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承匡縣
- 行政區類別:縣
承匡縣是秦朝時期設立的一個縣,地處今河南省東部。建制沿革春秋時屬宋地。戰國時期,周赫王二十九年,即前286年,齊、楚、魏三國滅宋而三分其地,匡城入於魏國。秦王贏政二十二年,即魏王假三年(前223年),魏被秦滅。秦統一天下...
《戰國策》記有“犀首以梁與齊戰於承匡”一事,皆指此地。當西周時,承匡本為宋國西部邊境要地。到戰國時此地入於魏國。秦滅魏後,於此地設承匡縣,後以此地“卑濕”,乃徙縣於襄陵,而承匡城遂廢棄。現城垣仍殘存,逶迤數百米。城西南有一夯築土台,高約十米,台下有土穴,深不可測,民間傳為古時報警用...
《戰國策》記有“犀首以梁與齊戰於承匡”一事,皆指此地。當西周時,承匡本為宋國西部邊境要地。到戰國時此地入於魏國。秦滅魏後,於此地設承匡縣,後以此地“卑濕”,乃徙縣於襄陵,而承匡城遂廢棄。現城垣仍殘存,逶迤數百米。城西南有一夯築土台,高約十米,台下有土穴,深不可測,民間傳為古時報警用...
承匡古城位於睢縣縣城西南15千米匡城村西北。據《路史》、《左傳》、《戰國策》記載,承匡為宋國王城靈都之地。相傳東周時,秦康公假借剛即位的周匡王之名在承匡築城。秦時,將承匡城置為縣城,不久因城內低洼積水遷往襄陵(今睢縣北湖),城遂廢。承匡現存城牆為黃土夯築而成,最高處10米,城東西寬2華里、南北...
匡城,匡或作“筐”。承匡歷史甚古。《左傳》有“(魯)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叔仲、惠伯會晉郤缺於承匡”的記載。 《戰國策》記有“犀首以梁與齊戰於承匡”一事,皆指此地。當西周時,承匡本為宋國西部邊境要地。到戰國時此地入於魏國。秦滅魏後,於此地設承匡縣,後以此地“卑濕”,乃徙縣於襄...
睢縣地處豫東平原,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西距鄭州市160公里,東至商丘市60公里,東鄰寧陵縣,南接柘城、太康縣,西毗杞縣,北靠民權縣,為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圖1)睢縣“北枕鴻河,南通江淮,西屬汴洛,東走徐沛,隱然中原一襟要也”,睢縣夏商時城邑在承匡(一名承筐,今睢縣匡城村,本為宋國西部邊境重鎮,...
承匡古城位於睢縣縣城西南15千米匡城村西北。據《路史》、《左傳》、《戰國策》記載,承匡為宋國王城靈都之地。相傳東周時,秦康公假借剛即位的周匡王之名在承匡築城。秦時,將承匡城置為縣城,不久因城內低洼積水遷往襄陵(今睢縣北湖),城遂廢。承匡現存城牆為黃土夯築而成,最高處10米,城東西寬2華里、南北...
故曰浚儀’”;尉氏縣(今河南尉氏縣),《水經·渠水注》:“圈稱云:“尉氏,鄭國之東鄙弊獄官名也,鄭大夫尉氏之邑”;襄邑縣(今河南睢縣),《漢書·地理志》顏師古註:“圈稱云:襄邑宋地,本承匡襄陵鄉也,宋襄公所葬,故曰襄陵;秦始皇以承匡卑濕,故徙縣於襄陵,謂之襄邑”;雍丘縣(今...
第一次遷移發生在2200多年前的秦代,由承匡(今睢縣匡城村)遷至襄邑古城(約在今城湖西1公里範圍內)。第二次遷移時在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由古城遷至襄陵附近即睢州舊城(今縣城北城湖)。第三次遷移歷時較長,前後百餘年始完成,由睢州舊城(今城湖)南遷至睢州新城(即今日縣城),舊城即睢縣縣城北之...
喬寨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睢縣匡城鄉西北角。承匡城是春秋時宋之城邑。周朝秦康公,假借剛即位的周匡王之名在匡地築城,後還宋,名承匡城,已有2600餘年。在睢縣境內發現的史前古文化遺址以河南龍山文化類型為主,位於蓼堤鎮周龍崗村的周龍崗遺址、位於周堂鎮喬寨村的喬寨遺址和位於縣城北5公里處的王莊遺址等。《...
承匡城遺址 莊周墓 芒碭山漢墓群 江淹墓 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 黃河故道 商丘古城牆 歸德府文廟 永城文廟 孔子還鄉祠 花木蘭祠 張巡祠 湯文正公祠 李氏家祠 呂祖廟 白雲寺 崇法寺塔 聖壽寺塔 無憂寺塔 雙狀元塔 八關齋會報德記碑亭 侯府 壯悔堂 穆氏四合院 睢縣東關清真寺 寧陵清真寺 商丘天主教堂 聖保羅...
東周時期,孔子為宣揚他的儒家思想,周遊列國,途經宋國時仍要祭祀其祖先,故在商丘附近保存有不少與孔子有關的遺蹟,如商丘縣的文雅台,永城芒山鎮夫子山南麓的孔夫子避雨處、曬書台、夫子廟,夏邑縣北核桃園村的孔子還鄉祠,睢縣孔子游匡的承匡城遺址等。22、廣流布,至台灣:宋姓人不斷遷移,遍布大江南北,並漂洋過...
睢州(沖,繁):歸德府西百里。城西:駱駝岡。北有黃河故道自考城入。明嘉靖十九年決野雞岡,南流者為張弓河,入寧陵。西:惠濟河自杞入,左合橫河,即擅其故道,東南入柘城。橫即睢,睢即渙。水經注“逕承匡城,又東逕襄邑故城南”者。歸化鎮、重華鎮二鎮。五橋集,州判駐。葵丘一驛。考城縣(今民權...
《路史·太昊紀》:“女媧起於承匡之山(今商丘睢縣匡城鄉),都於中皇之山(今周口西華女媧城),葬於風陵則此。”2016年12月10日,西華縣被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命名為“中國盤古女媧創世文化傳承基地”。歷史背景 女媧是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中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人物,曾以“摶土造人”、“鍊石補天”而被尊崇為女神...
”師曠不僅算出其生年為魯國的叔仲惠伯與晉國的郄成子相會於承匡的那一年,“於今七十三矣”。並指出:這一年,狄人進犯魯國,魯大夫叔孫得臣俘虜狄人僑如、虺、豹等,並用這些名字給自己的兒子命名。師曠淵博的知識令人嘆服。軼事典故 師曠論學 【原文】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
《水經 睢水注》:“睢水又東逕睢陽縣故城南,周成王對微子啟於宋,以嗣殷後,為宋都也。秦以為碭郡,漢高祖嘗以沛公為碭郡長。天下既定,五年,為梁國。文帝十二年,封少子武為梁王。”漢以睢陽為梁,蓋承戰國地理言之。宋亡已在戰國晚年。竊疑睢陽為梁,猶在宋亡之前。蓋宋先已遷都而東矣。故漢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