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餛飩

手推餛飩

手推餛飩是江蘇無錫地方小吃,創始於清同治年間。由豬肉、麵粉等食材製成。

特點是皮薄柔韌,富有彈性,味鮮可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推餛飩
  • 分類:無錫小吃
  • 主要食材:豬肉
歷史,食品用料,製作方法,食品特點,相關典故,

歷史

清代,當時東北塘鄉一過姓男子進城討生活,在城中今新生路斜橋下開設了“福來手推餛飩店”,人稱 “過福來”,無錫手推餛飩由此開始。

食品用料

麵粉、水、蔥、姜、瘦肉餡、味素、鹽、生抽、紫菜、蝦皮、冬菜、香菜、香油、醬油。

製作方法

1、首先準備麵粉,揉成麵團發酵。
2、將麵團趕成面片,改刀分四份做成餛飩皮。
3、蔥、姜、瘦肉餡切末裝碗,加入鹽、味素、生抽、水攪拌成肉餡。
4、肉餡放在餛飩皮中央,將其中一個角折回捏實,再將其餘兩角向內對摺。
5、煮開水下鍋。
6、蝦皮、紫菜、冬菜、醬油底料提前放進碗裡。
手推餛飩
手推餛飩
7、餛飩煮熟撈出,完成。

食品特點

無錫手推餛飩選料及配料極為嚴格,手工推制皮子時用鹽水和粉,操作起來一絲不苟,粉揉得透而又韌,皮子厚薄均勻、光滑,下鍋不爛。
首先將麵粉加入鹽水拌成濕面,揉透揉韌,開條落成摘子,用專用的擀麵杖擀成厚薄均勻的皮子,包入餡心。餡心,用上乘豬腿肉去皮出骨,絞碎加鹽味素製作而成。 包餛飩時講究用一根竹尖筷將餡心,放在皮子邊上,卷一圈,凹凸角(疊頭要少,卷皮子要松),皮子邊要留得大。 煮時,要用文火,大鍋水,下鍋後沸騰二三次等餛飩浮起起鍋。 湯碗中需加入味素,豬油,醬油,大蒜葉,配之豬骨吊成的高湯,將熟餛飩入碗,上面加蛋皮絲,香乾絲,紫菜即可。 其特點皮薄柔韌,富有彈性,味鮮可口。

相關典故

無錫的餛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前都是用的手推皮子(1924年起王興記餛飩店首先使用皮薄光滑的皮子)。
無錫的手推餛飩創始於1864年秋天。當時東北塘鄉妙市頭人過某在城中斜橋下(今新生路與崇寧路口)開設了福來手推餛飩店,人稱“過福來”。1916年,“過福來”遷至大市橋鬧市區(今三陽廣場南側)後,營業額成倍增加。到1934年前後,“過福來”這塊老招牌已譽滿城鄉了,本地名人紳士都曾來店品嘗,國民黨元老吳稚暉亦是“過福來”的常客。“過福來”1956年4月實行公私合營。1962年9月,遷到城中公園後門,改名錫光餛飩店,改用機制皮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