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俸,即折支俸祿。將一些外國進貢的貢物折算成俸祿,發放給官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折俸
- 意義:即折支俸祿
- 年代:明代
- 主要國家:暹羅、真臘、爪哇等
折俸,即折支俸祿。將一些外國進貢的貢物折算成俸祿,發放給官吏。
這一做法主要盛行於明代,特別是永樂至成化年間。由於明朝初年至中間朝貢活動繁榮,來自外國進貢的大量胡椒、蘇木等堆積如山,明朝政府便將這些庫存的胡椒、蘇木折支官員的俸鈔。宣德九年(1434),規定了胡椒、蘇木折俸的具體比例:胡椒每斤折鈔100貫,蘇木每斤折50貫。南北兩京官員各於當地府庫支取。這種情況大約持續到成化七年(1471),因府庫所存貢物不足才停止。折俸形象此後還陸續出現過幾次。
胡椒和蘇木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向明朝進貢的方物。向明朝進貢胡椒的國家主要是:暹羅、真臘、爪哇、三佛齊、蘇門答臘;進貢烏木的國家主要是:琉球、占城、日本、暹羅、真臘、爪哇、蘇門答臘、滿臘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