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縣縣政府

1938年3月玉皇頂起義勝利後,中共掖縣縣委聯合各界抗日人士成立抗日民主政權——掖縣縣政府,張冠五任縣長。這是山東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縣政府設民政、財政、建設、教育四科,地方設立區、鄉(鎮)、村公所施行政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掖縣縣政府
  • 性質:抗日民主政權
  • 地點掖縣
  • 成立時間 :1938年3月
施政綱領,活動建設,教育,生產、生活,抗戰指揮,

施政綱領

縣政府發布施政綱領:(一)廢除一切苛捐雜稅,三畝地以下免徵官稅;(二)實行平糶抑價,穩定市場;(三)禁止燒酒,獎勵糧食生產;(四)實行抗日民主教育,興辦農村國小;(五)對地主、富農、大商號徵收愛國捐,減輕人民負擔;(六)鎮壓漢奸,沒收其財產。由於三支隊推翻了漢奸政權,頒布的這一系列政策法令深得民心,全縣人民抗日情緒空前高漲。

活動建設

教育

掖縣抗日民主政權建立後,迅速開展對舊教育的改造,使之儘快適應抗日鬥爭的需要。政府作出“實行抗日民主教育,興辦農村國小”的決定,並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工作各級行政領導和管理機構,有力地促進了抗日民主教育事業的發展。7月,三支隊政治部和縣政府聯合成立國防教育委員會,開辦四期國防教育訓練班,培養了400多名國小教師。這些學員結業後,一邊堅持教學崗位,一邊深入區、村組織開展民眾軍政訓練工作,全縣教育事業和抗日救亡運動得到較快恢復和發展。

生產、生活

面對糧食歉收、糧價上漲、貧苦農民生活無著、人心恐慌的困難局面,縣政府成立“平抑糧價委員會”,作出“禁止糧食出境外流,免稅鼓勵糧商運糧進口;取締燒鍋釀酒,封存現有存糧,平價向民眾出售;加強市場管理,以大集帶小集,防止哄抬糧價”的決定。石虎咀“天德興”違抗政府法令,政府即行查辦,將其屯集的上百萬斤高梁強行平價賣給當地貧苦農民。這些措施的實施,穩定了物價,安定了民心。
為了加強財經工作,縣政府成立財經委員會,並聘請社會賢達人士原北障國小校長孫康侯任主任。三支隊設立鹽務管理徵收處,各鹽攤設管理分處,統一管理食鹽的產銷和鹽稅的徵收工作。鹽稅和富戶愛國捐,加之其它正常稅收,全縣每月的財政收入達到20萬元左右,完全滿足了軍隊和政府的開支,並且先後向膠東區黨委、山東分局和延安總部(由交通營轉送)提供部分支援。

抗戰指揮

掖縣縣政府是軍政一體的抗戰政府;縣、區、村各級都建立起抗日武裝和民兵組織。縣委、政府認真執行黨在抗戰初期的綱領、政策,創造性、系統性地對開展根據地建設,取得很大成就。不僅發展了經濟,建立起匯集各種人才的幹部隊伍,還夯實了民眾基礎。後期,掖縣抗日民主政權不斷發展,逐漸成為掖黃蓬地區軍民與敵寇鬥爭的中心,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