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介孔材料修飾電極的對映體識別及其同時測定研究

《手性介孔材料修飾電極的對映體識別及其同時測定研究》是依託上海大學,由丁亞平(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性介孔材料修飾電極的對映體識別及其同時測定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丁亞平(萍)
  • 依託單位:上海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本項目擬將新近問世的手性介孔材料與電化學技術相結合,將手性介孔材料的空間識別優勢和電分析方法的簡便快速、靈敏高效、選擇性好等優點相結合,通過手性介孔材料在不同電極表面的修飾和不同構建方法的組合篩選,製備出性能優異、結構穩定的手性電化學感測器系列,以實現不同類型(胺基酸類、神經遞質類、農藥類)對映體的手性識別與同時測定。該體系利用介孔材料的手性孔洞來識別手性對映體;利用不同表面活性劑模板的結構差異來調整手性孔洞的大小和結構;利用介孔材料內壁的可修飾性來增加活性中心或催化位點以擴增對映體的信號差異;利用導電介孔材料來建立電活性物質的電子傳輸通道以提高電化學信號的靈敏度;利用量子化學和化學計量學手段來構建手性物質的空間識別與分子識別模型。從而達到手性檢測和對映體同時測定目的,為手性物質在生產和套用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線上檢測、臨床診斷等關鍵環節提供新的技術和有效手段。

結題摘要

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質屬性之一。一些具有手性異構的藥物進入生物體內後,由於它和體內靶分子之間手性匹配和分子識別能力不同,其藥理作用會產生很大的差異。然而,對映體化合物之間除偏振光外的其它理化性質十分相似,使之成為當今分析化學中最具挑戰性課題之一。本項目研究合成了手性聚吡咯介孔材料並使用掃描電鏡、透射電鏡、紅外等手段進行了表征;將手性介孔材料與電化學技術相結合,將手性介孔材料的空間識別優勢和電分析方法的簡便快速、靈敏高效、選擇性好等優點相結合,通過表面修飾方法對手型胺基酸的進行了定量檢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構建手性介孔材料電化學感測器的組裝技術;研究了基於牛血清白蛋白/納米金粒子修飾的玻碳電極手性識別L/D-苯丙氨酸,通過在不同電極表面的修飾和不同構建方法的組合篩選,製備出性能良好的手性電化學感測器;開展了L-半胱氨酸自組裝納米金修飾的碳糊電極對D,L-色氨酸的手性識別,並探討其識別規律;研究了聚谷氨酸修飾碳納米管複合碳糊電極對手性胺基酸的選擇性電催化性能,最佳化出了相關的技術參數;開展了聚鉻黑T等染料類高分子聚合物複合納米材料修飾電極對L-胺基酸的選擇性電催化效應研究,探討了提高電化學信號的靈敏度途徑;通過石墨烯/Co3O4 / Nafion修飾電極,研究了手性胺基酸的電化學行為、分子識別和定量檢測;研究了石墨烯/聚吡咯/殼聚糖修飾電極對亞硝酸根的測定。研究了聚磺基水楊酸修飾玻碳電極在抗壞血酸和多巴胺存在下測定L-色氨酸;建立了聚茜素紅/石墨烯修飾玻碳電極對嘌呤和嘧啶的同時測定,該方法重現性和穩定性好,可以對四種核苷酸鹼基進行同時的分析測定,並套用於對實際的鯡魚精DNA的分析中,結果令人滿意。以上研究成果為手性物質在生產和套用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線上檢測、臨床診斷等關鍵環節提供新的技術和有效手段。本項目發表SCI論文38篇(其中影響因子3.0以上的17篇、2.0以上的29篇),申請專利14項,培養了24名研究生,其中10名已畢業,1名博士後在站。參加國際學術交流2次,國內6次(論文8篇),1次特邀報告、其餘均有口頭報告;作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帶頭人之一,項目負責人帶領自己的團隊,在考核期內年建設了一門分析化學精品課程,獲得一項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資助,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第二完成人,2012年8月已公示結束,待下文),順利完成了原計畫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