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名。身體畏寒而顫抖。因虛寒或熱郁所致。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陽明司天之政……民病咳,嗌塞,寒熱發暴,振栗癃閉。”張志聰註:“民病嗌塞、振栗諸證,皆悉燥熱之氣而為病也。”《傷寒廣要》卷三:“振近戰也,而輕者為戰矣。戰為正與邪爭,爭則為鼓栗而戰;振但虛而不至爭,故止聳動而振也。下後復發汗振寒者,謂其表里俱虛也。亡血家發汗,則寒慄而振者,謂其血氣俱虛也。”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施治,鑑別診斷,飲食調護,
病因病機
戰為正氣勝。故正與邪爭。爭則股慄而戰矣。振為正氣衰。衰則不能爭。故止於振聳耳。栗亦正衰邪勝。不能外戰而內栗也。總之。戰為正氣勝。而栗為邪氣勝。振為正氣衰。而戰為邪氣衰也。三者皆邪正相交。故爭也。正氣未虛。而能勝邪。
此症若生於三法之前。乃邪衰正復之兆。欲作戰慄。汗出而解也。當靜候其戰汗。
臨床表現
寒慄指因惡寒而發抖,也叫“戰慄”。鼓頷是形容惡寒時全身發抖,上下齒不斷地叩擊的樣子。溫疫或瘧疾患者的惡寒,往往出現這種症狀。
辨證施治
不可遽投湯藥。若生於三法之後。則為氣血兩虛。不能榮養筋骨。故為之振搖。不能主持也。當大補氣血。人參養榮湯主之。身搖不得眠。十味溫膽湯倍人參。
汗吐下也。三法之前。正氣未傷。與邪爭勝。邪不勝正。則周身發戰。
鑑別診斷
1.發熱伴寒戰
發熱伴寒戰指由於疾病導致機體病理性體溫升高並伴有寒戰的症狀。
2.高熱寒戰
寒戰大多發生在急性發熱性疾病之前。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作用於機體引起發熱時,患者全身發冷、起雞皮疙瘩和顫抖,即肌肉不自主活動,此稱為惡寒戰慄,簡稱寒戰。寒戰是高熱的先聲,寒戰期間,體溫已有升高,在發熱不太高的前期,有時患者僅有全身發冷感,而無戰慄,稱為發冷。
3.惡寒
即怕冷、畏寒之意。惡寒的症狀,在外感表證或陽虛里證都可出現。外感惡寒,是因風寒在表,必兼有發熱、頭痛、脈浮等表證;陽虛惡寒,是內臟虛寒,陽氣不足,必見身冷、脈沉等里寒證。此外,還有里熱盛而外現假寒的,雖有惡寒、手足冰冷的症狀,但患者口渴、呼吸氣粗、便秘、溺赤、脈多滑實。
4.顫抖
顫抖是一種規律性而反覆的不自主的身體抖動,可以發生在全身各處,但以四肢為多,幅度可以大或小,速度可以快或慢,一般介於每秒1至10次間。
飲食調護
飲食清淡富於營養,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覆的情況,比如說,海鮮、雞肉、狗肉等。與此同時,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應多食用可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山藥、烏龜、香菇、獼猴桃、無花果、蘋果、沙丁魚、蜂蜜、牛奶、豬肝等等,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