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方法入門

技術創新方法入門

《技術創新方法入門》一書的出版社是化學工業,作者是顏惠庚//李耀中,出版時間是2011-8。

基本介紹

  • 作者:顏惠庚//李耀中
  • ISBN:9787122115911
  • 頁數:196
  • 定價:20.00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出版時間:2011-8
  • 副標題:技術創新方法入門-TRIZ基礎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技術創新方法入門:TRIZ基礎》按照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學習的需求,介紹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的發明問題解決理論,即TRIZ。介紹TRIZ的發展歷程、TRIZ的主要內容和理論、TRIZ的核心思想、TRIZ主要工具和實踐套用。
《技術創新方法入門:TRIZ基礎》為TRIZ基礎,共分為六章,分別是技術創新概述、尋找技術創新突破點、技術問題的定義、技術問題的理想解、解決技術矛盾的四十個發明原理和物理矛盾解決原理。通過《技術創新方法入門:TRIZ基礎》的學習,能比較全面地了解TRIZ相關知識和方法,能套用TRIZ,突破我們的思維定勢,揭示問題本質,確定探索方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技術問題,進一步可以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產品。
《技術創新方法入門:TRIZ基礎》適合於本科、高職、中職院校各專業學生或未學過TRIZ課程的工程技術人員。

作品目錄

1 技術創新概述 1.2 各階段主要技術創新方法的特性 1.3 TRIZ技術創新理論 1.4 我國技術創新工程 本章小結 研討與訓練2 尋找技術創新突破點 2.1 S曲線進化法則 2.2 系統完備性法則 2.3 能量傳遞法則 2.4 協調性法則 2.5 提高理想度法則 2.6 子系統不均衡進化法則 2.7 動態性進化法則 2.8 向微觀級進化法則 2.9 向超系統進化法則 本章小結 研討與訓練3 技術問題的定義與分析 3.1 TRIZ問題的標準模型 3.2 技術問題的描述 3.3 技術問題中的矛盾 3.4 矛盾矩陣 3.5 矛盾矩陣套用步驟 本章小結 研討與訓練4 技術問題的理想解 4.1 理想化 4.2 理想度 4.3 理想化方法 4.4 理想化設計 4.5 最終理想解 本章小結 研討與訓練5 技術矛盾解決原理——四十個發明原理 5.1 範例及40個發明原理列表 5.2 發明原理1:分割(Segmentation) 5.3 發明原理2:抽取(Extraction, Sepration, Removal) 5.4 發明原理3:局部質量(Local Quality) 5.5 發明原理4:增加不對稱性原理(Asymmetry) 5.6 發明原理5:組合(Combining, Integration, Merging) 5.7 發明原理6:多用性原理(Universality, Multi-functionality) 5.8 發明原理7:嵌套(Nesting) 5.9 發明原理8:重量補償(Counterweight, Levitation) 5.10 發明原理9:預先反作用(Preliminary anti-action, Prior Counteraction) 5.11 發明原理10:預先作用(Prior action) 5.12 發明原理11:事先防範原理(Cushion in advance, Compensate before) 5.13 發明原理12:等勢原理(Equipotentiality) 5.14 發明原理13:反向作用原理(Inversion, The other way around) 5.15 發明原理14:曲面化原理(Spheroidality, Curvilinearity) 5.16 發明原理15:動態特性原理(Dynamicity, Optimization) 5.17 發明原理16:未達到或過度的作用原理(Partial or excessive action) 5.18 發明原理17:空間維數變化原理(Moving to a new dimension) 5.19 發明原理18:機械振動原理(Mechanical vibration/oscillation) 5.20 發明原理19:周期性作用原理(Periodic action) 5.21 發明原理20:有效作用的連續性原理(Continuity of a useful action) 5.22 發明原理21:減少有害作用的時間(Rushing through) 5.23 發明原理22:變害為利(Convert harm into benefit) 5.24 發明原理23:反饋(Feedback) 5.25 發明原理24:藉助中介物(Mediator, Intermediary) 5.26 發明原理25:自服務(Self-service, Self-orgnization) 5.27 發明原理26:複製(Copying) 5.28 發明原理27:廉價替代品(Cheap, Disposable objects) 5.29 發明原理28:機械系統替代(Replacement of a mechanical system with‘fields’) 5.30 發明原理29:氣壓和液壓結構(Pneumatics or Hydraulics) 5.31 發明原理30:柔性殼體或薄膜(Flexible membranes or Thin film) 5.32 發明原理31:多孔材料原理(Use of porous materials) 5.33 發明原理32:顏色改變原理(Changing color or optical properties) 5.34 發明原理33:均質性原理(Homogeneity) 5.35 發明原理34:拋棄或再生原理(Rejection and regeneration, Discarding and recovering) 5.36 發明原理35:物理或化學參數改變原理(Transformation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ates of an object, parameter change, changing properties) 5.37 發明原理36:相變原理(Phase tranformation) 5.38 發明原理37:熱膨脹原理(Thermal expansion) 5.39 發明原理38:強氧化劑原理(Use strong oxidizers, enriched atmospheres, accelerated oxidation) 5.40 發明原理39:惰性環境原理(Inert enviroment or atmosphere) 5.41 發明原理40:複合材料原理(Composite materials) 本章小結 研討與訓練6 物理矛盾解決原理——四大分離原理 6.1 物理矛盾與技術矛盾 6.2 分離原理及其分類 6.3 分離原理與創新原理的關係 6.4 分離原理解決物理矛盾的方法 本章小結 研討與訓練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