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針新月蕨抗前列腺增生活性物質及作用機制研究

披針新月蕨抗前列腺增生活性物質及作用機制研究

《披針新月蕨抗前列腺增生活性物質及作用機制研究》是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由阮金蘭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披針新月蕨抗前列腺增生活性物質及作用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阮金蘭
  • 依託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披針新月蕨為鄂西土家族民間清熱解毒、散瘀、除濕常用藥材,資源十分豐富。申請者前期研究發現披針新月蕨中富含結構新穎的原花青素類衍生物(達38.59mg/g生藥),藥理實驗證明其有效部位(AP3,主要成分為原花青素)對人源前列腺基質細胞增殖及模型動物前列腺增生(BPH)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初步試驗表明其作用機制可能與細胞周期調控、細胞凋亡和血管生成以及細胞內信號通路等BPH形成的網路多靶點有關。.因此,本項目旨在基於前列腺增生網路調控,以GFs、NF-κB、Bcl-2/Bax、MAPKs、MMPs、TIMPs、cyclin D1、CDKs多靶點,結合體內外抗BPH活性研究及分子機制探討,以期確定披針新月蕨具有顯著抗BPH、結構新穎的活性成分,發現新的藥物資源,並研究活性物質對BPH發生髮展網路因子多靶點的影響,籍以揭示其抑制BPH的新靶點,闡釋其作用機制,為發現新型BPH抑制劑奠定基礎。

結題摘要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療的藥物,因此,尋找和發現抗BPH活性成分乃至新藥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項目負責人在前期研究中發現披針新月蕨富含結構新穎的原花青素類(PAC)衍生物且PAC類成分部位具有明顯抑制BPH活性,誘導BPH-1細胞凋亡,抑制血管螢光轉基因斑馬魚的血管生成,下調BPH生動物模型中前列腺組織VEGF的表達的基礎上,擬將人源BPH基質細胞篩選、在體模型動物作用評價與分子靶點篩選相結合,基於細胞周期調控、凋亡和血管生成的網路多靶點,針對BPH的發病機制及原花青素的作用靶點,以GFs、NF-кB、MAPKs家族、Bcl-2家族、VEGF、MMPs家族、cyclin等幾個主要上游通路,確定披針新月蕨與臨床療效切實相關的、基於網路多靶點調控的抗BPH的活性成分,揭示其作用靶點,闡釋其作用機制,為發現新型BPH抑制劑奠定基礎。 項目按預期計畫完成了①以品質評價為重點的披針新月蕨生藥學研究;②披針新月蕨抗BPH有效成分部位的研究;③披針新月蕨主要化學成分研究;④披針新月蕨抗BPH作用及其機制研究;⑤披針新月蕨黃烷苷對前列腺癌的作用研究。 項目取得了①首次報導19個新化合物;②確定了披針新月蕨抗BPH活性成分;③基本揭示了其抗BPH作用機制與GFs、NF-кB、MAPKs家族、Bcl-2家族、VEGF、MMPs家族等多通路的炎性因子、生長因子、凋亡因子、氧化應激因子、蛋白表達調控有關進一步驗證了BPH是多種病因所致的複雜疾病,基於網路多途徑多靶點調控是披針新月蕨抗BPH的重要作用機制;④首次控制降解製備了自然界罕見特異性的3位去氧化花青素類化合物7-羥基-4’-甲氧基-6,8-二甲基花青素(Abacopterin I),初步證實其為具有明顯抗BPH活性的新型抑制劑等預期成果;⑤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正式發表學術論文6篇,其中SCI收錄5篇;⑥培養博士研究生3名,碩士研究生1名。 研究成果系統鑑定了披針新月蕨化學成分、確定了其抗BPH作用的物質基礎及其作用機制,為披針新月蕨作為BPH治療藥物和發現新型抗BPH藥物奠定了實驗基礎和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