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伯高腳雞是以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拉伯鄉為核心,在縣域中北部農村廣泛飼養的一種肉蛋兼用型地方優秀土雞品種,公雞體型大而結實,雄壯威武,羽毛緊湊發亮,頭頸高昂,尾翹立,體軀結構勻稱;母雞後軀發育良好,呈前細後粗的圓錐形。公雞羽毛主要有青麻、褐紅2種,母雞以麻羽居多,全身膚色為白色,啄、脛為青色。拉伯高腳雞在該縣養殖歷史已達數百年之久,因其腿脛長(為全國之冠)、脖頸長、尾羽高翹,因而得名拉伯高腳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拉伯高腳雞的體型外貌與主產區地理、氣候和飼養條件密不可分。該品種的核心產區為拉伯鄉,地處金沙江入境地帶,海拔1520m~3350m,山勢陡峭,溝壑縱橫,地面起伏跌宕。奔跑、跳躍、飛翔是拉伯高腳雞為適應生活環境而形成的獨特的生存本能和生活習性。在品種形成的漫長歲月中,飼養者有意識淘汰弱小雞、選留強壯雞進行選育,加之產區飼料資源豐富,飼養中基本上不飼餵配合飼料和添加劑。公雞體型大而結實,雄壯威武,羽毛緊湊發亮,頭頸高昂、尾翹立、體軀結構勻稱;母雞後軀發育良好,呈前細後粗的圓錐形。公雞羽毛主要有青麻、褐紅2種,母雞以麻羽居多。全身膚色為白色,啄、脛為青色。
棲息環境
拉伯鄉是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轄鄉,地處寧蒗縣最北端的江邊乾熱河谷地帶。北與四川省木里縣依吉鄉和迪慶州香格里拉市洛吉鄉接壤,西與玉龍縣奉科鎮隔江相望,南與本縣的翠玉鄉相鄰,東與本縣的永寧鄉相鄰。面積453.7平方公里,人口1萬多。轄托甸、加澤、田壩、格瓦、拉伯五個行政村。以農業為主,屬江邊河谷地區。人均年收入僅650元,是寧蒗縣最邊遠的特貧鄉之一。
拉伯鄉屬低緯暖溫帶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在12.6℃~19.8℃之間;最熱月氣溫在 18.1℃~25.7℃之間,最冷月氣溫在 4℃~11.7℃之間。全年無霜期為 191~301天,年降雨量一般為904.5~1046.6毫米,雨季集中在6-9月,7~8月降雨量較多,年降雨日數一般為122~148大。年降雪日數0.2~3.5天,年日照時數在2321.1~2554.5小時之間。年平均相對濕度為 60~69%,寧蒗縣拉伯鄉全年風向多為靜風或西南偏南風。
拉伯鄉地理位置偏遠,山高坡陡,而且交通、通訊、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十分落後,但她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光熱資源優勢,還有豐富的土地和生物資源,氣候呈垂直立體分布,利於合理安排農村產業結構。
分布範圍
拉伯高腳雞分布以拉伯鄉為中心,沿金沙江河谷分布到翠玉、金棉以及縣域中北部的寧利、大興、紅橋和永寧的大部地區,行政區域涵蓋7個鄉(鎮)、46個村委會、517個村民小組、5.18萬戶,14.36萬人,分別占全縣總數的46.6%、50.5%、44.8%、57.2%和52.8%。覆蓋面積32.13萬hm2,占全縣總面積的53.3%。區域內糧、經、飼作物均是全縣主產區。
繁殖方式
拉伯高腳雞公雞一般180日齡~210日齡開啼,母雞一般180日齡~240日齡開產,年產蛋90枚~120枚,平均蛋重59.73g,蛋殼為淺褐色。公、母雞比例1∶10左右,種蛋受精率90%,受精蛋孵化率85%。
種群現狀
拉伯高腳雞載入《雲南省畜禽遺傳資源志》後,種群數量有較大回升。目前,全縣種群數量為25萬隻~30萬隻。
2012年以來,在省、市及縣人民政府支持下,寧蒗縣有關部門在拉伯高腳雞遺傳資源保護與產業開發方面開展了一些具體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直接從事拉伯高腳雞保種、擴繁和標準化養殖的養殖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6戶,註冊資本1015萬元,建成放養場6個,面積956899m2,山地棲息棚210m2,標準化雞舍1805m2,存籠種雞60440隻。養殖企業積極探索拉伯高腳雞保種、擴繁和商品生產的技術措施和“公司 + 基地 + 農戶”的商品生產模式,為拉伯高腳雞養殖逐步走上產業化軌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二是領導重視,保障有力。
縣委、縣人民政府及市行業主管部門對拉伯高腳雞產業發展給予極大的關注和支持,把拉伯高腳雞產業發展列入了《寧蒗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寧蒗縣畜牧產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等重要規劃檔案,對拉伯高腳雞產業的發展給予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保護級別
2015年經雲南省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測定評審,拉伯高腳雞被收錄入《雲南省畜禽遺傳資源志》。
2017年12月12日全國畜牧總站資源處組織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禽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等專家在現場鑑定拉伯高腳雞的各種性能,專家一致認為,該雞種有它明顯的特點優勢,初步通過並上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進一步審定,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目錄》。雲南省家畜改良站、雲南農業大學專家、麗江市農業局、寧蒗縣畜牧獸醫局領導及專家參加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