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住新的機遇》是習近平的一篇文章,收錄於著作《擺脫貧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把握住新的機遇
- 作者:習近平·
- 作品出處:《擺脫貧困》
作品原文
《把握住新的機遇》
(一九八八年十月)
治理整頓向我們提供了新機遇
●記者:在採訪中,聽到當地幹部、民眾有一些議論,認為寧德地區沿海的“黃土地”前段時間由於種種原因沒能趕上經濟大發展的“末班車”,現在想上又逢“收”了,因此,有些人感嘆生不逢時,地區領導對此是怎么看的?
●習近平:當前國家抓治理整頓,對寧德地區經濟的發展勢頭確有影響。但我們也看到,治理整頓對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同樣是不可缺少的。過去強調寧德地區是前線,建國近40年來國家對這裡的投資僅占全省投資總額的4%,經濟基礎相當薄弱。不過,基建規模雖然不大,但小中有熱,小中有亂。盲目投資,思路不清,急於求成等不符合經濟規律的現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是發展經濟的障礙。所以,有必要抓治理整頓。
但是,我想強調的一點是,治理整頓不是改革要收、要停,而是為深化改革創造良好條件,是為了使經濟更順利、更健康地發展。所以,治理整頓對本地區的經濟不但不會產生消極的影響,而且給我們經濟不發達地區提供了發展的新機遇。寧德地區主要是山區,工業基礎差,但農業不差,可以說是念“山海經”、發展大農業的好地方。目前中央抓降溫消腫,強調全黨全國都要重視農業,加強農業,政策會對我們發展農業體現傾斜;所以,對我們這個地區的發展是個新機遇。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制定本地區的發展戰略總體還是以發展農業為主,充分開發山海資源,先把農業這個基礎培養起來,發揮好鄉鎮企業和林、茶、果以及水產品生產這三個方面的優勢,使廣大農民通過發展現代大農業脫貧致富,進行基本的積累,穩步發展適合當地條件的生產體系。
還有一個情況是:寧德地區經濟之所以不發達,缺電和交通落後是重要原因。要發展工業和農業,實行對外開放,沒有充足的電力不行。這裡水電資源豐富,過去搞了一批小型水電站,但是涇流發電,要受枯水季節的制約。目前國家調整產業結構,加強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業,正是我們抓電和辦交通的好時機。我們正在籌備同省電網聯網和開發兩個大中型水電站,有把握抓好電。另一項就是抓交通,這裡不通鐵路,公路等級不高,老百姓稱為“不三不四級”。我們計畫採取民辦公助的辦法提高現有公路等級,沿海104號公路要分段實施改造,在國家重點支持下爭取七八年內拿下來。此外,就是抓碼頭建設和萬門程控電話。抓這些基礎建設,既符合當前治理整頓的精神,也為今後我區經濟的發展騰飛準備了必要條件。
要淡化“貧困縣意識”
●記者:你談的這些工作的確很有搞頭,但有些同志比比福州、廈門,覺得老比別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
●習近平:福州、廈門都是平坦地帶,幾百年的老商埠,城市基礎好,交通也便利。我們這裡是山區,山高水深,不能同人家盲目攀比。我是今年6月從廈門調過來的,有親身體會。廈門是什麼底子?搞開發區,國家重點投資三十億,硬要同它比就會泄氣。寧德地區被定為全國18個貧困片之一,全區9個縣中有6個是貧困縣。平心而論,有的貧困縣如壽寧縣、屏南縣,日子是比較困難;而有的縣,大家戲稱它是“穿西裝的貧困縣”,也不是貧到那種地步。我同地區的其他領導討論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松柏何須羨桃李”,我們不是事事不如人。這裡是老蘇區,又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定為貧困縣,政策上給優惠,一方面經濟確實落後,另一方面國家也有照顧的意味。我們要正確對待這個問題,人窮不能志短。不能因為定為貧困縣、貧困地區,就習慣於講我們縣如何如何貧困,久而久之,見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產生“貧困縣意識”。比如到省里開會,座位不敢靠前,發言拉在最後,嗓門不敢放大。我有個憂慮,就是“貧困縣”的帽子使某些人產生了不應有的“貧困縣意識”,影響脫貧工作開展。所以我提倡振奮精神,淡化“貧困縣意識”。一方面承認這裡條件差,經濟落後,不能同發達地區攀比,不能簡單比上項目,比發展速度。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建國近40年來這裡同全國各地一樣,確確實實在進步,發生了巨大變化,如工業從無到有,形成了以輕紡工業為主,以精、新、偏、稀產品為特色,多門類的10億元產值的工業基礎。農業可以同省里其它地區並駕齊驅,文教、衛生等都有長足的發展。這些發展不是瞬息巨變,而是滴水穿石,在比較差的條件和國家投資比較少的情況下取得的,是不簡單的。看到成績,看到自己的長處,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於繼續扎紮實實走自己的發展道路。
不能寄希望一下子抱一個“金娃娃”
●記者:我們在採訪中感覺到,幹部民眾早日脫貧致富的願望非常強烈,希望能上一些大項目,如修鐵路,建大港口,辦開發區,從根本上一下子改變落後面貌。
●習近平:修築從福州到溫州的沿海鐵路,開發三都澳五十萬噸泊位良港,創辦賽歧開發區並發展成中心城市,是我區的三大經濟話題。幹部、民眾迫切要求早日改變面貌,脫貧致富,這種願望是好的,熱情也非常可貴。但寄希望於上重大項目,一下子抱個“金娃娃”,想法不切合實際。
修鐵路需要巨額資金,而且在哪裡修,什麼時候修,得由國家通盤考慮安排,不是我們想乾就能幹成的。當然,我們可以提合理化建議,努力促成,但不是近期內可以實現的。開發三都澳良港,牽涉到目前本省有些老港口還吃不飽,國家有限的資金先往哪兒投放。寧德地區既不是中心,又不是原材料產地和物資集散地,這些因素對鐵路、港口的建設都有制約。至於把賽岐開發區發展成中心城市,也不是很簡單的事。中心城市不是誰批准就行,而是在經濟發展中逐步地自然形成的。對這三個熱門話題我是潑了點冷水。也就是說不能有急躁情緒,不能指望一下子出現奇蹟。正確的路子是:從本地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條件,扎紮實實抓好農業和其他基礎建設,實現逐步發展。當然,對上面提到的大項目,我們也要積極做好準備工作,將來時機成熟了,是可以大幹一番。不過,目前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暫時辦不到的事上。對外開放也是這樣。這裡雖處沿海開放地帶, 但基礎最薄弱, 吸引外資有許多不利條件, 不能同發達地區比“三資”企業上了多少。屏南縣的同志說人家是“三來一補”,他們那裡是“三來一堵”。交通不便,就把財路堵死了。所以,我們的思路是,大門敞開,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外資;因地制宜,沿海條件好的縣多搞一些,山區縣條件實在差的,也不刻意強求。我主張不圖虛名講實效,不能為開放而開放。
由於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發展“三資”企業,抓對台貿易,利用傳統口岸和沿海重鎮發展外貿,努力在對外開放上搞出自己的特色。到目前為止,全地區“三資”企業已發展到50多家。今年已談好了一千多萬美元的外商投資項目。儘管這樣,目前所做的工作只能算是對外開放的訓練,培養開放意識,為今後的發展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