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子

拂子

【拂子】拂子(梵vyajana )用以拂除蚊蟲的用具。即在柄上札束獸毛、棉、麻等而成者,功用與塵尾同,而形狀各異。又單稱拂,或稱作拂塵。在印度,一般皆用此物拂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拂子
  • 用途:拂除蚊蟲的用具
記載,公案,

記載

關於僧團中使用拂子的由來,在《毗奈耶雜事》中說:“佛在廣嚴城獼猴高閣堂中,時諸苾芻為蚊蟲所食,身體患癢,抓搔不息。俗人見已,問言:‘聖者!何故如是?’以事具答,彼言:‘聖者!何故不持拂蚊子物?’答言:‘世尊不許。’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諸苾芻畜拂蚊子物。’”這是說由於比兵坐禪時,被蚊蟲叮咬,搔癢不止,因此世尊才準允許比丘持拂子驅蚊蟲。
佛陀允許之後,眾中有人便以眾寶作柄,以珍貴的氂牛尾為其拂。俗家的人看見了,就譏誚的說:“聖者!您雖剃髮,而貪染卻未除。”而去稟告佛陀。因此佛陀才制定做拂子的材質:“有五種袪蚊子物:一者捻羊毛作;二用麻作;三細裂布;四用故破物;五用樹枝梢。若用寶物,得惡作罪。”
這是說拂子的材料限於五種,即羊毛、麻、細裂布、已破舊之物、樹枝樹梢,而不許用珍貴的氂牛尾及其他寶物。這是因為當時白氂牛尾所制之拂子,系最貴重者,與白馬尾拂同稱為白拂。當時佛陀升忉利天為母說法歸來時,梵天即執白指侍於佛側。
自唐代以降(降:通來),禪門盛持拂子,或以之為莊嚴具;住持或代理住持者上堂時,持之為大眾說法,此稱“秉拂”。又執行秉拂之職務的前堂首座等五頭首,稱秉拂五頭首;秉拂子之侍者,稱秉拂侍者。或有得道者,其師則授予拂子。日本鎌倉時代以來,禪林亦用此拂子,後來除了真言宗之外,其他諸宗於法會、灌頂葬儀時,皆視之為一種莊嚴具,為導師所使用。
此外,密教於灌頂時,通常以拂子輕拂受灌頂者之身,作為去煩惱、除惡障的表征,故拂子亦是密教法具之一。

公案

而拂子是禪宗祖師最常使用的教學道具之一,因此而參悟的因緣極多。有這么一則公案:
師(香嚴智閒)問僧:“什麼處來?”
僧曰:“溈山來!”
師曰:“和尚近日有何言句?”
僧曰:“人問如何是西來意,和尚豎起拂子。”
師聞舉,乃曰“彼中兄弟怎么會和尚意旨?”
僧曰:“彼中商量道:即色明心、附物顯理。”
師曰:“會即便會,不會著什麼死急?”
僧卻問:“師意如何?”
師還舉拂子。
這一則公案中,溈山的弟子討論溈山豎起拂子是即色明心、附物顯理的意思。香嚴批評溈山的弟子們“會即便會,不會著什麼死急?”意思是說:悟入的人則當下悟入,不了悟的乾著急有什麼用?於是這個僧人乃再度請教香嚴之意,香嚴仍是舉起拂子。這個動作穿透一切語言,直示如實佛性。
拂子拂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