第801中隊被解散。1972年,因為“鷹”號退役,第800中隊於2月被解散,被殃及的還有第736訓練中隊,因為訓練任務已轉由皇家空軍承擔。1973年,洛西茅斯海軍航空站也交由皇家空軍管理。所幸“皇家方舟”號還在服役,第809中隊的“掠奪者”才得以保留。不過好景也不長,1978年“皇家方舟”號最後一次入塢,第809中隊將“掠奪者”移交給皇家空軍,隨後宣布解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