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父城下

典故釋義:“拒父城下”此典常用來喻指號令嚴明,不因親徇法。
典源:典出《宋史·太祖本紀》。典言宋太祖趙匡胤早年戰爭中執法嚴明之事。
五代後周世宗時,趙匡胤掌管禁軍,在與北漢進行的高平之戰中,建有奇功,被授予殿前都虞侯銜,領嚴州刺史之職,在後周諸大將中素以能征善戰、執法嚴明著稱。世宗三年(956年),匡胤隨世宗征淮南,大敗南唐軍,入據渦口(今安徽蒙城),南唐節度使皇甫暉、姚鳳率領號稱15萬眾之軍來戰。當時正處兩軍交兵之際,一日深夜,匡胤父趙宏殷(時亦為後周大將,一同率軍南征)率本部人馬抵渦口城下,令人高呼開門。匡胤在城門上答道:“父子關係固然親密,但城門的關與閉,關係到戰爭的勝敗、國家的存亡,不可草率從事。”因而將其父拒於城外,直到次日天明,才讓其父進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