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男孩危機:國小男生教育實踐

挑戰男孩危機:國小男生教育實踐

《挑戰男孩危機:國小男生教育實踐》是2013年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來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挑戰男孩危機:國小男生教育實踐
  • 作者:陳來秀
  •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5月1日
  • 頁數:229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53710587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近年來,男孩成長問題越來越嚴重,男孩危機成了社會的一個共識,作者通過結合教育界專家的建議、一線學校教學經驗與家長的反饋意見,創造性地採用父子課堂的教學形式,藉助於一個個生動詳實的實例,深入淺出地講述如何幫助與指導男生成長。
《挑戰男孩危機:國小男生教育實踐》編輯推薦:直擊男生教育關鍵處,家校合作共助男孩健康成長。為人師者,為人父母者,不可不讀!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我是男生 我在成長
1.“十五分之二”和“五分之一”現象
2.走出國小男生成長的“灰色”領域
3.“陽光男孩”的“男子漢宣言”
第二章 小小男子漢 父子大課堂
1.課程架構與落實推進
一年級男生課程——我是男生 尋找自己的色彩!
二年級男生課程——我是男生,我勇敢!
三年級男生課程——我是男生,我會交往!
四年級男生課程——我是男生 我做情緒的小主人!
五年級男生課程——我是男生 我獨立!
2.男生課程的特殊性
3.家長們對課程的反饋
兒子長大了
男生課堂有感
關於勇敢的體驗
男生課堂讓爸爸參與教育
第三章 家校互動 愛的合力
1.我們的家校互動活動
2.互動主題分享
尋找身邊的“陽光男孩”
新年英雄貼
我愛我家 祖輩給我成長的力量
感恩在心 實踐在行
第四章 社會總動員 共育好男兒
1.共同的關注 我們與《超級家長會》有個約定
《超級家長會·棒孩子,父親造》——“父教回歸”從今天開始
《超級家長會·男校來了》——“父子大課堂”爸爸很給力
2.男生教育需要更多的關注
《東方廣播電台》——關注男生教育
《新民晚報》——家長要傳遞正能量
《新生家長學前培訓》——走好入學第一步
《夜線約見》——教育暴力何時休
《新民晚報》——期末考砸了,心態不能也“砸”了
第五章 男孩成長故事 與你分享
1.小武上學了
2.成長不焦慮
3.弟弟 儂福氣交關好
4.奶毛頭兒子長大了
5.家有小兒初長成
後記 男生課堂 精彩繼續

作者簡介

陳來秀,從事國小教育工作24年,任職專職心理教師15年,是首批上海市學校心理諮詢師(中級)。曾獲第四屆(2006-2008)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2011-2012年度閘北中小幼教教師“百花獎”(區骨幹教師)等諸多榮譽稱號。

後記

教育,要協助孩子們客觀地認識世界、順利地適應社會、和諧地與人相處,同時鼓勵每個孩子保持鮮明的個性特點,放心地“做自己”,並擁有符合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好的教育,不是流水線的生產訂製,不必要求孩子們格式化的十全十美,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需要的!
教育者在教育中要真正讀懂孩子,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首先要了解、研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在國小階段,男生也好,女生也罷,他們首先是個孩子,他們的身上擁有很多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共同點,同時,與生俱來的性別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性別差異是小於他們的共同點的。
因此,我們的教育不必太過於強化他們的差異性,更無需刻意放大這個階段男生比女生略微滯後的發展現象,我們的研究更在意的是男孩、女孩在被尊重性別差異性的基礎上的、共同的、良好的發展。
“國小男生教育”、“父子課堂”,並非只是局限於研究國小男生的教育,更非只限於“父與子”的互動,而是尋找到了一個小小的切入口,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他們的成長需求進行一些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期發現一些國小階段教育的共性,激發親子、家校、師生互動的正能量,一起以“大教育觀”來做“好的教育”。
親子共同成長 家長們(特別是在越來越多的“獨一代”成為了“獨二代”的家長的今天),面對學齡期兒童需要轉變教育心態和角色,從被動的、無奈的、救火的“教育的被動參與者”轉變為自覺的、有意識的、引導的“主動的教育者”。
現實中,很多學生的生活和教育大多由媽媽或其他女性長輩承擔,爸爸們似乎更多的是在外面的世界打拚,他們和孩子的距離有點遠。“父子課堂”,完全推出學生身邊的男性長輩,讓他們走到台前、走進學生的視野。他們在展示互動的時候,得到了整個家庭所有成員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了媽媽們的大力支持。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動力被更好地激發了,他們可以明確地表達對彼此的欣賞、讚許、信任、愛意……這對家庭來說也是很好的給養。非常棒!
“國小男生教育”、“父子課堂”成功地引導“父教回歸”,讓“父親意識”覺醒,越來越多的父親們認識到父親的言傳身教和引導男孩健康成長的責任,從而主動地參與孩子的教育,並在過程中實現了“父子共同成長”。這,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家校合作共進小武爸爸武安青先生關於“如何進行良好的家校溝通”的思考很有借鑑意義,他認為:
第一是應真誠溝通。要把自己遇到的困難、自己的疑惑實實在在地與老師溝通交流。現在信息手段發達,溝通不過是一個簡訊或者一個電話,才幾分鐘的時間,只要是為了保障學生的學習,任何溝通交流都是值得理解的,也都是真誠的,千萬不要怕麻煩,更不要只在背後獨自焦急、甚至亂髮議論。如果不溝通,真正出了事情,那時候還不知道要比溝通麻煩多少。
第二是應有求必應。溝通之後,不是說一定要解決才行,但是不管能不能做到、能不能一下子解決,至少應該有個答覆,有個態度或者有個解釋,這樣才能保證家校溝通可以持續下去。如果一方不聞不問,就容易使家校互動陷入僵局。我想,在這一點上,可能平時家長求助老師較多,所以會給老師增加一些額外的負擔。但是我感覺,只要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家長的意見得到了呼應,以後家長配合老師的行為將更加積極主動。
第三是應樹立共同成長的意識。家校互動,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老師和家長都可以從中了解自己所看不到的那段時間內孩子的行為表現,採取更有針對性、更全面的措施;可以相互學習借鑑,特別是對家長來說,可以更多地了解學校的教育方法,保證孩子在一種教育思維下健康快樂地成長,而不是無所適從。
一直以來,每位教師都接觸並接受一些科學的、先進的教育觀念,也懂得教育首先就是“愛的教育”。然而,這些觀念能否真正地滲透到教師的主動的教育意識里、落實到日常的教育行為里,成為教師的職業內需才是最關鍵的。
客觀地說,教師也是普通人,兼具多重社會角色,也有各自不同的抗壓能力和各自的性格局限。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讓教師們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來自各方的壓力往往會讓部分教師不堪重負(那些頻頻發生的更多針對男生的教育暴力事件便是令人痛心的佐證)。
“國小男生教育”的大量優秀案例的呈現、展示就是良好的家校溝通與合作的體現,其中大量的主題活動、課程實踐,不僅喚醒著“父教回歸”,也引發更多的教師關注男生、尊重學生差異、理解男生、呵護男生,為男生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支持性環境。把更多的耐心的等待、善意的期待給到每個發展中的個體(要堅信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發展可能),是家校合作中我們共同的努力和堅持。
師生教學相長孩子,是一塊塊璞玉,需要我們用心打造雕琢。孩子,更是一座座金礦,給我們提供鮮活的、靈動的、不斷觸動心靈的成長感悟一~小武的率性、小Z的敏感、誠寶的幽默、小楊的努力、小J的自律……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腦海里,不禁感嘆:教育是可以感動人的!教師,就要用心讀懂各年段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提供適合他們成長的平台,做適合他們的教育,做可以感動人的教育!
男生教育未來發展思考:
國小男生教育,作為一項剛好契合了當下社會發展需求的新生事物,它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一誕生就獲得了各方的關注和呵護,但它畢竟年幼,帶著自身的很多局限。那么,接下來要怎樣輻射它的積極效應、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1.男生教育和女生教育有機地互相促進
男生教育課程的目標有:協助學生確認社會性別角色、培養勇敢品質、獲得良好的自我認同、建立和諧的人際交往、認識和把握自己的情緒、培養獨立人格等同樣也是女生需要擁有的。只是在具體落實時,我們所採取的載體、形式、側重點會有所不同。“父教回歸”,在女孩家庭中同樣需要提出,父親對男孩女孩的期待原本就是不同的,對男孩往往更注重他的堅忍、勇敢、刻苦的培養,對女孩就會存在更多的保護意識。那么,如何協助女生也可以達到以上課程中列舉的這些發展度,也是值得研究的。
2.克服性別刻板印象關注學生主體發展
按國際化的發展來看,心理學某種程度上不反對“雙性化”的發展,允許並鼓勵個體主動地汲取異性身上優秀的特質,讓自己更優秀。
研究發現:人會有“生物性別、心理性別、社會性別”等多重性別意識,這本沒有對錯之分,而是和遺傳屬性、養育期待、社會教育有關。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可能要更多地尊重學生們的主體發展意願,寬容他們基於自身的需求而自主獲得的一些性別特質。讓他們在被尊重、被認同、被接納中可以做到“平衡不糾結、平和不怨懟”,開開心心做自己。
3.拓展男生教育空間尋求穩步發展途徑
未來,“父子課堂”將不是男生教育的唯一途徑和載體,而現有的系列課程內容則會繼續保持頂層設計和課程化推進的特點。
個案研究,作為男生教育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將會是一個新的增長點。我們都知道,單獨的個案,反映的是個別化的現象。而很多個個案,集中反映的就會是一些共性。這對我們更好地研究國小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真正地讀懂孩子,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會是最重要的依據和行動指南。
創新活動,一直以來,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設計的豐富多彩、好玩有趣的主題活動是學生和家長們的最愛。未來,仍然要保持和媒體、社會各界(包括各行各業的家長朋友)的良好互動,在活動、展示中為國小階段的教育提供更多元、更紮實的發展途徑。

序言

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在當今的環境下,教育孩子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孩子們好像越來越聰明,信息量豐富到常常使家長覺得驚訝。可他們給人的感覺總缺少些什麼,特別是男孩的教育,男弱女強,陰盛陽衰被人不斷提及。更有人提出了“男孩危機論”。男生教育儼然成為當前教育的一項重大課題。
作為一名長期研究探索兒童心理發展的教育工作者。我十分關注“國小男生教育”的研究,尤其欣喜地看到這項研究經過陳來秀老師的實踐,在上海市閘北區第三中心國小落地生根,並以出版物的形式呈現出來,留下它的研究探索的軌跡,給更多教育同行、社會人士、家長朋友提供一些值得借鑑的思考和實踐。
兒童的成長也是兒童社會化的過程,即由一個自然人成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社會角色的獲得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而在社會角色當中,第一個重要的社會角色就是男、女孩的性別角色。孩子一出生,他就有了一個性別的定位,但是真正的性別角色的獲得,包括性別意識、性別的認同、性別行為等,都是需要學習的。在國小階段,學生在嬰幼兒發展的基礎上,他們已經能夠學習按照社會的規範來要求自己。上海市閘北區第三中心國小抓住了這個教育的契機,開展了性別教育。這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我為他們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高興。
這個課程的創建和發展來源於第一線的教育實踐,來源於家長們的呼籲,更來源於教師的感悟。在目前我們的國小階段,相對而言,女生的表現優於男生,如成績更優秀、更遵守紀律等,這裡面有我們的課程設定、教學方法、教育評價等原因,也有深層次的社會發展的原因。這就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重視孩子的性別差異,真正能夠做到因材施教。
上海市閘北區第三中心國小花了十年時間,在性別教育上作出了一步一步深入的探索。由十年前最初的“女生課堂”到現在的“國小男生教育”,特別是“小小男子漢父子大課堂”的教學形式,我認為這是國小教育的一種創新。它把學校教育和親職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這個課堂中,家長們,尤其是父親們,不再是傳統家長學校中的聽眾、受教育者、受支配者,他們從被動接受教育的客體,轉化為主動進行教育的主體,他們也成為課堂的主角之一。而且,這也正應和了社會上關於“父教回歸”的呼聲,提高了父親在親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當然,課堂的第一主角仍然是男生,但隨著父親們的加入,男生接受教育,獲得性別認同感,性別的社會行為定位變得更加容易,也更加清晰準確。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是書中記載的大量個案。一個個活生生的個案帶給我很多感動,個案所表達的是我們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具體提升。這些個案的小主人公本質相同,他們都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成長中的個體,但是他們呈現出來的兒童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正如成人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而非單調的整齊劃一。這就對我們大一統的教育現狀形成強烈的衝擊:孩子的發展是千差萬別的,是多元的。教育者在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上要有改變,應以促進孩子的發展為教育根本。
現在,上海市閘北區第三中心國小的“國小男生教育”已經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也已經產生了較強的社會影響。上海電視台、東方廣播電台、《人民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多家主流媒體都給予了關注與報導。這也反映了這項研究的社會需求。
國小男生教育具有創新性、感召力和發展潛力。它的價值不僅局限於對“國小男生教育”的研究,更是對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們整體發展規律的研究。我相信,隨著這一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與發展,一定會為我們的國小教育作出更多貢獻。它的前景是光明和遠大的,讓我們共同期待。

名人推薦

朋友們,不要小看這個“父子大課堂”,我認為這是在教育上的一種創新,它把親職教育、學校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父子大課堂”里,教師第一次把家長們請來參與課堂互動,這個時候的父母,尤其是父親們,在“父子大課堂”里,他們不再是被動的作為傳統家長學校的聽眾與受教育者,他們從受教育者轉變為教育者,從被動地接受教育的客體,轉化為主動進行教育的主體,父親們成為了課堂的主角之一。與此同時,“父子大課堂”里的另一主角則是男孩子,因為受教育者要實現自身發展,其力量來源於內心,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強烈的自我發展願望則充分地體現了這種發展的內在需求。
——曹子芳(曹子芳教授,早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大學哲學繫心理學專業。曾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任教。長期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是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的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