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鬼射狐

捉鬼射狐

《捉鬼射狐》,取自《聊齋志異》卷四篇目,由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捉鬼射狐
  • 作者:清代文學家蒲松齡
簡介,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簡介

篇目:捉鬼射狐
出自:《聊齋志異》
作者:蒲松齡

原文

李公著明,睢寧令襟卓先生公子也[1]。為人豪爽無餒怯。為新城王季良先生內弟[2]。先生家多樓閣,往往睹怪異。公常暑月寄宿,愛閣上晚涼。或告之異,公笑不聽,固命設榻。主人如請。囑仆輩伴公寢,公辭,言:“喜獨宿,生平不解怖。”主人乃使炷息香於爐[3],請衽何趾[4],始息燭覆扉而去。公即枕移時,於月色中,見几上茗甌,傾側旋轉,不墮亦不休。公咄之,鏗然立止。即若有人拔香住,炫搖空際,縱橫作花縷。公起叱曰:“何物鬼魅敢爾!”裸裼下榻[5],欲就捉之。以足覓床下,僅得一履;不暇冥搜,赤足撾搖處[6],炷頓插爐,竟寂無兆[7]。公俯身遍摸暗陬,忽一物騰擊頰上,覺似履狀;索之,亦殊不得。乃啟覆下樓,呼從人爇火以燭,空無一物,乃復就寢。既明,使數人搜屨,翻席倒榻,不知所在。主人為公易屨。越日,偶一仰首,見一履夾塞椽間;挑撥而下,則公履也。
公益都人,僑居於淄之孫氏第[8]。第綦闊,皆置閒曠,公僅居其半。南院臨高閣,止隔一堵。時見閣靡自啟閉,公亦不置念。偶與家人話於庭,閣門開,忽有一小人,面北而坐,身不盈三尺,綠袍白襪。眾指顧之,亦不動。公曰:“此狐也。”急取弓矢,對關欲射[9]。小人見之,啞啞作揶揄聲[10],遂不復見。公捉刀登閣,且罵且搜,竟無所睹,乃返。異遂絕。公居數年,安妥無恙。公長公友三[11],為余姻家,其所目觸。
異史氏曰:“予生也晚,未得奉公杖屨[12],然聞之父老,大約慷慨剛毅丈夫也。觀此二事,大概可睹。浩然中存[13],鬼狐何為乎哉!”

注釋

[1]李襟卓:名毓奇,山東益都人。明萬曆十年壬午山東鄉試第二名,萬曆四十年至四十四年任江蘇睢寧縣知縣。李著明及李友三,分別為李毓奇之子及孫,名皆未詳。唯據《聊齋》本篇、《蹇償債》篇及文集《祭李公著明老親家文》,自李著明始,依親僑寓淄川孫氏宅,友三為著明長子,與作者有姻婭之好。
[2]王季良:舊本馮鎮巒謂系“漁洋族祖”。
[3]息香:安息香,燃之可去濁辟邪。
[4]請衽何趾:語出《禮記·曲禮》註:“設臥席則問足向何方也。”按,舊時待客,詢問客人臥息習慣,然後為之設榻。請,詢問。衽,臥席。何趾,足向何方。
[5]裸裼(xī錫):謂不及穿衣。裼,不加外衣。
[6]撾:擊。
[7]兆:蹤兆,跡象。
[8]淄:淄川縣。
[9]關:此指閣門。
[10]啞啞(èè餓餓):笑聲。揶揄:嘲弄,捉弄。
[11]長公:長公子,大兒子。
[12]奉杖屨:猶言侍奉、追隨。參卷一《葉生》注。
[13]浩然中存:胸懷正氣。浩然,指浩然之氣,即正大剛直之氣。《孟子·公孫丑》上:“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譯文

李著明,是雎寧縣令李襟卓先生的兒子,為人豪爽勇敢,從不知膽怯。他是新城王季良先生的內弟。王先生家有很多樓閣,經常有人看到樓閣里出現一些怪異的事情。
李著明常常夏日在王家寄宿。一次,他喜歡閣樓上晚風涼爽,要去閣樓上睡。有人告訴他閣樓上的怪異,李著明笑了笑,不聽,執意要求設床在上面睡。主人只得照辦了,吩咐僕人和他作伴。李著明推辭說:“我喜歡一個人睡,平生不知道什麼叫害怕!”主人便在香爐里燒上香,又鋪好床,問明頭朝何方,服侍他睡下,然後滅了燈,掩上房門走了。
李著明剛躺下一會兒,在月光下,忽見桌几上的一隻茶葉罐傾斜著飛快地旋轉起來,既掉不下來,也不停止。李著明呵斥了一聲,茶葉罐立時止住。一會兒,又見像有人拔出了香爐里的香,在空中上下左右地搖晃,織出了一片縱橫交錯的花線。李著明起身斥責說:“什麼鬼物,膽敢這樣!”光著身子下床要去捉住它。伸下腳去找鞋子,只找到了一隻。他來不及再找另一隻,赤著腳過去朝香頭搖晃的地方扇了一掌,香立即又插回香爐中,靜悄悄的一點動靜也沒有。李著明俯下身子摸遍了暗處角落,忽然有個東西飛過來正打在臉上,覺得像是鞋子,再找卻又找不到。李著明便開了門下樓,喊來僕人,點上燈搜尋了一遍,什麼也沒有。他便又躺下睡了。天明後,李著明讓幾個人幫著找那隻鞋,翻席倒床地找遍了,仍然找不到,主人便替他換了雙鞋子。過了一天,有人偶然一抬頭,見一隻鞋夾在屋頂上粱椽之間,挑下來一看,正是李著明那隻鞋。
李著明是益都人,在淄川縣的孫家借住。孫家的房子很多,都閒置在那裡,李著明只住了其中的一半。南院緊挨著一座高閣,中間只隔一堵牆。有人經常看到高閣上的門自動開了、又自動關上。李著明聽說後,也不以為意。一次,他偶然和家人在院子裡聊天,見高閣上的門忽然自已開了,有個小人走了出來,面朝北坐下。身高不滿三尺,穿著綠色的袍褂,白色的襪子。大家一起指著他看,那小人一動不動。李著明說:“這是狐精!”急忙取過弓箭想射它。小人見了,嘴裡咿呀呀發出嘲笑的聲音,立即消失不見了。李著明提著刀登上樓閣,一邊罵著一邊搜尋,卻什麼也沒有,只得又返回來。後來,李著明又在這裡住了好幾年,一直安安穩穩的,也沒再發生怪異。
李著明的長子李友三,是我的親家,這些事都是他親眼看見的。
異史氏說:我生晚了幾年,沒有能夠事奉李公。然而聽父老所說,李公大概是一個慷慨剛毅的大丈夫。從這兩件事情大概可見一斑。胸中浩然有正氣,鬼怪狐仙又怎么能奈何他呢!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