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諸葛武侯》是元代散曲家鮮于必仁所作的一首散曲。此曲以劉備逐鹿中原為題材,概括諸葛武候一生業跡通,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欽佩敬仰之情。曲詞描繪了一幅淒涼的畫面,藉以表現作者對諸葛亮坎坷遭遇的同情惋惜和惆悵之情。全曲對偶、鼎足運用自如,格調雄闊,義深詞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折桂令·諸葛武侯
- 作者:鮮于必仁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作品體裁:散曲
- 宮調:雙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折桂令·諸葛武侯
草廬當日樓桑,任虎戰中原,龍臥南陽。八陣圖成,三分國峙,萬古鷹揚。
出師表謀謨廟堂,梁甫吟感嘆岩廊。成敗難量。五丈秋風,落日蒼茫。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折桂令:雙調常用曲牌,又名蟾宮曲。其正格格式為雙調五十三字,前段六句三平韻,後段五句一叶韻、三平韻。
②諸葛武侯:即諸葛亮。蜀漢興元元年(223年)封武鄉侯,簡稱武侯。
③樓桑:劉備的故鄉,在今河北省涿州。
④中原:泛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漢末,劉備、關羽、張飛曾一度涿鹿中原。
⑤龍臥南陽:指諸葛亮曾經鞏籃敬榜的隱居生活。龍:南陽臥龍,指諸葛亮。
⑥八陣圖:諸葛亮創製的一種兵法陣,聚石布城。
⑦三分國峙(zhì):三國鼎立。峙:對峙。
⑧鷹揚:謂勇武如鷹之飛揚。
⑨謀謨(mó):謀劃,謀策。廟堂嘗拜巴:指朝廷。
⑩梁甫吟:亦作《梁父吟》,樂府相和歌辭楚調曲有諸葛亮《梁父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云:“亮好為《梁父吟》,自比管、樂,時人未之許。”
⑪岩廊(láng):指朝廷。
⑫五丈:五丈原,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縣城南約20公里。
白話譯文
草廬當年連樓桑,任憑狼虎爭鬥逐鹿中原,臥龍潛藏南陽。八陣圖布成,三國鼎立,威名萬古傳揚。
《出師表》為輔國策劃運籌,《梁甫吟》慨嘆國運不昌。英雄成敗得失難以衡量,看五丈原秋風蕭瑟,落日蒼蒼茫茫。
創作背景
此曲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鮮于必仁用《【雙調】折桂令》的曲牌寫了七篇小令,分別稱讚嚴子陵、諸葛亮、陶淵明、 李白、杜甫、韓愈和蘇軾,此曲便是其中一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的作品,通過對諸葛亮一生功績的概括,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欽佩敬虹雅仰之情。
“草廬當日樓桑,任虎戰中原,龍臥南陽。”這三句是說東漢末年,各路軍閥紛紛起兵,逐鹿中原,而諸葛亮卻隱居南陽;“龍臥”是束墊訂說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八陣圖成,三分國峙,萬古鷹揚。”是說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與魏、吳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其間顯現出了非凡的才幹。
“出師表謀謨廟堂,梁甫吟感嘆岩廊。”龍轎煮則是寫劉備過世後,諸葛亮輔佐後主劉禪,為蜀國竭盡全力。“成敗難量。五炒拘燥丈秋風,落日蒼茫。”是感嘆諸葛亮鞠躬盡瘁,最終病死在五丈原,未能完成統一中原的心愿。末句以景喻情,以落日的悲涼景象,對諸葛亮悲壯的結局寄以哀思。正所謂“成也英雄,敗也英雄”,諸葛亮當之無愧。
此曲前後是自由體,中間是格律體,手法新穎。此曲中多用對偶的手法,如:“虎戰中原,龍臥南陽”是對偶;“出師表謀謨廟堂,梁甫吟感嘆岩廊”也是對偶;“八陣圖成,三分國峙,萬古鷹揚”是鼎足對,呈倒三角形。意為“八陣圖成,萬古鷹揚;三分國峙,萬古鷹揚。”傳統詩詞一般只有偶對(即二句一對仗),而此曲還有鼎足對(三句成對)。此曲還運用了借代的手法,如:以“廟堂”“岩廊”代指朝廷。總之,這首元曲詠史抒懷,辭約意豐,韻律諧美,頗值品味。
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鄧元煊《四川高校圖書館100年》:此曲憑弔諸葛亮,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盛讚其不朽功勤,對其“出師未捷身先死”寄予深切同情。格調激昂,豪邁悲壯。末尾以寫景作結,意境蒼涼,情韻俱勝。
作者簡介
鮮于必仁(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元英宗至治(1321—1323年)前後。字去矜,號苦齋,漁陽郡(今天津薊州區)人。他雖出身官宦家庭,自己卻是一生布衣。因其性情達觀,常常寄情山水,浪跡四方。在世時與海鹽楊材之子國材、少中交遊甚密,常燥拒危海“盡以作曲方法授之”,故有因楊氏而著稱於世的“海鹽腔”。其散曲中的寫景之作,曲文華美,意境開闊;詠懷歷史人物之作,詠史論世,格調健朗。
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鄧元煊《四川高校圖書館100年》:此曲憑弔諸葛亮,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盛讚其不朽功勤,對其“出師未捷身先死”寄予深切同情。格調激昂,豪邁悲壯。末尾以寫景作結,意境蒼涼,情韻俱勝。
作者簡介
鮮于必仁(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元英宗至治(1321—1323年)前後。字去矜,號苦齋,漁陽郡(今天津薊州區)人。他雖出身官宦家庭,自己卻是一生布衣。因其性情達觀,常常寄情山水,浪跡四方。在世時與海鹽楊材之子國材、少中交遊甚密,常“盡以作曲方法授之”,故有因楊氏而著稱於世的“海鹽腔”。其散曲中的寫景之作,曲文華美,意境開闊;詠懷歷史人物之作,詠史論世,格調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