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杯,漢語詞語,意思是拿著酒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把杯
- 拼音:bǎ bēi
- 注音:ㄅㄚˇ ㄅㄟ
- 釋義:拿著酒杯
把杯,漢語詞語,意思是拿著酒杯。
把杯,漢語詞語,意思是拿著酒杯。元 虞集 《題南野亭》詩:“前澗魚游留客釣,上林鶯囀把杯聽。”...
唐藍彩平口把杯是一件唐代瓷器,現收藏於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文物介紹 藍彩是三彩的一種彩,是用含有氧化鈷成分的釉料作為著色劑,結合青白釉燒制而成的。唐代的藍彩燒成溫度大多比較低,色彩綺麗。到了晚唐,隨著工藝的成熟、胎質的提高和燒制溫度的穩定提升,才出現了大家所熟知的青花。唐朝時,金屬氧化鈷釉料...
把杯是麗水市處州青瓷博物館藏品,此展品口微外撇,圓筒腹微外弧,腹部一端裝如意形把手。胎薄釉厚,釉層微泛米黃色。現收藏於麗水市處州青瓷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口微外撇,圓筒腹微外弧,腹部一端裝如意形把手,圈足外聚釉,底端不平。胎薄釉厚,釉層微泛米黃色。此杯是龍泉溪口窯仿南宋官窯之產品。
名稱: 戰國原始瓷把杯 年代: 戰國 尺寸: 口徑7,底徑14.5,高16.8厘米 收藏單位: 浙江省博物館 文物介紹 杯呈圓桶形。直口,短頸,平唇,平底等距附三乳釘足。杯一側置約一寸寬外折扳把,面刻豎條紋。杯近底處刻有二組"S"紋及弦紋組合紋帶。施青黃色薄釉,並有剝釉現象。
素三彩螭龍紋把杯是一件明代正德年間創燒的釉上彩瓷。作品簡介 素三彩以黃、綠、紫色為主,然而並不一定僅限於此三種顏色,也有白色、黑色。尤其是到清代康熙時,增加了一種特有的藍彩。此外,也有在墨地上繪三彩的,特別稀有名貴。康熙素三彩是由明代中期發展而來的。在五彩瓷器中,紅色往往占著主要的色彩地位...
章仲英造金把杯,元代的金銀器。【名稱】章仲英造金把杯 【類別】金銀器 【年代】元 【文物現狀】現藏安徽省博物館 【簡介】高2.5厘米,口徑7.5厘米,底徑4.9厘米,重80.5克 元章仲英造金把杯,飲器,金質,斂口,方唇外突,委角,瓜棱形腹,平底,方莖平把。杯心邊沿壓印“章仲英造”陰文楷書款。
元龍泉窯青瓷刻劃把杯是元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口徑:12.5 底徑 :3.3。侈口,半球形腹部,高足,足部上小下大,略外撇,足底平,把中空。內腹部中下部有一圈弦紋,弦紋內側刻劃未開放之荷花一朵,線條簡潔流暢。圈足底無釉,呈鐵鏽色。通體施青釉,開細毛紋片,製作尚規整。
宋龍泉青瓷把杯 宋龍泉青瓷把杯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邢窯白釉把杯,唐(618—907年),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藏。文物特徵 展品來自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邱德拔展廳。這批唐代沉船文物在邱德拔遺產基金的慷慨捐助下購藏,以紀念故去的邱德拔先生。三件把杯皆仿金銀器造型,唐代國力強盛,使用金銀器成為上層風尚,同時對外交流繁盛,器物風格深受粟特、薩珊影響。就把杯...
明萬曆款青花海水雲龍把杯是明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蘇州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8.8cm,口徑10.1cm,底徑4.6cm 官窯,足形為平底高足,釉面平整,乳白瑩潤,青花發色呈藍中泛紫,紋飾中杯外壁為兩條雲龍,其中一條為仰首向前追趕,另一條為回首嬉耍,在天空中穿雲追逐,腹部為海水山石,杯把由十五朵雲構成...
清畫琺瑯鳳紋高足把杯是銅胎,錢幣式蓋鈕的二階式蓋,以轉軸與杯口相連,壓下按鈕即可開啟,把手由雙連環組合而成,以扁圓盒及外撇喇叭式圈足組成二階高足杯座。杯內施淺藍釉,器表白地,蓋鈕飾藍色團壽,鈕下裝飾葉紋與如意雲頭紋,周圍飾萱草、芍藥、茶花等花卉與裝飾花各一圈。杯身繪對鳳,下方飾朵花...
元釉里紅轉把杯,元代宮廷御用瓷。此杯裝飾斑塊發色鮮艷,似晚霞般美麗,實屬難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轉動的杯足更增其玩賞性。【簡介】:高10cm,口徑7.7cm,足徑3.8cm。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以中空竹節式高足。通體施青白釉。杯身塗抹3塊釉里紅斑,並置一小圓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銜接,可以自由...
南宋龍泉窯黑胎青瓷把杯 南宋龍泉窯黑胎青瓷把杯是南宋時期文物。文物介紹 直口,淺筒腹,矮圈足,胎黑色,外施青中泛灰釉,有開片。口沿與上腹部置一耳。
釉里紅轉把杯是元代的一件瓷器。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以中空竹節式高足。通體施青白釉。杯身塗抹3塊釉里紅斑,並置一小圓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銜接,可以自由轉動而不脫開。此杯裝飾斑塊發色鮮艷,似晚霞般美麗,實屬難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轉動的杯足更增其玩賞性。1980年,江西高安元代瓷器窖藏曾...
新石器時代灰陶把杯 新石器時代灰陶把杯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新石器時代灰陶把杯口徑8.8厘米,足徑9.9厘米,高19.5厘米。
南宋龍泉窯青瓷黑胎把杯 南宋龍泉窯青瓷黑胎把杯是南宋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直口,淺筒腹,矮圈足,胎黑色,外施青中泛灰釉,有開片。口沿與上腹部置一耳。
民國日本彩繪竹葉紋瓷把杯 民國日本彩繪竹葉紋瓷把杯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杯通體做一鳥形,敞口微斂,高圈足外撇,杯身一側貼一展翅欲飛的小鳥前身,鳥身及翅膀都刻劃花紋,頭部高出杯沿,另一側貼鳥尾,末端微翹,尾中部與腹相連有一曲柄,尾上簡劃線條紋,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綠,開細小紋片。越窯青釉鳥形把杯 五代 杯為仿生造型,生動逼真,其器形源自漢代青銅器,越窯製品中,此...
商末周初印錐刺紋硬陶帶把杯是陶器類一級文物,閩侯鴻尾黃土侖遺址出土,現收藏於福建博物院。文物尺寸 高11.20、口徑10.90、其他底外沿徑13.5厘米。文物特徵 單耳杯。細砂淺灰褐色硬陶,製法為手輪並用。筒形,斂口微鼓腹,外腹近底處有微上翹的小棱脊一道,須彌狀圜凹底座,座沿出棱。器身陰刻雙線勾連...
明德化窯白瓷秋葉形把杯 明德化窯白瓷秋葉形把杯是明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器形如披露秋葉,枝梗形環柄。白釉如玉,胎赤白。底部堆貼枝葉花朵紋。
北宋綠釉蓮瓣紋陶把杯 北宋綠釉蓮瓣紋陶把杯是一件北宋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北宋綠釉蓮瓣紋陶把杯口徑10厘米,足徑7.2厘米,高10.4厘米。
漆雕石榴銀里把杯 漆雕石榴銀里把杯是清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4.3厘米,口經9厘米 石榴形,似將果剖兩半為杯身一對,枝為杯把,銀片鑲里。外體紅漆雕錦地紋,另一枝石榴花果環線於杯腹上下間,杯底亦成石榴果形,果心中間雕一小花,設計巧妙,刀法流暢。
明萬曆抹紅海水青花飛獸把杯,外觀平底高圈足。釉面平整,乳白瑩潤,青花發色微泛紫。杯外壁紅彩繪海水,間以青花蒼龍、麒麟、海馬、飛象、獅子、瑞鹿、鸞雀和鯉魚等,杯把為紅彩海水山石。白色杯心為青花雙圈“大明萬曆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現收藏於蘇州博物館。藏品簡介 底徑:4.8厘米 現藏於:蘇州博物...
此杯樂伎為胡人形象,所表現的應是胡樂、胡舞的表演場面。唐代前期國力強盛,萬邦來朝,當時長安城內胡人頗多,“胡風”一度極為盛行,杯上的胡人樂伎正是這一情況的反映。這種形制的把杯是西方傳入我國的,在唐朝前期曾較為流行。此杯造型以及主紋均深受西方影響,但魚子地紋和蔓草飛鳥紋樣卻系中國傳統,顯示...
黑漆梅花把杯 黑漆梅花把杯是一件清晚期文物。
清同治廣彩人物瓣口瓷把杯 清同治廣彩人物瓣口瓷把杯是清同治時期的瓷器。
白陶單把杯 白陶單把杯,山東博物館館藏文物,高10.8厘米,口徑7.5厘米,底徑5.7厘米,敞口,長頸,鼓腹。腹一側附圓形把,圈足外撇,底有弦坯紋,胎質細白,器表光滑,口殘。1978年大汶口出土,山東省博物館調撥。為二級文物藏品。
民國銅胎畫琺瑯花卉紋玉把杯 民國銅胎畫琺瑯花卉紋玉把杯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琺瑯器。
犀角雕六螭把杯 犀角雕六螭把杯是一件明代的文物。
高足杯也稱馬上杯,它同於高足碗,上為碗形,下有高柄。又稱把杯,外觀美麗,實用方便,是中國陶瓷中的典型器物。基本特徵是盤淺,口沿微向外撇,盤心平坦,常有陰圈紋,盤下承以喇叭狀高足。盤內有三、五、七個不等的支燒痕跡,飲酒用具。對這種上部為杯或碗形,下部為高柄當足的器物,早期的歷史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