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拾遺
- 作者:豐子愷
- 作品出處:護生畫集
- 文學體裁:圖文
作品出處,作品全文,注音注釋,作者簡介,
唐代諫官名。武則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置,置左右拾遺分屬門下、中書兩省,職掌與左右補闕相同,同掌供奉諷諫、薦舉人才,位從八品上,稍低於補闕。北宋改為左右正言。後隨設隨罷。南宋一度沿設,旋罷。明初又設左右正言,不久即罷...
唐朝及後來朝代設定的小官,分左、右拾遺,字面意思是撿起皇帝的遺漏,是諫官的一種,主要負責向皇帝奏論政事,稱述得失,相當於當代的監察兼助理機構。左右拾遺為正八品官職,除了元代,漢族統治者朝代介以左為大,右為小。所以左拾遺比右拾遺大一些(元代以右為大)。在古代因為右拾遺與皇帝直接交流的機會比較多...
左拾遺是一個古代官職,主要作用是撿起(皇上)遺漏的東西(政策決策失誤),隸屬諫諍機構。封建時代設立諫諍機構,付薪水養了一批諫議大夫、拾遺、補闕、正言、司諫之類,有點類似監察部門。唐武則天垂拱元年置左右拾遺分屬門下、中書兩省 白居易、杜甫就當過左拾遺,古代官職,左比右大一些,唐宋時期都是左官高於右...
拾遺,漢語詞語,拼音:shí yí,有撿取他人遺失的財物;比喻輕而易舉;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匡正別人過失或缺點;職官名的意思。語出《戰國策·秦策一》。釋義 1、撿取他人遺失的財物。2、比喻輕而易舉。3、採補缺漏遺佚。4、匡正別人過失或缺點。5、職官名。唐代諫官,武則天時始置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
補闕拾遺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ǔ quē shí yí, 意思是補錄缺失遺漏的內容。用法 作謂語、賓語;解釋 官名。唐代諫官名。武則天垂拱元年(685)置補闕、拾遺,分左右,左屬門下省,右屬中書省,同掌供奉諷諫、薦舉人才,合稱“遺補”。補闕位從七品上,拾遺位從八品上。唐代詩人陳子昂、杜甫均曾擔任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