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體螢光模型

抗核抗體螢光模型

抗核抗體螢光模型(antinuclear antibody fluorescence model)是採用間接免疫螢光技術檢測抗核抗體(ANA)結果的重要參數,抗核抗體螢光模型結果對進一步特異性抗體的檢測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臨床研究發現,抗核抗體螢光模型與抗核抗體譜之間具有一定的規律。顆粒型、均質型、胞質型螢光模型可對應多種自身抗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核抗體螢光模型
  • 外文名:antinuclear antibody fluorescence model
  • 常見模型:均質型、核膜型、斑點型等
常見模型及意義,

常見模型及意義

1. 均質型(homegeneous pattem,H)
又稱彌散型,整個細胞核呈一片模糊而均勻的螢光。H型抗核抗體主要由抗脫氧核蛋白抗體組成。高滴度H型抗核抗體主要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而低滴度H型抗核抗體偶可見於藥物性狼瘡、青少年類風濕關節炎(JRA)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2. 核膜型(membranous pattem,M)
又稱周邊型,核周邊的螢光增強呈環狀。M型抗核抗體主要由抗雙鏈DNA抗體組成,故高滴度M型抗核抗體幾乎僅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有助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
3. 斑點型(speckled pattern,S)
又稱核顆粒型、核斑塊型,核內螢光呈顆粒狀。是由抗Sm抗體、抗SSB/La抗體、抗Scl -70抗體等多種抗體組成。因此S型抗核抗體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系統性硬化症(SSc)、乾燥綜合徵(SS)、多發性肌炎(PM)及皮肌炎(DM)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4. 核仁型(nucleolar pattern,N)
細胞核仁被均勻染色,提示有抗核仁抗體存在,見於系統性硬化症、類風濕關節炎等。
5. 著絲點型(centromere pattern)
又稱散在斑點型,分裂期細胞做底物,著絲點被螢光染色,是抗著絲點抗體陽性的表現,見於系統性硬化症,尤其是CREST綜合徵。
6. 胞質型(cytoplasmic pattern)
分裂間期細胞胞質螢光染色陽性。又可分為線粒體型(胞質粗顆粒型)、核糖體型(胞質細顆粒型或均質型,有時可見核仁陽性)、Jo-1型(胞質顆粒型)、胞質細顆粒型(PL -7、PL - 12)等。
7. 混合型(mixed pattern)
指兩種或兩種以上混合的螢光模型。有時一份血清內因含有多種抗體,可出現不同的染色模型,用不同稀釋度的血清檢測或注意觀察不同分裂期細胞的螢光染色特點,有助於區分所含有的各種螢光模型。
8. 少見螢光模型
除上述常見螢光模型外,還可見一些少見的螢光模型,如紡錘體型、高爾基體型、溶酶體型和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型等。這些少見的抗核抗體螢光模型同樣有助於診斷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類。
(1)細胞周期相關:細胞核有絲分裂複合體蛋白1(NuMa1)、HsEg5(NuMa2)、著絲點蛋白F(CenP-F)、中間體(Midbody)、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
(2)細胞核相關:核多點型(MND)、核膜型,與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
(3)胞質相關:高爾基體型。
少見的抗核抗體螢光模型在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主要見於腫瘤患者,特別是增殖細胞核抗原型。其他少見抗核抗體螢光模型對診斷自身免疫性疾病無臨床相關性,意義還不十分明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