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紋,幾何形紋的一種。為陰刻的直線,至頂端折回。主要用作動物紋身上的裝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折線紋
- 釋義:為陰刻的直線,至頂端折回
折線紋,幾何形紋的一種。為陰刻的直線,至頂端折回。主要用作動物紋身上的裝飾。
折線紋,幾何形紋的一種。為陰刻的直線,至頂端折回。主要用作動物紋身上的裝飾。...
用錐形器在陶坯上戳成類似籃筐上的孔隙狀的紋樣;這種三角形錐刺紋被摹移於彩陶上,成為正倒三角形組成的二方連續花紋,又演變成相間的正倒三角形夾復道折線紋,在實體的三角形中間還出現了與外三角方向相反的空三角紋。
膝折線紋長身貝(新種)是發現於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哇落新壩溝的中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體巨大,殼寬61.6mm,殼長58.6mm,彎曲長88mm。輪廓長方形,主端近方,鉸合線為最大殼寬。腹殼體腔區近平,凸隆不大,兩側和...
薛家崗文化陶器上的紋飾以編織紋為主。早期的少量的陶器上飾有斜籃紋等紋飾,這些有節奏的紋飾除能加固陶坯外,也起著美化的作用。·在晚期,陶器上的紋飾增多,飾於腹部的刻劃紋有較多的樣式,有絢索紋、折線紋、席形紋等編織形紋樣...
用復道三角折線紋作為相交錯的復道三角紋的間隔。石棚山墓地出土了一件有著雕成獸形扳手的彩陶盆,在腹部飾有以相對的三角紋和復道凸弧三角形紋的複合花紋,一正一倒地組成二方連續圖案,這是復道三角紋的一種變體組合形式。
對角線分割紋 折線紋 菱形紋 直線組合紋 梳形紋 辮式紋 S形紋 捲曲紋 竊曲紋 綬帶紋 中國漢畫造型藝術圖典紋飾 半圓紋 波浪紋 曲線組合紋 捲雲紋 雲龍紋 雲紋 曲直線組合紋 錢紋 璧紋 鋪首紋 文字紋 作者簡介 李國新,河南...
折線紋主要在小型壺類器物上;鳥紋主要在比較大型的貯藏器類上。至於單耳罐這樣的炊煮器,彩繪並不普遍,口沿部位內彩出現較多,幾乎都是倒三角紋;肩部也有部分施彩,形同夾砂瓮型上的鳥紋。夾砂碗內彩為主,外彩主要在上部,圖案...
方折紋單耳桶狀彩陶杯 方折紋單耳桶狀彩陶杯1999年,蘭州市永昌縣鴛鴦池出土 。藏品介紹 方折紋單耳桶狀彩陶杯,該藏品高26.1厘米,口徑12.5厘米,底徑12.8厘米。施紅、黑彩,口沿內施橫平行折線紋,腹部繪方折網紋。
也有少量泥質白陶。彩陶占一定比例,為單一紫紅色,紋飾主要有變形鳥紋和多道連續折線紋,還有折尖長三角紋、豎線折尖紋、格線紋、條線紋等。大型小口器物彩繪多在頸、肩部及口沿內側,小型敞口器物則多為內彩。
此壺夾砂黃陶,為雙身聯口形,圓侈口,口沿外翻,兩腹為橢圓形,外側各附一短鈕,平底,頸部刻劃雙鉤弧形紋,一腹部刻劃雙鉤折線紋,另一腹刻雙鉤菱形紋,紋路之間空處以黑陶繪飾。整個器形拙稚古樸、生動親切。
蠶紋二連陶罐,該藏品罐腹部刻劃出六條蠶紋,分為兩組,每組三條。蠶有頭、嘴、腿、尾,身上有八九條平行線紋和折線紋,表示蠶體的多節肢。藏品介紹 蠶體略呈彎曲狀,有生靈蠕動之感,是生活中蠶的真實寫照,是一幅早期罕見的...
蠶紋二聯陶罐是齊家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罐腹部刻劃出六條蠶紋,分為兩組,每組三條。蠶有頭、嘴、腿、尾,身上有八九條平行線紋和折線紋,表示蠶的多節肢。蠶體略呈彎曲狀,有生靈蠕動之感,是...
良渚文化陶器紋飾中的禽鳥紋,造型精巧,作曲繞狀,常和蟠螭紋纏結在一起,圖案使人感到變幻莫測。在青浦縣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一件單耳壺上,以禽鳥紋為主題花紋,周圍以細密的復道豎列折線紋作襯托。良渚文化鳥紋中以鳳鳥紋最引...
常見的馬廠型彩陶的裝飾紋樣有折線紋、回紋,而以人形紋(或稱蛙紋)最有特色。有人認為這是作播種狀的“人格化的神靈”。這種紋樣不同時期的表現也不同,大體是從繁到簡。鋸齒紋逐漸消失。旋紋發展為簡單的大圈紋,其中網紋最具...
夔龍紋玉觽長8.0、厚2.8—4厘米。上圖玉觽:雙面片雕,狀若蛹形。其頭部上下出脊,以斜刀減地的淺浮雕手法琢飾回首龍頭,龍之須、眉及鬃毛修長。龍身以綯紋飾邊,前端飾一組雙勾陰刻三角形折線紋,余飾一組大小相隨的龍首紋,...
泥質灰、紅、黃陶多拍印籃紋、條紋、編織紋、一些黃陶外壁又著灰黑色或褐色。器物有罐、壺、尊等;泥質著黑硬陶,灰胎,質地堅硬,外壁塗灰黑色;印紋硬陶,質地堅硬,紋飾有斜方格紋、雲雷紋、方格紋、人字紋、方點紋、折線紋...
江蘇吳縣草鞋山出土的一件鼎的器蓋上,刻著用精細的複線構成的雙勾曲紋等幾何形紋樣,圖案有著多層次的變化。這些幾何形劃紋許多是從編織紋演化而來的,如復道十字形交叉紋、複線勾連S形紋、弧線三角圓圈紋、網線紋和折線紋等。良渚...
上莘土墩墓 上莘村土墩墓群位於椏溪鎮上莘村北約100米。共有封土墩1座,地處低丘崗背。文物特徵 饅頭形,墩高約1.5米,底徑13米。地表曾採集到印紋硬陶罐、壇、瓿等殘片,紋飾有折線紋、方格紋、回紋等。
三座墓距馬家棚村約100米。位於村東,地處華山(海拔133米)北側的低丘崗坡呈足形分布,墩距約20米。墩高約2.5-3.5米,底徑約15-20米。地面可見印紋硬陶罐、壇、瓿的殘片,紋飾有複線菱形紋、席紋、葉脈紋、折線紋等。
因此現共有4座封土墩。文物特徵 地處低丘崗背,1組2座位於村東北;另一組位於村東南。地面可見印紋硬陶罐、壇的殘片。紋飾有席紋、葉脈紋、折線紋等。封土墩長滿雜草,其中兩座封土墩受損嚴重。總體保存一般。
挑織和刺繡的花紋最常用者為直線紋、谷紋和折線紋。所用彩線顏色有黑、白、黃、紅、褐、綠、藍、紫等。男子喜用紅、黑、黃、褐等色;婦女喜用紅、綠、黃等色。挑花織法是先在布面經紗上劃分為若干平行長條,再用彩色緯線挑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