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饑渴症亦稱“投資飢餓症”。在社會主義國家,從企、事業單位到部門和地方各級機構,存在著的一種盲目爭搶投資、爭上項目的經濟行為。就象“生物有機體內無法遏制、持續不斷地衝動起來的基本需要” 即 “自然本能” 一樣,這種極度的投資渴求幾乎總也得不到滿足。“投資饑渴症” 一詞出自匈牙利經濟學家亞諾什,科爾內所著的 《短缺經濟學》。他認為,“在社會主義經濟中,沒有一個企業或非贏利機構不想得到投資。投資饑渴是長期的:剛剛完成的一項投資暫時滿足了投資饑渴,很快又會產生新的饑渴,而且較之前一次更為強烈。” 導致投資饑渴症的根本原因是傳統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中普遍存在的 “軟預算約束”——經濟活動當事人支出超過其收入的一種經濟現象。這一種“軟預算約束”會帶來一系列嚴重後果: 企業生存並不僅僅取決於銷售收入是否總能補償其購買投入品的成本; 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並不僅僅依賴於它是否從內部資金積累中為投資籌措到資金; 企業生產出的產品在任何情況下都用不著去適應價格; 企業投資不是自擔風險,而是與國家分攤……。由於投資對需求者實際上是一種 “贈品”,企業的投資需求永遠不可滿足。“軟預算約束” 的根源在於國家與企業司的 “父愛主義”關係及傳統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結構的不合理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投資饑渴症
- 對象:企業和非營利機構
- 提出者:科爾內
- 作品:《短缺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