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沽

扣沽

據清《澄海縣誌》載:“春夏間天晴無風,掌圈者集數十蛋船出港,給予飲食。擇老練者為長年,每(船)舵公共正副二人。至洋,長年居中,眾蛋群而聽命焉。以旗揮之,鹹相率遠布,令幼稚環圈擊板以驅魚。逾時,復以旗招之,使圈漸逼而擊板益急。不論何魚,凡頭有沙者畢集圈內,困不能舒。若其頭無沙則逝矣。長年張網取之,或多至數十擔,獲利什百。若所獲少,俗謂之扣白圈。”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扣沽就是漁民在長年的指揮下,猛敲沽板,使之發出刺耳聲音,腦中有小沙石的魚類受到此劇烈的聲波震盪都會處於半昏迷狀態而網捕之。潮汕的扣沽作業,以捕撈大黃花魚為大宗。

潮汕漁民從事扣沽作業的歷史,最少盛行了200年以上,上世紀50年代,有關部門認為這種作業方式是對海洋資源的極大破壞,已禁止。但扣沽一詞卻流傳下來。因為用扣沽形容吵雜實在太形象了。而哭孤則是死人靈前之啼哭,人數再多也不會多到把人吵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扣沽
  • 別名:扣圈
  • 源地:廣東潮汕
  • 含義:形容聲音太吵雜太刺耳
潮汕方言有“扣沽”一詞,。如“勿扣沽”、“而(雜)過在扣沽”、“勿哭扣沽哭噯除死人”等等。同一詞義,也有的寫作哭孤。考此詞出此,應是扣沽。
因為扣沽曾是潮汕地區一種獨特而且很主要的海洋捕撈方式。
另外,經考證,扣沽捕撈還是被稱為“海畲”創造的蛋民最先創造的。歷史上曾有數量頗多的蛋民活動於潮汕的江河近海。蛋民的遠祖是越人,越人習水,故捕魚經驗豐富,後來蛋家漁民逐漸同漢族漁民融合,但遺韻仍存,扣沽船大的稱“沽母”,小的叫“蛋艇”,集體勞作的扣沽漁民稱“眾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