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毒草

拔毒草

拔毒草,中藥名。為管狀花目、唇形科、筋骨草屬植物。分布於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台灣等地。全草入藥,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咳嗽,吐血,衄血,赤痢,淋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拔毒草  
  • 別稱:筋骨草、散血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亞科:筋骨草亞科
  • :筋骨草屬
  • :大籽筋骨草
  • 分布區域: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台灣
  • 採收時間:2-3月花開時採收
  • 用量:6-15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來 源,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採集加工,性 味,功 能,主 治,用法用量,

來 源

為唇形科植物大籽筋骨草Ajuga macrosperma Wall.ex Benth.的全草。

形態特徵

草本, 直立, 有時具匍匐莖, 高15-40厘米或稍高。莖四棱形, 有槽, 被疏柔毛或老時近無毛,基部略木質化,幼部被濃密的白色長柔毛。葉柄長2-5厘米或更長,具狹翅,有時呈紫綠色,被疏柔毛;葉片紙質,倒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卵形,長4-10厘米,寬1.8-4.5厘米,有時長達15厘米,寬達6.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波狀齒或不規則的波狀圓齒,具緣毛,兩面被長柔毛或糙伏毛,下面以脈上為多。輪傘花序具6-12花,多數在莖、枝中上部著生,漸向上而密集,組成穗狀花序;苞葉下部者與莖葉同形,但較小,上部漸變小,呈苞片狀,卵狀披針形,稍超出輪傘花序;花梗極短或幾無。花萼漏斗狀,長5-6毫米,外面在脈上及萼齒被長糙伏毛,內面無毛,具10脈,萼齒5,卵形或闊卵形,長為花萼的1/3或略短,邊緣具灰白色長柔毛狀緣毛。花冠藍色、藍紫色或紫色,筒狀,長7-9毫米,斜出,近中部略彎曲,外面被疏柔毛,內面近基部有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直立,先端2淺裂,裂片近卵形,下唇伸長,3裂,中裂片狹心形,先端微缺,側裂片與上唇等長或略長,長圓形。雄蕊4,二強,伸出花冠很多,彎卷,花絲無毛。花柱細弱,伸出花冠很多,彎卷,無毛,先端2淺裂,裂片細尖。花盤環狀,裂片不明顯,前面呈指狀膨大。子房4裂,無毛。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背部具極顯著的網狀皺紋,腹部具果臍,果臍占腹面的2/3-3/4。花期1-3月,果期3-5月或略晚。

分布區域

產於雲南東南部、南部及西南部,貴州,廣西,廣東,台灣。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寮國,越南也有。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蔭濕處、水溝邊及路邊草叢中,海拔350-1750米,有時可達2600米。

採集加工

2-3月花開時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性 味

味苦、辛,性寒。

功 能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主 治

肺熱咳嗽,吐血,衄血,赤痢,淋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