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拈花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拈花寺(Nianhua Temple),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大石橋胡同61號。明萬曆九年(1581年),司禮監太監馮保奉孝定皇太后之命為西蜀名僧偏融所建,初名“護國報恩千佛禪寺”,簡稱千佛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賜名拈花寺。

拈花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分中路和東西二路。中路依次為一字影壁、山門、天王殿、東西配殿、伽藍殿、東西廡房、藏經樓。拈花寺始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建築的做法兼具了兩個時期的特點,為研究明清時代中國古建築提供了很好的實例,具有一定研究價值。

2003年12月11日,拈花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拈花寺
  • 外文名:Nianhua Temple
  •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大石橋胡同61號
  • 占地面積:約 6000 m
  • 保護級別: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暫不對外開放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西路建築,中路建築,東路建築,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明萬曆九年(1581年),司禮監太監馮保秉承孝定皇太后命創建千佛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千佛寺,賜名拈花寺。
民國九年(1920年),拈花寺開設佛學研究所。
民國十五年至三十四年(1926年—1945年),拈花寺律堂開辦拈花寺國小,招收各寺廟幼僧。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拈花寺內大部分銅質佛像被日本軍隊擄走。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北洋軍閥吳佩孚逝世,在拈花寺停靈。
1953年,拈花寺交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印刷廠管理使用。
20世紀60年代,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印刷廠進駐並使用,拆除大雄寶殿,寺內銅神像分別移至白塔寺法源寺
2005年,拈花寺騰退恢復項目被列入宗教團體房產落政專項規劃。
2009年12月12日,拈花寺發生大火,西配殿被毀。
2013年8月27日,拈花寺騰退工作正式啟動。

建築格局

拈花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平面呈規則矩形,建築採用磚木結構,部分地面為青石鋪地,凹凸不平,多被水泥和雜草覆蓋,僅部分地方可見青石。建築整體大致分為西、東、中3路,騰退前拈花寺中院與東院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印刷廠廠區,西院為宿舍。中路和西路除大雄寶殿拆外,基本保持原有建築格局。
拈花寺
拈花寺

主要建築

西路建築

西路一進院倒座房,面闊5間,硬山式,過壟背,合瓦屋面,屋面坍塌,以水泥板瓦補修。一進院大殿,面闊3間,硬山式,過壟背,筒瓦屋面,有排山溝滴。一進院東、西廂房,面闊3間,硬山式,過壟背,筒瓦屋面,老檐出。二進院大殿,面闊3間,硬山式,扁擔脊,筒瓦屋面,老檐出,有排山溝滴。二進院西廂房,面闊3間,硬山式,扁擔脊,水泥板瓦屋面。二進院大殿東、西耳房,面闊2間,硬山式過壟脊,簡瓦屋面,建築殘損嚴重。三進院大殿,面闊5間,硬山式,扁擔背,筒瓦屋面,有排山溝滴,前檐檐下有包袱式蘇式彩畫,單扇門帶檻窗,門窗已被更換,4級台階,老檐出,後檐開窗,紅磚砌築。進院大殿西抄手廓,卷棚式,簡瓦屋面,紅磚砌築,塌毀嚴重。四進院後罩房,面闊5間,硬山式,水泥板瓦屋面。

中路建築

中路依次為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和藏經樓。山門,歇山調大脊,無管獸,面闊3間,進深3間,筒瓦屋面,圓券拱門,券臉作雲子圖案,次間圓券拱窗,三交六碗菱花裝修,檐下繪有旋子彩畫,並飾有斗拱,一斗二升交麻葉柱頭科,平身科明間6攢,次間5攢,枋下書“敕建拈花寺”,瓦當上有多種圖案。一進院天王殿,歇山調大脊,無脊獸,面闊3間,進深3間,筒瓦屋面,檐下繪有旋子彩畫,並飾有單昂三踩斗拱。後檐加建房屋。一進院鼓樓,二層,歇山調大背,有吻獸、垂獸(部分遺失)和走獸,走獸有3小獸,簡瓦屋面,檐下飾有斗拱,角科單昂三踩斗拱,平身科四攢一斗二升交麻葉,四面有門(壺門式),裝有障日板(走馬板)。原一進院鐘樓,已無存。二進院東、西廂房,面闊5間,硬山式過壟脊,有排山溝滴,筒瓦屋面,戧檐和盤頭上有蕃草浮雕,老檐出,檐下後開窗。二進院大雄寶殿,面闊3間,硬山式,過壟脊,筒瓦屋面,北面加建房屋。三進院伽藍殿,面闊5間,硬山式,過壟背,有排山溝滴,簡瓦屋面,明間隔扇,次間檻窗,戧檐和盤頭上有磚雕。三進院東、西廂房南屋,面闊16間,進深一間,硬山式,過壟脊,簡瓦屋面,老檐出。三進院東、西廂房北屋,面闊3間二層,出前廊,硬山式,過壟脊,有排山溝滴,筒瓦屋面,老檐出,花式欄桿。三進院藏經樓,面闊5間硬山式,調過襲脊,筒瓦屋面,戧檐和盤頭上有磚雕,前檐一層接建房屋,二層套方檻窗。

東路建築

東路一進院大殿,面闊5間,硬山式,過壟脊,建築屋面、牆體被改建。二進院南房,面闊5間,硬山式,過壟脊,合瓦屋面,前檐門窗已被改變,仿套方檻窗。二進院大殿,面闊5間,硬山式,過壟脊帶排山鈴鐺,老檐出,後檐各間開有窗洞。二進院東、西廂房,面闊3間,硬山式,過壟脊帶排山鈴鐺,筒瓦屋面,明間、次間開單扇門,其餘為檻窗。二進院西房,面闊10間,硬山式,過壟背簡瓦屋面。三進院南房,面闊5間,硬山式,過壟脊,筒瓦屋面,前檐夾門窗,套方檻窗。三進院大殿,面闊5間,出前廊,硬山式,調大脊,有吻獸、垂獸,筒瓦屋面,步步錦橫陂,戧檐有浮雕。三進院東、西廂房,面悶5間,硬山式,過壟脊帶排山鈴鐺。
拈花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拈花寺

歷史文化

偏融為西蜀名僧,自戶山來游京師時,御馬監太監楊用薦之於司禮監太監馮保,馮保又聞於孝定皇太后,太后遂命建專“迎褐融主佛事”,並出資捐助,由太監楊用負責建寺工程及督造佛像事。

文物價值

拈花寺始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建築的做法兼具了兩個時期的特點,雖然由於年久失修很多建築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留下的建築大部分結構都未受破壞,這些木結構的做法為研究明清時代中國古建築提供了很好的實例,具有一定研究價值。
拈花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拈花寺

文物保護

2003年12月11日,拈花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拈花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大石橋胡同61號。
拈花寺

交通路線

北京市內乘坐路5、135路公車,在果子市站下車前往。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拈花寺約6千米,駕車約19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