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早期起效預測穩定臨床痊癒的生物學標記物研究》是依託杭州師範大學,由沈悅娣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抑鬱症早期起效預測穩定臨床痊癒的生物學標記物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沈悅娣
- 依託單位:杭州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治療指南建議,抗抑鬱藥治療4-6周才考慮是否改變用藥策略。近期研究發現,早期起效對治療結局有很高的預測價值,其對穩定臨床痊癒的預測靈敏度高(大於90%),但特異性較低,有50-75%的早期起效者繼續原治療方案不能獲得臨床穩定痊癒。為了提高早期起效預測作用的特異性,我們將採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測量治療早期(兩周)的腦活動模式,同時檢測外周血漿腦源性神經因子(BDNF)、細胞因子濃度。具體內容包括:(1)比較基線、治療2周時早期起效與非早期起效患者的各生物學指標的差異;(2)比較早期起效患者中穩定痊癒者與非穩定痊癒者(通過12周持續治療的跟蹤評估)的各生物學指標的差異。該項目有望鑑定出若干個早期起效獲得穩定痊癒患者的特異性生物學標記。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項目專注於考察治療早期生物學標誌對抑鬱症穩定痊癒的預測價值,對抑鬱症臨床實踐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結題摘要
抑鬱症急性期的治療目標是臨床治癒,但只有1/3的患者在急性期達到這個目標。如何及早地預測抗抑鬱藥治療是否會達到臨床治癒,以便及早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對提高治癒率非常重要。早期起效(2周內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減分率≥20%)可以預測臨床治癒,但進一步的分析發現,HAMD對穩定臨床治癒的預測率只有25%;因此,尋找預測穩定臨床治癒的評價方法非常重要。一些研究認為,功能磁共振(fMRI)和細胞因子可以評價抑鬱症治療效果,但不清楚是否可以評價早期起效。為闡明早期起效對抑鬱症患者穩定臨床治癒的預測作用,我們採用fMRI聯合細胞因子檢測,對24例符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4 版(DSM-IV ) 抑鬱發作診斷標準的首發抑鬱症患者治療前後的變化進行評估,比較早期起效與非早期起效患者fMRI和腫瘤壞死因子(TNF)、白介素(IL)-6/18的濃度變化;對其中15例患者通過12周持續治療的跟蹤觀察,比較早期起效患者中穩定臨床治癒者與非穩定臨床治癒者間的差異。結果發現:1、左側顳中回、舌回和角回腦區功能連線強度與HAMD-17得分變化率呈負相關;2、早期起效組的臨床治癒率(60%)明顯高於非早期起效組(17%)。結論:抑鬱患者治療2周后,左側顳中回、舌回和角回的的功能連線越強,2周后其HAMD-17量表得分降低率越高;左側顳中回、舌回和角回的的功能連線增強與臨床治療效果相關;早期起效患者獲得更高的臨床治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