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扶風縣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屢遭劫難,歷有修葺。1973年以來,政府多次撥款陸續對古建群進行維修。文革後,城隍廟內設文化館。1979年1月從文化館內分離出扶風縣圖書博物館。1981年5月圖書、博物館分設,正式成立了扶風縣博物館。1986年圖書館從城隍廟遷出,博物館對外開放。1990年縣文化館遷出,至此,博物館全面負責整個廟宇的管理和對外開放工作。
歷史沿革
扶風縣博物館所管轄廟宇是中西部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之一,為省級重大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古建築群置於南低北的夯土台基上,重重院落向縱深發展,左右對稱。主要建築物放置在
中軸線和後半部,全院分為四進的
四合院院落。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陳列面積600平方米。
建設布局
扶風縣博物館根據扶風地區的特色曾舉辦了《西周歷史文物陳列》、《扶風地方史跡陳列》、《扶風出土金銀珍寶展覽》、《法門寺出土文物展覽》等。博物館現設三個陳列室:《西周科史展覽》、《扶風部分窯藏、墓葬出土的青銅器展》、《扶風出土的歷代銅鏡陳列》。共展出文物500餘件。
扶風縣博物館現收藏曆代文物和近代革命文物近10,000件。其中以西周青銅器稱最,享譽海內外。
該館曾出版《扶風縣博物館簡介》、《扶風出土的歷代銅鏡陳列》。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扶風縣博物館全年開館。每天上午 9:00 - 下午 4:00 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