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前魚燈

指前魚燈

指前魚燈,常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指前魚燈
  • 外文名:Fingerfish lamp
歷史淵源,表演過程,發展情況,

歷史淵源

指前魚燈是一種以象形魚為主要表演道具的傳統舞蹈,發源於今金壇區指前鎮蘆家村,已有130多年的歷史。
蘆家村位於長盪湖北岸。由於世代生活在長盪湖邊,舊時人們大都以捕魚為生。晚上,下湖捕魚的漁民們將燈盞掛在船頭或船梢上,一是捕魚時在湖船上照明,二是保佑平安,祈求多捕魚蝦。接著,該取兆討吉習俗從捕魚船上移至湖岸家屋,並在村中民戶競相效仿,形成了按農曆約定月日,在各家屋舍“上燈”和“落燈”的風俗習慣,所張掛的燈也逐漸被人們製成各種象形“魚”類。此後,隨著魚燈品種和樣式的逐步進化,又由屋舍張掛延衍演變為孩子們嬉鬧舞動的吉祥玩具,稱作“調魚燈”。人們根據魚的習性發揮豐富想像,融合漁民勞動生活而演變出各種舞蹈動作,繼而成為一種娛樂表演樣式,也成為當地逢年過節、拜神祭祖、喜慶豐收和祈福迎祥的必備形式。

表演過程

魚燈表演中,其“魚”的形狀有“鯉魚”“鯽魚”“鰱魚”“青魚”“草魚”和“龜”“蟹”“蝦”“蚌”等等。“鯉魚”等鱗類魚製成兩截,分頭前、尾後成水平狀固定於表演者腰部;“龜”等貝殼類魚則製成象形盔甲披裹於表演者身上。看上去人也是“魚”,“魚” 也是人,顯得惟妙惟肖。魚燈的製作材料,起初用竹篾,後進化為鐵絲。魚燈身上的裝飾燈最早是由表演者手持小蠟燭,後來進化為將若干電池燈珠以線連線遍布全身,表演時撳亮燈珠使魚身發光。魚燈的表演者多為兒童少年,所有表演者均著古代戲劇服,化戲劇舞台裝,其中的“漁婆”們打扮成古戲中的“媒婆”,手提花籃。表演隊伍中另有橫幅、號旗、幡旗、高燈、大傘(傘上有燈)、茲巴、大鑼大鼓、小龍、幡旗、橫幅、流星球及彩船等。
魚燈表演系指前蘆家村祖先在長期生產和生活中,順應自然而創造並代代傳延的一種娛樂活動,為其它地區所稀有。整個表演過程中,“頭動、尾巴搖”的表演者們,其舞步和身姿始終象魚在水裡那樣不停地游曳,造型生動,舞姿優美,活潑俏皮,頗有自然生活情趣。

發展情況

近年來,指前魚燈在努力發掘恢復和講究觀賞性的同時,不斷培育新一代傳承人,並積極參與地域內外的各類展示表演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