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者(第3版)用攝像機講故事

拍攝者(第3版)用攝像機講故事

《拍攝者(第3版)用攝像機講故事》是2022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拍攝者(第3版)用攝像機講故事
  • 作者:[美] Barry Braverman
  •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 ISBN: 978711542725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拍攝者》第3版中的新內容如下:
立體拍攝技術:拍攝和製作立體內容的基礎知識,以簡單集成式立體攝錄一體機為主。
數碼單眼拍攝技術:如何讓這種大感測器攝像機在儘可能少的代價下獲取到zui好的圖像。
後期圖像調整,數字濾鏡、穩定器。
輸出節目為Web或DVD。
思考拍攝者的職業前景——如何鑑別和獲取理想的工作,如何與自大狂合作。
問答和複習內容——在每章結束後加入問答和複習內容。
無論你使用的是複雜的4K攝影機、大尺寸感測器數碼單眼、還是iPhone,《拍攝者》第3版中的內容都會讓你受益匪淺,它能幫你把自己的設備性能zui大化,並提升你的故事講述技巧。

圖書目錄

第 一章 拍攝者的視角 1
1.1 觀點 2
1.2 不再追逐彩虹 3
1.3 學會身兼數職 4
1.4 掌握專業技能 6
1.5 新觀念 8
1.6 現在人人都是拍攝者 8
1.7 雇用你的客戶 9
1.8 你已經擁有足夠的能力 10
第 二章 讓我給你講個故事 11
2.1 如何才能把故事講好? 13
2.2 清楚自己影片的類型並確保觀眾們也知道 13
2.3 你的海報什麼樣? 15
2.4 了解自己的海報簡述文字 16
2.5 積極面對條件限制 17
2.6 電影成功的原因各異 18
2.7 你的相對優勢 18
2.8 限制你的取景 19
2.9 了解自己攝影機的動態範圍 20
2.10 在魔幻時刻拍攝 21
2.11 真實性很重要 21
2.12 故事永不停歇 22
2.13 職業道德很重要 23
第三章 用鏡頭講故事 25
3.1 現在對作品的要求仍然很高 25
3.2 給世界加個框 26
3.3 排除,排除,排除! 27
3.4 讓觀眾們受點兒苦 28
3.5 獨特的視角 32
3.6 模糊、隱藏和遮擋 33
3.7 關於透視 34
3.8 箱式梁橋 36
3.9 三分法 37
3.10 黃金畫幅比 39
3.11 引起不適 39
3.12 拍攝的地方是什麼類型? 40
3.13 擁抱經典理論 41
3.14 手藝很重要 43
3.15 用特寫講故事 44
3.16 迂迴出擊 46
3.17 保持拍攝尺寸一致性 46
3.18 視線的力量 47
3.19 拍攝對象 48
3.20 故事裡的故事 49
3.21 學會用背景講故事 50
3.22 我們都是說謊的騙子 51
3.23 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52
3.24 與自我的人一起工作 54
第四章 攝影師的工具箱 57
4.1 你有很多選擇 57
4.2 攝像機的變革 58
4.3 掃描方式的選擇 61
4.4 2K、4K,以及更高的解析度 63
4.5 努力突破技術局限 64
4.6 了解你需要的知識 65
4.7 技術問題當然重要 66
4.8 世界的本質 66
4.9 腦中的處理器 67
4.10 讓我們體驗一下模擬 67
4.11 改善數字記錄的質量 68
4.12 一些小知識 69
4.13 10-bit 工作流程 71
4.14 你的攝影機符合“10 分鐘法則”嗎? 75
4.15 了解感測器 77
4.16 在某種程度上,感測器尺寸很重要 78
4.17 解析度的詭計 79
4.18 人類感知解析度的極限 81
4.19 這種數字遊戲接近尾聲了嗎? 81
4.20 格線里的像素 82
4.21 三片式感測器VS 單片式感測器 83
4.22 為什麼要壓縮? 84
4.23 出於實際考慮 85
4.24 冗餘,冗餘 86
4.25 你不會錯過那些你看不見的東西 87
4.26 幀間壓縮與幀內壓縮 88
4.27 選擇幀速率 90
4.28 為什麼幀頻有些不靠譜—是24p 但又不是24p 91
4.29 24p 的種種好處 93
4.30 現在你能拍攝24p 了 93
4.31 如果你依然喜歡SD 標清 95
4.32 注意了,落伍者們! 95
4.33 曾幾何時 96
第五章 用數碼單眼DSLR 講故事 99
5.1 性能的問題 99
5.2 它並不是攝像機 100
5.3 不只是低光照能力 100
5.4 負荷削減 101
5.5 參數設定 103
5.6 果凍效應 104
5.7 淺景深:是好事還是壞事? 105
5.8 操控方面的挑戰 106
5.9 監看與回放 107
5.10 聲音功能不健全 108
5.11 開始工作 110
第六章 觀察世界的視窗 113
6.1 控制畫面空間 114
6.2 是否需要討好拍攝對象 115
6.3 創作工具 115
6.4 推拉變焦拍攝 117
6.5 警惕可疑的標稱值 118
6.6 光學變焦VS 數碼變焦 120
6.7 更廣、更遠 121
6.8 低檔鏡頭的現狀 122
6.9 為何廉價的鏡頭看起來檔次低? 124
6.10 對小光孔說不 125
6.11 為什麼一體式攝像機通常能拍出更好的畫面 125
6.12 色像差補償 126
6.13 試著和你的普通鏡頭和平相處 126
6.14 找到鏡頭的**佳性能區間 127
6.15 不靠譜的對焦環和變焦環 129
6.16 電影鏡頭 129
6.17 誘惑力和糾結的根源 130
6.18 過大的景深 130
6.19 鏡頭適配器 132
第七章 立體拍攝者 133
7.1 3D 立體的本質 133
7.2 立體是一種技術障眼法 135
7.3 深度線索 136
7.4 平面視覺深度線索 137
7.5 立體視覺深度線索 139
7.6 軸距VS 瞳距 141
7.7 匯聚面應該設定在哪兒? 143
7.8 立體攝像機設定 145
7.9 避免“耐藥性”問題 146
7.10 螢幕尺寸重要 148
7.11 正確獲得視差 149
7.12 視窗干涉 150
7.13 關於立體故事的思考 150
7.14 圓度因素 151
7.15 拋棄極 端的2D 拍攝方式 152
7.16 裸眼立體是大勢所趨 154
7.17 立體就此止步了嗎? 155
7.18 立體的後期製作與輸出 156
7.19 立體再次來襲! 158
7.20 2D 轉3D 159
7.21 製片工藝的進化 159
7.22 展現未曾見過的世界 160
第八章 掌握與控制 161
8.1 誰會需要全自動? 162
8.2 打倒自動曝光 162
8.3 “中國姑娘” 165
8.4 駕馭波形圖 166
8.5 考慮快門問題 167
8.6 同步快門 168
8.7 幀速率與故事的關係 169
8.8 聚焦在重要的對象上 170
8.9 這些人並不是演員 170
8.10 解析度越高對焦越難! 171
8.11 跟焦 173
8.12 故事的白平衡 174
8.13 到底用不用預置白平衡 174
8.14 設定手動白平衡 176
8.15 不可理喻的自動白平衡 177
8.16 自動黑平衡 178
8.17 沒有增益,就沒有痛苦 179
8.18 控制好噪點 180
8.19 時碼的沼澤地 181
8.20 串列數字接口與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 183
8.21 互連性與視頻流 184
8.22 監看你的工作 185
8.23 更長時間的續航 186
8.24 駕馭雜亂的取景器 188
8.25 逐格攝影與延時攝影 189
8.26 神奇的預錄製功能 190
8.27 循環錄製功能 191
8.28 在極 端環境下進行拍攝 191
8.29 拍攝狂熱的生命和野生動物 193
第九章 調整拍攝的圖像 195
9.1 開始創建自己的畫面風格 196
9.2 主消隱電平: 定義黑色 197
9.3 標清的遺產 198
9.4 了解你攝像機的動態範圍 198
9.5 設定伽馬值 199
9.6 留意高光部分 200
9.7 自動拐點 200
9.8 控制色度 201
9.9 色彩矩陣 202
9.10 使用濾鏡 203
9.11 物理濾鏡 203
9.12 **後再考慮使用濾鏡 204
9.13 為任務量身打造 205
9.14 中密度濾鏡(ND) 205
9.15 偏光濾鏡 206
9.16 天空的控制 207
9.17 高對比度的困惑 208
9.18 柔光濾鏡 209
9.19 CHRISTIAN DIOR 來幫忙 212
9.20 遮光斗 212
9.21 如何疊加濾鏡 214
9.22 暖色濾鏡 215
9.23 霧化濾鏡 215
9.24 後期製作 215
9.25 根據需要選擇後期外掛程式 216
9.26 顏色校正 217
9.27 拍攝者要對自己負責! 219
第十章 照亮你的故事 221
10.1 由小見大 222
10.2 拍攝者必須能獨當一面 224
10.3 LED 照明時代已經來臨 225
10.4 HMI 照明:昂貴但物有所值 227
10.5 螢光燈和綠光瘟疫 228
10.6 大範圍柔光 230
10.7 使用軟光是關鍵 230
10.8 選擇軟光 231
10.9 控制溢光 232
10.10 柔光的藝術 232
10.11 色紙 233
10.12 標準布光 234
10.13 正面和中間照明 235
10.14 用好輔助光 235
10.15 機載照明燈 236
10.16 分層照明 237
10.17 給綠屏照明 237
10.18 綠屏為什麼是綠色? 238
10.19 綠屏的替代品 240
10.20 照明控制 240
10.21 鏤板 241
10.22 束光筒 242
10.23 固定工具 243
10.24 膠帶 243
10.25 百寶囊 244
10.26 照明= 手藝+ 創意 245
第十一章 支撐起你的故事 249
11.1 雲台 250
11.2 三腳架 253
11.3 其他攝像機支撐系統 255
11.4 安裝在任何地方 260
11.5 你拍故你在 260
第十二章 聆聽你的故事 263
12.1 沒有錄音師? 264
12.2 錄音建議 264
12.3 差勁的連線= 差勁的聲音 265
12.4 平衡音頻 266
12.5 調音台 267
12.6 設定音頻電平 268
12.7 麥克風 269
12.8 槍式麥克風(指向式麥克風) 269
12.9 無線連線 270
12.10 話筒挑桿 271
12.11 音頻降噪 272
12.12 雙系統錄音:有必要嗎? 272
12.13 環繞聲 273
12.14 有時候“湊合”也不錯 274
第十三章 順應潮流 277
13.1 不再只有一種工作流程 278
13.2 MXF 的前景 279
13.3 元數據之美 280
13.4 現在我們不必那么擔憂了 281
13.5 SSD 的出現 282
13.6 代理視頻與iPhone 283
13.7 輸出你的故事 284
13.8 DVD 的衰落 285
13.9 關注圖像編碼 286
13.10 編碼器的性格 287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