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西瓦鎮

拉西瓦鎮

拉西瓦鎮位於貴德縣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24千米。人口0.6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土等少數民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拉西瓦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下轄地區:11個村委會
  • 電話區號:0970
  • 面積:924平方千米
  • 人口:0.6萬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文化資源,

歷史沿革

拉西瓦鎮面積924平方千米。轄羅漢堂、昨那、尼那、仍果、多拉、葉後浪、豆後浪、曲乃亥、曲卜藏、甘加、尼那新村11個村委會。
民國時屬共和縣中郭密鄉,1958年劃歸貴德縣設龍羊鄉,同年歸貴德公社,1959年改為羅漢堂公社,1963年改為羅漢堂鄉,1972年又改為羅漢堂公社,1984年改為羅漢堂鄉。2005年5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貴德縣撤銷羅漢堂鄉,建立拉西瓦鎮。

行政區劃

“拉西瓦”藏語意思為食的金雞,對此當地民眾中盛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羅漢堂村西南昨那村西北部有一個叫“夏窩崗”(藏語音)的地方,每逢風和日麗的天氣,人們常常在清晨看到山頂上躺著一隻頭東尾西的金雞,老人們常常對兒孫說:“金雞是神鳥,他會給我們帶來吉祥、興旺和安康”。拉西瓦鎮,距縣城15公里,海拔高度在2232—4832米之間。全鎮共有10個行政村,其中牧業村4個,半農半牧村6個,28個生產合作社,1507戶、6943人。
曲乃亥村 “曲乃亥”為藏語,意為“黑水”。轄4個生產合作社。全村有288戶,1293人,勞動力資源707人,純藏族。以牧為主,兼營農業,耕地1694畝。
葉後浪村 “葉後浪”藏語意為“氂牛溝”。 轄2個生產合作社。全村有68戶,286人,勞動力資源157人,藏族占90%。以牧為主,兼營農業,耕地448畝。
豆後浪村 “豆後浪”藏語意為“老虎溝”。 轄4個生產合作社。全村有201戶,781人,勞動力資源430人,藏族占85%,還有漢、回等民族。農牧業並舉,耕地2131畝。
羅漢堂村 “羅漢堂”藏語意為“寺廟灘”,轄4個生產合作社。全村有228戶,832人,勞動力資源476人,藏族占90%,還有漢、回、土等民族。農牧業並舉,耕地2271畝。村內有新石器時代遺址、青銅器時代遺址等多處省級、州級、縣級文物保護區。
昨那村 “昨那” 藏語意為“犏牛鼻子”,轄3個生產合作社。全村有132戶,488人,以藏族為主,還有少數漢、回族。農牧業並舉,耕地851畝,有勞動力資源274人。
曲卜藏村 “曲卜藏” 藏語意為“清潔之水”,轄3個生產合作社。全村有178戶,788人,均系藏族。農業為主,兼營牧業,耕地2240畝,有勞動力資源427人。
尼那村 “尼那” 藏語意為“長灰條的山樑”,轄4個生產合作社。全村有152戶,682人,以藏族為主,還有漢、回民族。耕地1490畝,有勞動力資源373人。
仍果村 “仍果” 藏語意為“溝垴處”,轄2個生產合作社。全村有66戶,243人,藏族占90%。耕地578畝,有勞動力資源151人。
多拉村 “多拉” 藏語意為“石山”,轄2個生產合作社。全村有109戶,425人,藏族占95%。牧業為主,兼營農業,耕地413畝,有勞動力資源251人。
尼那新村 尼那新村,為一村一社格局,全村有85戶,217人,均系回族。耕地491畝,有勞動力資源217人。

經濟發展

2014年底,人均純收入達到8492元,,糧食穩定在2850噸,完成農牧業增加值4112萬元,重點工作任務有序推進,實現公路村村通。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計畫生育率達到98%,人口淨增率3‰,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新農合參合率達99.2%,新農保參保率達93%。按照全年工作思路和奮鬥目標,從四個方面為建設和諧拉西瓦、富裕拉西瓦、文明拉西瓦、生態拉西瓦打下堅實基礎。
農業方面:耕地面積12228畝(其中水澆地5600畝,淺山地4328畝,腦山地2300畝)。境內主要耕作土壤土體一般都在50cm--100cm,黃河河谷地區的土體一般在150 cm,土壤質地以壤土為主,土壤多為鹼性,碳酸鈣含量較高,表層土壤PH值在8.0--8.5之間,耕地土壤中,有機質和氮、磷、全鉀含量均為中等水平。牧業方面:共有各類牲畜12.043萬/頭、只。可利用草場面積在103萬餘畝,占全縣總面積的28.3  %。轄區內80%草場屬於高山草甸草原資源。水利資源:主要河流有豆後浪河、扎西香卡河、浪麻溝、葉後浪溝。全鎮共有灌區43條,乾渠總長123.54公里,支渠6.5公里。總有效灌溉面積45987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1030畝,園林草地有效面積34957畝。每條渠平均灌溉園林地1070畝,耕地256畝。地表水資源比較缺乏,地多水少,水利設施數量多,但質量差,滲漏嚴重,每年不能滿足灌溉需要。林業方面:全鎮共有林地面積5.7萬畝,勘界後共有林改地面積54306 畝(喬木林10107畝,灌木林44199畝)。水果生產方面:果園面積近1000畝,其中,蘋果100畝,梨300畝,杏100畝,花椒約100畝,核桃200畝,其他雜果約200畝。果樹品種退化、品質差,難以形成經濟效益。
農業種植以冬小麥、春小麥、露天蔬菜、果品、油料等作物為主。近年來,冬小麥種植面積基本在3000畝左右,平均畝產為370公斤;春小麥種植面積在 300畝左右,平均畝產350公斤;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在1500畝左右,畝產200公斤;蔬菜種植面積300畝。牧業養殖以當地的綿羊、氂牛品種為主。

基礎設施

交通建設方面,投資2800萬元建成豆後浪---多拉---曲卜藏---仍果---尼那43公里環村油路續建工程、投資320萬元重建尼那大橋,現已全面建成通車;投資468萬元實施的曲乃亥村15.6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投資391萬元實施的葉後浪村13.0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續建工程已驗收交付使用。農田水利建設方面,投資近450萬元,全長21.8公里的曲乃亥村渠道節水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正在實施總投資1600萬元的2013年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程,項目建成後將有效解決羅漢堂、豆後浪、昨那、尼那新村、仍果、曲卜藏等6個村用水難的問題。其餘尼那村、多拉、葉後浪村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已列入2014年第六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中,項目正在做前期測量、規劃工作。這些項目建成後,拉西瓦地區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現全覆蓋,將有效增強拉西瓦地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發展後勁,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住房建設方面,累計實施農村住房建設42戶,其中:獎勵性住房27戶,危房改造15戶。城鎮建設方面,計畫啟動實施拉西瓦集鎮改造工程,現已委託西安城市規劃設計院開展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加強城鄉環境整治工作,投資5萬餘元集中整治處理了集鎮周邊歷年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各村投入人力3000人次整治了村內垃圾。綠色能源建設方面,在尼那村實施占地303畝,總投資9000餘萬元的光伏電站建設項目,建成我縣第一座水電光能互補節能環保電站,年發電量1280度,年產值1216萬元。另外,占地397.5畝總投資約1.2億的拉西瓦電站光伏電站也已基本建成,年發電量1716萬千瓦時,年產值1630.2億。

文化資源

民族民間歌舞文化異彩紛呈,有漢、回等共同喜愛的“花兒”,流行甚廣的藏族民歌“拉伊”、“勒”;民間工藝美術別具一格,藏族服飾耀眼奪目,藏經文雕刻印刷技術仍在流傳。民俗節慶文化活動形式多樣,藏族草原賽馬會、寺院觀經會、法舞等。奇石資源種類繁多,主要有星辰石、烏金石、風礪石、沙積石、畫面石、麻粒石、彩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