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力穩定性

“抵抗力穩定性”為生物學生態學專業術語,是為了定性描述一個生態系統對外界變化的抵抗能力而提出的,與“恢復力穩定性”有關。一般來說,組成物種越複雜、生物鏈越牢固、緊密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抵抗力穩定性
  • 外文名:resistance stability
抵抗力穩定性,意義,

抵抗力穩定性

抵抗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森林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抵抗能力,就屬於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穩定性,是因為生態系統內部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例如,河流受到輕微的污染時,能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再比如在森林中,當害蟲數量增加時,食蟲鳥類由於食物豐富,數量也會增多,這樣害蟲種群的增長就會受到抑制。這些只是用來說明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的簡化的例子,自然界的實際情況要比這複雜得多。

意義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抵抗力穩定性有高有低。一般地說,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穩定性就越低。例如,在北極苔原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稀少,營養結構簡單,其中生產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地衣來維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積損傷,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崩潰。相反,生態系統中各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複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例如,在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繁多,營養結構非常複雜,假如其中的某種植食性動物大量減少,它在食物網中的位置還可以由這個營養級的多種生物來代替,整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仍然能夠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是,一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無論多么強,也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來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狀態就會遭到破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