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掛雲山六壯士跳崖遺址
- 地理位置: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威州鎮掛雲山
- 保護級別: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 編號:Ⅴ—5—12
- 所處時代:1940年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20日晚8時,百團大戰正式打響;8月底,百團大戰破襲戰第一階段勝利結束;9月5日傍晚,石家莊等地日軍集中兵力向指揮部設在井陘三峪村的八路軍左翼縱隊進行圍追堵截,為掩護主力部隊安全轉移拖住敵人,三中隊隊長李鴻山,和區大隊婦女部部長呂秀蘭根據地形,進行戰鬥部署;9月6日,李鴻山在戰鬥中犧牲,呂秀蘭在完成牽制日軍、掩護民眾的任務後,又帶領康英英、劉貴子、康二旦、康三堂和李書祥五名隊員掩護其他同志突圍,彈藥用盡,把搶砸壞,跳崖犧牲。
1988年,井陘縣人民政府在掛雲山六壯士跳崖遺址建掛雲山烈士紀念碑亭,聶榮臻題詞“掛雲山戰鬥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勝利”,楊成武為烈士紀念碑題名“掛雲山烈士紀念碑”。
遺址特點
掛雲山六壯士跳崖遺址所在的掛雲山,東靠獲鹿,北接平山,西連井陘,是三縣的交界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區的分界嶺之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井陘東北的屏障,主嶺南北兩面是萬丈懸崖,西面山勢較緩,有條之字形小道可通掛雲山東側山頂臥狼垴,臥狼垴形狀宛如大腦,山頂建有三皇五帝廟、連心橋、祭烈台、烈士紀念亭,立有呂秀蘭、李書祥、康英英、康三堂、劉貴子、康二旦等六人的塑像。
文物遺存
掛雲山六壯士跳崖遺址文物存有手榴彈、煤油燈、康二旦烈士證書、康二旦烈士的醫藥箱(包)等;康二旦烈士的醫藥箱(包)是一個挎包,褐色,正面背包蓋上,在白色圓圈內有紅十字,箱內發現有包裹起來的藥,包藥紙上發現康二旦手寫的日記。
研究價值
掛雲山六壯士跳崖遺址承載著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的革命鬥爭史,對參觀學習英烈事跡、緬懷傳承英烈精神有著重要的紀念和教育意義,對促進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具有重要的革命文物價值。
保護措施
2008年10月23日,掛雲山六壯士跳崖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位於掛雲山下的井陘縣革命烈士陵園動工。
2015年9月,井陘縣革命烈士陵園建成開放,占地面積4050平方米,總投資700多萬元,上層為烈士墓地,中層為烈士公祭場所,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東側是一面烈士英名錄牆,上面刻錄著井陘縣2230餘名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革命先烈,下層為井陘縣革命歷史紀念館。
歷史文化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在掛雲山上,為保護八路軍左翼縱隊安全轉移,平井獲支隊三中隊李鴻山和建屏縣一區武裝委員會婦女部長呂秀蘭等人奉命牽制敵人。日軍動用3000多兵力、數十挺輕重機槍和山炮,分五路向掛雲山進攻。據守掛雲山的八路軍戰士、民兵不足200人,在武器簡陋、彈藥不足的情況下,打退了日軍數次進攻。在完成牽制敵人、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接到撤退命令後,呂秀蘭指揮戰士們沿一條偏僻小路撤退。為掩護同志,自己帶領康三堂、李樹祥、劉貴子、康英英、康二旦等五位同志繼續阻擊敵人。日軍衝上了山頂,包圍了呂秀蘭和她的五位戰友,呂秀蘭和戰友們扔出最後一顆手榴彈後,摔碎手中的槍枝,面對敵人的刺刀,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跳下懸崖犧牲。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掛雲山六壯士跳崖遺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威州鎮掛雲山,地處井陘縣東北部,距石家莊市約40千米。
掛雲山
交通
石家莊市——中山東路——建設北大街——和平西路——翠柏大街——掛雲山六壯士跳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