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務村

貴州省望謨縣麻山鄉打務村,全村247戶,全村有1288人。均為苗族和漢族同胞。喀斯特地貌占86%,自上個世紀末以來,村支兩委以“艱苦創業,艱苦奮鬥、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麻山精神,帶領民眾科技興農、建學校、修公路、挖水窖、拉電燈,把村裡的各項建設搞得紅紅火火,使昔日一貧如洗的打務村實現了新的跨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務村
  • 人口數量:1288口人
  • 隸屬貴州省望謨縣麻山鄉
  • 主要地貌:喀斯特地貌
自然條件,村莊建設,

自然條件

地處石山懷抱中的打務村,因土地貧瘠、土層稀薄,水源匱乏,生產生活條件極為惡劣,是麻山鄉扶貧攻堅的硬骨頭之一。該村原有的270多戶人家,就靠老輩人開墾的1008畝薄土瘦田維持生計。到了1998年,該村人均吃糧只有200公斤,人均純收入500元,50%的農戶住的是茅草屋。因為貧困,先後有40戶人家遷出該村,另謀生路。1999年初,打務村新換屆組建的村兩委班子下定決心帶領民眾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村委會把打破傳統的耕作方式,依靠科技發展種養業作為生產發展的著重點。一開始農戶們對推廣玉米肥球育苗移栽心裡沒底,不願種。村裡的黨員幹部們就先種,秋收一算帳,畝產比常規品種增產3倍。村民們看到科學種糧的優勢,次年便紛紛搞起了肥球育苗。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幫助下,打務村幾年間改造低產田土500餘畝,增強了農業發展後勁。2005年,打務村糧食總產48萬公斤,人均吃糧352公斤,糧食實現了穩定增長。吃糧不愁了,為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村支兩委又領著民眾大力發展養殖業。如今全村戶均養豬2頭,養雞鴨30隻以上,80%的農戶飼養母豬,54戶人家養有黑山羊。2005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60元。村支兩委還積極引導村民外出務工,2006年村里外出務工人員有近200人,年收入近50萬元。隨著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原來遷走的人家有10多戶搬了回來。
在發展生產中,村支兩委深深感受到知識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過去,打務村教學點因年久失修和師資力量不足,只開設了一、二年級兩個年級,三年級以上的要到外村去上學,來回很不方便。在村支兩委的積極反映下,得到了州、鄉有關部門的支持,很快建起一棟漂亮的教學樓。2006年,學校有在校生280多人,該村在外讀大中專的就有22人。

村莊建設

有9個村民組11個自然寨的打務村與外界相通就靠幾條山間小道,村民們飼養的肥豬、家禽全靠人挑馬馱運往市場,生產生活用的物資也只能從山外抬回山寨,村民們吃夠了沒有公路的苦頭。1999年9月,原省委書記錢運錄到麻山鄉現場辦公,解決麻山至樂旺涼廳公路建設資金22萬元,這條總長20公里的麻涼公路恰好從打務村境內經過。打務村兩委班子主動向鄉黨委、政府提出,只要國家支持火工物資,開山炸石修路的事由村里組織民眾乾,爭取到建設項目後,村里採取農忙幹活,農閒修路的辦法,組織起200多個勞動力上了工地,放炮炸石,搬石挖土,為節省時間,黨員幹部與村民們吃住在工地。炸石的隆隆炮聲響了3個冬春,打務人終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憑著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修通了麻涼公路打務段的12公里公路。通路後的打務村,每年可為農戶節約生產生活資料的運費12.3萬元。
飲水工程告一段落,村支兩委又著手解決電的問題。居住非常分散的打務村,拉電工程費用特別大,經電力部門概算,整個工程約需資金50萬元。儘管如此,村民們沒有被困難嚇倒,在村支部的帶領下,打務人以“寧可苦幹,不願苦熬”的勇氣把賣家禽、肥豬、黑山羊的錢拿出來,籌集了4.68萬元的資金,縣裡相關部門投入44萬元,村幹部帶領民眾抬電桿,挖坑運石頭,立桿架線。到2005年底,打務村9個村民組中有8個組通了電。電豐富了村民們的生活,村民們購進了電視機、影碟機、打米機等,電話、手機也進入了打務人的家中。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1999年開始,打務村的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科技興農,黨員帶頭示範推廣;修築公路,黨員幹部把工程量大和危險的路段留給自己;水窖建設,黨員想辦法為14戶困難戶墊上資金;對村裡的3家特困戶,黨員幹部分頭承包,從種植、養殖方面幫助其想辦法、出主意。打務村的黨員們憑著一顆為民服務的赤誠之心,贏得了全村人的愛戴和信賴,這種從村民心底里產生的信任感,又進發出一股跟著共產黨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動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