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州記》是李春蓉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2年6月。
《扶州記》談親人、家族、村落等等關於“出生地”的故事。在該書中,李春蓉沉迷於對個人記憶的打撈和淘洗,並固執地想在這打撈和淘洗中發掘出面向未來的意義,基於小歷史觀念的記憶文學,由此有了宏大的家國情懷架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扶州記
- 作者:李春蓉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235千字
- 首版時間:2022年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扶州記》里記錄著作者故鄉親人們的精神與生活,其生命里際遇的人和事。如《時間裡的老宅》寫作者與父親關於老宅拆與留的矛盾,《熊的眼淚》《我家住在槐樹下》寫兩段人與動物的故事,《來去秋燕》寫燕子築窩、繁衍生息、遷徙的全過程。
作品目錄
時間裡的老宅 扶州脈動 槐花有雨 尋跡馬家溝 生生不息 嶺崗岩的似水年華 熊的眼淚 來去秋燕 淡藍色的人間煙火 剝離之痛 填滿時間罅隙的親情——《血脈》創作談 越冬的反哺 安樂寨傳奇 | 陽光小院 蛙聲起時稻花香 放飛的夢想 我家住在槐樹下 誰給誰安魂 油菜花開 憶端陽 柿子的美好時代 安樂樓子 被修復的記憶 流浪狗旺旺 中田四寨印跡 後記 |
創作背景
作者自述創作《扶州記》的初衷:“我出生在扶州城邊一個名叫安樂刀口壩的村寨里。年幼時,父母傾其全力,為的是讓我能離開土地的約束,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扶州卻用一種神奇的力量把我往回拉,記憶不時被喚醒,我對這片土地產生了異乎尋常的親切感和疼痛感,而且這種感覺與日俱增。我對扶州的未來擔憂,怕它在時代的潮流中掉隊;我對生活在扶州的親人們憂慮,怕理想中的生活離他們還有一定的距離。扶州那些不起眼的古老土地,此時好像有了顏色和光澤,吸引著我的眼球,讓我對它有了更多的關注。”
作品鑑賞
在該書中,李春蓉沉迷於對個人記憶的打撈和淘洗,並固執地想在這打撈和淘洗中發掘出面向未來的意義,基於小歷史觀念的記憶文學,由此有了宏大的家國情懷架構。對水扶州這樣一個正在消失的古城而言,新的九寨溝縣城意味著滾滾而來的旅遊人潮、分層滿足的社會消費系統以及嶄新治理模式下的公共服務體系。但對於世代居住於此的原住民而言,水扶州就是家園記憶、家族記憶和個人記憶的全部。新與舊如何共生共存,這在當代城市治理中的確是一個難題。對大多數旅遊者而言,他們知道風景絕美的九寨溝景區需要匹配一個足夠滿足服務的新縣城就可以了,所以,舊城的消亡順理成章,似乎也勢不可擋。《時間裡的老宅》一篇,像是一個舊讓新的隱喻,萬般不捨中還是順應了時代大潮。但李春蓉卻要固執地呈現這箇舊讓新的過程,以及這過程中所有相關人的疼痛與不捨,纖毫之微與纏綿之膩的敘述里,全是對傳統生活方式的緬懷。也因此,新與舊的關係,其實也是傳統與時尚的關係。李春蓉沉迷於傳統的個人記憶,並非要以此對抗時尚,而是試圖在這樣綿密的記憶書寫里,為不可預知的未來積蓄能量。事實上,隨著父母的年老和即將迎面而來的死亡,多愁善感的作家已經意識到,守望傳統已經刻不容緩。“記得住鄉愁”作為家國情懷的一部分,呈現出傳統生活的力量和價值,正是新與舊共生共存的奧秘所在。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扶州記》 | 2022年6月 | 成都時代出版社 | 978-7-5464-3050-8 |
作者簡介
李春蓉,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九寨溝縣作協主席,魯院四川班學員,四川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出版非虛構作品《血脈》,報告文學《心安》(合著)。作品見於《人民日報》《民族文學》《廣州文藝》《四川文學》《星火》《經典美文》《四川作家報》《晚霞》《青年作家》《草地》《阿壩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