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聚德霍夫(托馬斯·祖德霍夫)

托馬斯·聚德霍夫

托馬斯·祖德霍夫一般指本詞條

托馬斯·聚德霍夫(德語:Thomas C. Südhof,1955年12月22日-),德國生物化學家,以研究突觸傳遞知名。自1986年以來,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經闡明了許多主要的蛋白介導突觸前功能。2013年,他和理察·舍勒分享了拉斯克基礎醫學獎;同年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托馬斯·聚德霍夫教授夫人為中國人,她是中國科大898校友陳路。陳路同樣在生命科學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她是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副教授,曾在2005年榮獲麥克阿瑟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托馬斯·聚德霍夫
  • 外文名:Thomas C. Südhof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955年12月22日
  • 職業:生物化學家
人物介紹,獲獎原因,獲獎過程,社會評價,簡英奇·亨特,貝爾·維克尼,

人物介紹

托馬斯·聚德霍夫於1955年出生在德國的哥廷根。曾就讀於喬治-奧古斯特大學。並於1982年,在那裡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MD),並於同年獲得神經化學博士學位。1983年,他前往美國達拉斯的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工作,與邁克·布朗和約瑟夫·戈德斯坦(198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共事,之後,到了1991年,聚德霍夫成為霍華德·休斯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從2008年起,他開始擔任史丹福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理學教授。2013年,他和理察·舍勒一起獲得了拉斯克基礎醫學獎。2013年,他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原因

人類身體中每一個細胞都像是個生產分子的工廠,比如血液細胞不斷生產胰島素,神經細胞不停地生產神經傳導素。這些分子需要被運送出細胞、送往不同的地方,包裝它們的東西被稱作“囊泡”。獲得2013年諾貝爾獎的這三位科學家就發現了這些運輸行為的原理:細胞貨物是如何在準確的時間內被送往準確的目的地。
聚德霍夫把這種運輸活動放在特定的身體部位去研究:大腦。他想知道大腦中的信號是如何從一個神經細胞傳輸到另外一個去,以及鈣離子是如何調控這一過程。他發現了腦細胞是怎樣感知到鈣離子,並將此信號轉換成囊泡中分子的形式。大腦信號如此這般神奇微妙的傳遞原理從而得到明確的解釋。

獲獎過程

2013年10月7號17時30分(台北時間),揭曉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發布會按慣例在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舉行。,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秘書長戈蘭·漢松宣布了獲獎者名單和獲獎原因。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聲明中說,這三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細胞如何組織其內部最重要的運輸系統之一——囊泡傳輸系統的奧秘。謝克曼發現了能控制細胞傳輸系統不同方面的三類基因,從基因層面上為了解細胞中囊泡運輸的嚴格管理機制提供了新線索;羅思曼20世紀90年代發現了一種蛋白質複合物,可令囊泡基座與其目標細胞膜融合;基於前兩位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聚德霍夫發現並解釋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確地釋放出內部物質。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說,三位獲獎者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細胞如何在準確的時間將其內部物質傳輸至準確的位置,揭示出細胞生理學的一個基本過程。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120萬美元),獲獎的三位科學家將平分獎金。

社會評價

三位獲獎者也都憑藉自己的成就在此之前分別獲得過業界肯定。出生於德國的生物化學家托馬斯·聚德霍夫以研究突觸傳遞而知名,自1986年以來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經闡明了許多主要的蛋白介導突觸前功能。今年他剛剛才和另一位科學家理察·施勒(Richard H. Scheller)共同獲得“拉斯克基礎醫學獎”——這個獎項被譽為“美國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它同時也是世界生物醫學領域最有名的獎項之一。

簡英奇·亨特

“這些美妙的發現對了解人體非常重要,同時對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失調等各器官疾病的研究有顯著意義。”瑞典卡羅琳研究所臨床腫瘤學教授簡英奇·亨特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貝爾·維克尼

新罕布夏州達特茅斯大學分子生物學家貝爾·維克尼認為,這份獎“早就應該來了”。他稱,該獎“反映了一個分子生物學的根本難題,而這些科學家以三種非常不同的方式加以解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