菝葜(拔葜)

菝葜(百合科菝葜屬植物)

拔葜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菝葜(Smilax china L.),百合科菝葜屬多年生藤本落葉攀附植物,莖幹較粗,嫩白色,呈圓柱形,表面帶有小刺;葉子較大,呈橢圓形,深綠色,表面光滑無毛,葉柄較長;花朵較小,純白色,花瓣數較少,呈多邊形分布;果實較小,紅褐色,表皮較軟,呈圓球形;花期4—6月;果期7—10月。鄭樵通志云:“其葉頗近王瓜,故名王瓜草。”其中的王瓜草指的便是菝葜。

菝葜原產於中國,主要分布於中國華南、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在緬甸、越南、泰國等國也有分布,多生於林下、灌叢中、路旁和山坡上。菝葜喜疏蔭環境,忌日光直射,喜溫暖,較耐寒,生長力極強,一般選擇土壤肥沃疏鬆的地區種植。菝葜的繁殖方法包括播種繁殖、扦插繁殖和根莖繁殖,以根莖繁殖為主。

《本草綱目》中記載,菝葜有清熱解毒、除濕、利關節的功效,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消化不良、腹瀉、腎炎、梅毒、濕熱瘡毒等病症。菝葜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枝葉柔軟細密,曲線優雅,花純白色,能營造浪漫的氛圍,還能為花藝作品增添線條與空間感。《圖經》曰:“菝葜,舊不載所出州土,但云生山野,今近京及江、浙州郡多有之。”可見菝葜在古時就是一種常見的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菝葜
  • 拉丁學名:Smilax china L.
  • 別名:金剛刺、金剛藤、烏魚刺、鐵菱角、馬加勒、山歸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百合目
  • :菝葜科 
  • 菝葜屬
  • :菝葜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植物文化,

植物學史

鄭樵通志云:“其葉頗近王瓜,故名王瓜草。”其中的王瓜草指的便是菝葜。《圖經》曰:“菝葜,舊不載所出州土,但云生山野,拔朽今近京及江、浙州郡多有之。”可見菝葜在古時就是一種常見的植物。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根狀莖粗厚,堅硬,為不規則的塊狀,粗2-3厘米。莖長1-3米,少數可達5米,疏生刺。
葉薄革質或堅紙質,乾後通常紅.褐色或近古銅色,圓形、卵形或其他形狀,長3-10厘米,寬1.5-6 (-10)厘米,下面通常淡綠色,較少蒼白色;葉柄長5-15毫米,約邀鑽雄占全長的1/2-2/3具寬0.5-1毫米(一側)的鞘,幾乎都有卷鬚,少有例外,脫落點位於靠近卷鬚處。
菝葜葉柄上的兩條卷鬚是托葉變形而成的,可以緊緊抓住其他植物,以便爭取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的機會。
傘形花序生於葉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幾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總花梗長1-2厘米;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較少稍延長,具小苞片;花綠黃色,外花被片長3.5-4.5毫米,寬1.5-2毫米,內花被片稍狹;雄花中花葯比花絲稍寬,常彎曲;雌花與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
漿果直徑6-15毫米,熟時紅色,有粉霜。該種果實有兩種類型,一為直徑12-15毫米,乾後果皮較易破裂,一為直徑7-8毫米,乾後果皮不易破裂。花期2-5月,果期9-11月。
菝葜
菝葜

產地生境

分布於緬甸、越南、泰國、菲律賓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山東(山東半島)、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安徽(南部)、只匪拔河南、湖北、四川(中部至東部)、雲南(南部)、貴州、湖南、廣西和廣東(海南島除外)。生長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下、灌叢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

繁殖方法

菝葜的繁殖方法包括播種繁殖、扦插繁殖和根莖繁殖,以根莖繁殖為主。
該阿抹拔夜植物以分株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春季進行。亦可採用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進行育苗。菝葜的種子為短命種子,不宜隔年使用,因此如果採用播種法育苗糠射乎恥,最好在其成熟後儘快進行。

栽培技術

栽培基質: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如果有條件,宜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土壤。
菝葜
栽培
定植方法:地栽,菝葜多在分株後儘快進行定植。應選擇地勢開闊、排水良好、疏蔭之地。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開穴。可在穴中施用豬糞作為基肥,注意要將其用底土蓋好,以免燒根。通常每穴放入所分的新株一叢,先將其扶正,使根系展開,然後覆土壓實。接著澆透水一次,經3-5天后,還要再澆二水。
管理要點:菝葜喜微潮偏乾的土壤環境,稍耐旱,生長旺盛階段應保證水分的供應。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除在定植時施用豬糞作為基肥外,夏秋生長旺盛階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一次。菝葜喜疏蔭環境,忌日光直射,最好保證植株每天接受不少於2小時的散光照射。它喜溫暖,較耐寒,在18-28℃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較好,可耐-10℃的低溫。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菝葜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

主要價值

藥用:以根莖入藥。主要含皂苷、生物鹼成分。性味甘,溫。祛風濕,利小便,消腫毒,強筋骨。主治關節疼痛,肌肉麻木,泄瀉,痢疾,水腫,淋病,疔瘡,腫毒,瘰癧,痔瘡。
經濟及觀賞:根狀莖可以提取澱粉和栲膠,或用來釀酒。多做地栽,可在棚架、山石旁進行種植,亦可作為綠籬使用。
菝葜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良嚷茅枝葉柔邀講屑軟細密,曲線優雅,花純白色,能營造浪漫的氛圍,還能為花藝作品增添線條與空間感。

植物文化

菝葜出自《名醫別錄》:菝葜,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暴乾。陶弘景:此有三種,大略根苗並相類,菝葜莖紫短小,多細刺,小減萆薢而色深,人用作飲。《唐本草》:陶雲三種相類,非也。萆有刺者,葉粗相類,根不相類,萆薢細長而白,菝葜根作塊結,黃赤色,殊非狗脊之流也。
本草圖經》:菝葜,近京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莖成蔓;長二;三尺;有刺。其葉如冬青,烏藥葉,又似菱。

栽培技術

栽培基質: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如果有條件,宜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土壤。
菝葜(拔葜)
栽培
定植方法:地栽,菝葜多在分株後儘快進行定植。應選擇地勢開闊、排水良好、疏蔭之地。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開穴。可在穴中施用豬糞作為基肥,注意要將其用底土蓋好,以免燒根。通常每穴放入所分的新株一叢,先將其扶正,使根系展開,然後覆土壓實。接著澆透水一次,經3-5天后,還要再澆二水。
管理要點:菝葜喜微潮偏乾的土壤環境,稍耐旱,生長旺盛階段應保證水分的供應。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除在定植時施用豬糞作為基肥外,夏秋生長旺盛階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一次。菝葜喜疏蔭環境,忌日光直射,最好保證植株每天接受不少於2小時的散光照射。它喜溫暖,較耐寒,在18-28℃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較好,可耐-10℃的低溫。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菝葜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

主要價值

藥用:以根莖入藥。主要含皂苷、生物鹼成分。性味甘,溫。祛風濕,利小便,消腫毒,強筋骨。主治關節疼痛,肌肉麻木,泄瀉,痢疾,水腫,淋病,疔瘡,腫毒,瘰癧,痔瘡。
經濟及觀賞:根狀莖可以提取澱粉和栲膠,或用來釀酒。多做地栽,可在棚架、山石旁進行種植,亦可作為綠籬使用。
菝葜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枝葉柔軟細密,曲線優雅,花純白色,能營造浪漫的氛圍,還能為花藝作品增添線條與空間感。

植物文化

菝葜出自《名醫別錄》:菝葜,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暴乾。陶弘景:此有三種,大略根苗並相類,菝葜莖紫短小,多細刺,小減萆薢而色深,人用作飲。《唐本草》:陶雲三種相類,非也。萆有刺者,葉粗相類,根不相類,萆薢細長而白,菝葜根作塊結,黃赤色,殊非狗脊之流也。
本草圖經》:菝葜,近京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莖成蔓;長二;三尺;有刺。其葉如冬青,烏藥葉,又似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