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是2012年6月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慧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
- 作者:石慧霞
-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6月
- 頁數:268 頁
- 定價:28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154277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大學認同是指大學成員在心理與行為方面與其所在的大學具有一致性,並且成員覺得自己在其中對大學既有理性的契約感和責任感,也有非理性的歸屬感和依賴感以及在這種心理基礎上表現出的對大學發展盡心盡力的結果。大學認同是大學保持長久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世紀大學為了保證大學的自治和獨立,為了對抗外部的競爭和壓力,自然形成大學認同。而中國大學認同的形成與民族認同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從創立、發展到成員歸屬感、認同感的形成,始終伴隨著知識分子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們抗敵救國、振興中華的努力融人到其大學價值觀和教書育人當中。近代大學史中我們並不缺乏大學成員對大學高度認同的典型案例,但深入到一所大學內部,具體分析不同主體大學認同的特點、形成過程、內在機理等,尚屬少見。
《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是微觀的“大學史”研究,考察了抗戰爆發後廈門大學內遷長汀,在民族危機、國家危難、學校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大學成員眾志成城、患難與共,自動自發地為學校發展著想,並最終形成了高度認同的歷史過程。研究雖從一所大學內部人手,但儘量兼顧到巨觀,在廈門大學不同主體認同形成的歷史梳理中,思考民族認同與大學認同的關係、大學認同形成的途徑和特點,期望能為建構現代大學認同提供一個可供進一步分析的案例。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抗戰前廈門大學認同的歷史回顧
第一節 陳嘉庚“虔誠”興辦廈大
第二節 大學認同危機
第三節 大學認同危機的化解
第二章 校長:大學認同的重要建構者
第一節 人格魅力
第二節 選址長汀
第三節 制度認同的建構:以108次校務會議記錄分析為中心
第四節 學科認同的建構
第五節 大學共同體的象徵
第三章 教師:職業生涯中獲得大學認同
第一節 教師概況
第二節 在教書育人中認同大學
第三節 在文化體驗中認同大學
第四節 在遷徙流轉中認同大學
第四章 學生:成長經歷中形成大學認同
第一節 學生求學背景
第二節 潤物無聲的人文關懷
第三節 嚴謹活潑的學風薰陶
第四節 愛國愛校的家國情懷
第五節 激情浪漫的課餘生活
第五章 校友:傳承認同與“反哺”大學
第一節 校友認同表征:以《廈大通訊》詞頻統計為例
第二節 校友大學認同的階段分析
第三節 校友在大學發展中的作用
第四節 大學認同促進校友成才
第五節 傳承認同“反哺”大學
結論與啟示 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之省思
附錄一 長汀廈大學生檔案圖例
附錄二 潘懋元先生專題討論本研究的周末沙龍(錄音整理稿)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