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臘門是中國北方(主要局限於魯南地區)農家孩子(最少要兩個人一起玩)玩的一種遊戲。這種遊戲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仍有地方的孩子玩此遊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臘門
- 地理標誌:魯南地區
- 出現時期:20世紀80年代
- 道具:臘門棒
- 人數要求:最少兩人
道具場地,玩法規則,
道具場地
首先準備工具,找一個直徑為20到30毫米長度大約在200~300毫米的木頭,用刀銷成兩個尖頭,這樣,我們的臘門就做好了。 然後再找一段長度在500~700毫米直徑在30~40毫米的木頭,把木棒的表面的皮削掉,做的光光滑滑的,便於手拿著舒服點,本來在我的記憶中這根長棒有一個什麼名字的,可惜我忘記了,我給它起一個名字吧,叫臘門棒吧。
然後是在一個空闊的場地上畫一個一米見方的正方形的線條,作為城池。
玩法規則
有了兩個工具以後,就開始開打了。
把臘門放在城池的邊線上,臘門的一頭用小木頭或者石頭支起來一定的高度,另外一頭著地。支起的高度和墊塊放的位置根據每個玩伴的經驗不同而不同,但別看這個小小的墊塊位置和高度,它可是會大大的影響到高度和速度。
打出去以後,另外一個小朋友就要負責給把臘門給打回到“城池”中,只是,這回臘門底下不允許墊東西了,打到什麼位置不允許動了。
在回打的時候,要根據臘門所在的位置到城池的距離遠近來考慮臘門棒的力度。一般情況下,一桿打回城池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必須有好幾桿才可以。等幾桿打進城池以後,這個桿數就被記下了。然後負責進攻的和負責回打的兩個人互換角色,看誰回桿的次數少,誰的回桿少,誰就嬴了。
當然了,還有很多規矩的,主要是兩個人約好方法,比如,如果進攻的一方在出桿的時候沒有打到臘門時,就算輸。有的約好了,有兩次機會,那打空了,可以再重新打一次。
如果其中一個小朋友不服,就可以商量增加難度。怎么增加難度呢?就是在每次擊打打臘門的時候,拿臘門棒的那隻手手從身後繞過腿,從胯下出桿,這個時候打起來的臘門高度比以前低了很多,在空中擊打臘門的時候,手不能從胯下抽出,要想瘸子一樣一蹦一跳的跟著臘門的方向去擊打臘門,由於手在胯下,臘門棒揮不起來,出桿的力度小了很多,打出去以後的距離也近很多。但是,也別得意,因為,負責回打的小朋友手也要放到胯下,一桿一桿敲回城池。這個的難度可比剛才的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