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經濟改革是50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體制基本上是仿效蘇聯而建立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曾進行了三次經濟改革。第一次改革是1958至1959年,其主要內容是實行工業改組,擴大企業和生產,經濟單位的自主權,把中央機關的工作重心由處理日常事務轉移到研究和制定長期計畫上來,縮小中央集中計畫和分配物資的範圍,實行企業和個人長期物質鼓勵定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捷克斯洛伐克經濟改革
- 首次改革時間:1958至1959年
- 第二次改革時間:1965至1969年
- 第三次改革時間:1980年
捷克斯洛伐克經濟改革是50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體制基本上是仿效蘇聯而建立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曾進行了三次經濟改革。第一次改革是1958至1959年,其主要內容是實行工業改組,擴大企業和生產,經濟單位的自主權,把中央機關的工作重心由處理日常事務轉移到研究和制定長期計畫上來,縮小中央集中計畫和分配物資的範圍,實行企業和個人長期物質鼓勵定額。
捷克斯洛伐克經濟改革是50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體制基本上是仿效蘇聯而建立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曾進行了三次經濟改革。第一次改革是1958至1959年,其主要內容是實行工業改組,擴大企業和生產,經濟單位的自主權,把中央...
布拉格之春,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有所發展,但管理體制落後,引發社會各階層的不滿。1968年1月,亞歷山大·杜布切克取代安東寧·諾沃提尼出任黨中央第一書記,並於隨後召開的中央全會上公布捷共《行動綱領》,提出要建立一個“新的、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條件的社會主義...
1990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聯邦議會決議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4月再次改國名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6月舉行的全國首次大選中,公民論壇和公眾反對暴力組織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組成了以它們為主體的聯邦政府。大選後組成的聯邦議會先後通過一系列經濟改革法律,規定改變現行經濟體制,實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
1969年4月,胡薩克接替杜布切克,任總書記,並於1975年就任共和國總統。胡薩克時期,捷克斯洛伐克經濟改革穩步進行,國民經濟比例逐步平衡,捷共執政地位不斷鞏固,人民生活在1971~1985年期間增長較快。七八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年經濟成長為4.7%。1987年捷克斯洛伐克的人均國民產值為5250美元,處於歐洲社會主義國家前列。劇變 1...
《回眸“布拉格之春”--1968年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揭秘》是於2001年2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劉明華、葉書宗。內容簡介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合國誦起改革的熱潮,史稱“布拉格之春”。改革的目標要擺脫蘇聯一手操縱的華沙條約和經互會的控制,走出史達林僵化制度的誤區,從捷克的國情出發...
杜布切克主張進行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4月主持召開中央全會,制定了黨的《行動綱領》。1968年8月20日,蘇聯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4月中央全會解除杜布切克的職務,由G.胡薩克任第一書記(1971年改稱總書記)。1971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對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的方針。1987年12月M.雅克什接替總書記職務。1989年12月21...
《東方的經濟改革:從50年代到90年代》是199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波龍、貝爾納·夏旺斯(BarnardChavance)。內容簡介 本書為"世界經濟論壇"之一種。作者評述了波蘭、東德、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前社會主義國家從50年代到1990年間的經濟改革,也談到了前蘇聯的改革和我國的改革開放。本書的寫作完成於1992...
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社會巨變後,“社會主義”這個詞被從兩個邦的稱呼中抹去。例如,捷克社會主義共和國被重新命名為捷克共和國,此時它仍然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與此同時,之前複雜的議會程式在天鵝絨革命之後依然被保存了下來(在這個系統中,有五個擁有否決權的議會機構),這導致了徹底改革政治經濟制度的困難。最終,...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立後,金融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以歐洲已開發國家為榜樣建立了由中央銀行和已實際運行70多年的商業銀行組成了二級銀行體系。1919年建立了國家財政部管理下的金融局,金融局的領導組成金融委員會,負責解決貨幣問題、實施國家經濟政策、保障國家的所有商業和信貸活動。1925年,捷克斯洛伐克國家銀行...
捷克共和國(捷克語:Česká republika;英語:The Czech Republic),簡稱“捷克”,國土面積78866平方公里,與德國,奧地利,波蘭,斯洛伐克四國接壤,是位於中歐的一個內陸國家。 [1] 在捷克的國際通用稱呼方面,雖然習慣上英語多數是以Czech Republic稱呼之,但事實上在一份1993年時公布的官方檔案中,捷克外交部要求世界各國...
第四章 東歐陣營中的捷克斯洛伐克 一、比爾森事件及其後的改革嘗試 二、1968年杜布切克主導的改革 第五章 從東歐到西歐 一、社會制度的劇變與轉型 二、捷克斯洛伐克的解體 第六章 歐洲的捷克 一、議會制度的鞏固 二、市場經濟的完善 三、“回歸歐洲”與同大國的關係 布爾諾的歷史留痕(代結語)後記 ...
考斯塔模式,捷克斯洛伐克經濟學家J.考斯塔在20世紀60~70年代提出的“計畫+市場”的社會主義經濟改革模式。核心 其核心是改變指令性計畫,增強市場機制,把計畫經濟因素和市場經濟因素結合起來,並保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徵。劃分 考斯塔在重新認識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內涵和獨創性地劃分計畫體系構成的基礎上,把社會主義經濟...
錫克是較早分析批判傳統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弊病、較早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改革模式理論的經濟學家之一,有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經濟改革之父或設計師之稱。他的經濟理論的特點在於:一方面全面地審查傳統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的偏離,“批判”史達林對馬克思主義的簡單化、教條化的理解及其對實踐的危害。另一方面...
《社會主義的計畫和市場》是捷克斯洛伐克經濟學家奧塔·錫克編著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67年。《社會主義的計畫和市場》除序言、跋外共有四章,依次講述了貨幣理論和商品理論的發展及其在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內的實際運用、計畫性和市場關係、社會主義價格形成的特點、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貨幣等問題。內容簡介 《...
在八十年代時陷入嚴重的經濟困難,政局發生了激烈的動盪,各執政黨領導人被迫放棄集權政治的道路,把建立“民主社會主義”作為其奮鬥目標,放鬆對社會的高壓統治,實行政治多元化,減弱了對反對派的打壓,反對勢力大增,通過大選建立新政權。在1989年後開始劇變。最先在波蘭出現,後來擴展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
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頒布了出版法,規定對書報實行檢查制度。被迫下台 1967年10月30日,捷共中央召開全體會議。會上,黨內發生激烈爭論。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一書記亞歷山大·杜布切克等人批評諾沃提尼在政治上不民主,在經濟上改革不力,在民族問題上對斯洛伐克人不平等,把國家經濟困難和民眾不滿情緒增長的責任歸咎於諾沃提尼...
在經濟改革方面,改革物價,逐步取消中央固定價格,實行自由貿易價格;改革計畫指標;提倡生產和貿易組織的多樣性結構。在經濟發展戰略方面,放棄粗放式工業化的道路,進行科技革命,由社會主義與科學技術共存亡,使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逐步向世界市場開放。這種改革其實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嘗試,捷克斯洛伐克的黨和人民試圖...
米·雅克什總書記首先代表捷克斯洛伐克黨和國家的領導,對鄧小平同志致以親切的問候,並對鄧小平同志的整個工作和全部活動表示崇高的敬意。他說,我們兩國在地理上雖然相距遙遠,但我們的任務和碰到的問題幾乎是共同的。我們在進行經濟機制改革,這同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相類似的。我們還要努力實現民主化,讓人民更多地...
比拉克被認為是1968年8月邀請蘇聯及華約國家武裝干預捷克斯洛伐克,鎮壓“布拉格之春”的捷共領導人之一。他反對為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事件平反。1989年5月1日對《紅色權利報》(捷共機關報)記者發表談話,聲稱要求對1968年事件平反的人是右派試圖翻案,是靠蘇聯的改革漁利。認為1968年杜布切克等人設計的經濟改革方案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