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顱蝠交配策略及混合父權關係的研究》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華攀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扁顱蝠交配策略及混合父權關係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華攀玉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扁顱蝠(Tylonycteris pachypus)是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翼手目動物稀有物種,它們世代棲息於竹林內有裂縫的竹筒中,有著小群體棲息、雌性每胎生兩仔的顯著特點。由於分布區域狹窄和棲息環境特殊的原因,有關扁顱蝠的研究很少而且多數處在巨觀水平。本項目結合野外調查與分子遺傳學方法,對雄性扁顱蝠的優勢等級地位、不同交配策略對繁殖成功率的影響、孿生小仔的混合父權關係、混合父權對扁顱蝠種群遺傳多樣性的意義等問題展開研究,為扁顱蝠保護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也深化我們對動物交配和生殖策略等相關問題的理解,為瀕危動物的保護提供理論參考。
結題摘要
對交配策略與婚配製度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自然種群的動態、遺傳多樣性及群體內社會結構形成的進化機制的理解,並有助於為瀕危動物的保護措施提供理論參考。扁顱蝠(Tylonycteris pachypus)是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翼手目動物稀有物種。它們世代棲息於竹林內有裂縫的竹筒中,有著小群體棲息,雌性每胎生兩仔等顯著特點。由於對竹林的嚴格依賴,導致種群的片斷化,尤其在某些地區,竹林的大量砍伐,導致棲息地的喪失。本項目結合野外調查與分子遺傳學方法,對雄性扁顱蝠交配策略、孿生小仔的混合父權關係及交配策略對小尺度內種群遺傳結構的影響等問題展開研究。我們的研究很好的達到預期研究目標,並發表/接收研究論文兩篇。我們主要採用微衛星分子標記方法,通過對600餘只成年及幼年扁顱蝠進行的親權鑑定與親緣關係的構建,發現在一雄多雌的棲息群中的雄性扁顱蝠獲得更多的後代,意味著它們占有更高的交配權。與此同時,那些獨居的雄性蝙蝠,則只能通過“流浪式”(roaming)的交配策略獲得與雌性的少量交配機會。親緣係數的分析中發現,親緣關係近的雌性傾向於與同一雄性交配,顯示其婚配製度促進了棲息群的凝聚力。此外,研究還發現扁顱蝠的生殖存在三胞胎現象,這也是迄今蝙蝠物種中首次發現的三胞胎現象。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Molecular Ecology 雜誌。而在探討扁顱蝠的擴散及交配策略對小尺度範圍內種群遺傳結構造成的影響的研究中,我們採用微衛星數據及線粒體ND2序列的聯合數據進行的分析表明,扁顱蝠各種群(竹林)間發生了顯著的遺傳分化,同時棲息群間的兩兩分化係數FST與棲息群間發生的交配事件頻率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表明扁顱蝠特定的交配策略對小尺度上的遺傳結構產生了直接影響。總的空間自相關分析顯示顯著的遺傳相關,尺度約為3 km, 表明片斷化的棲息環境與物種特定的社群結構對個體在竹林間遷移產生的阻礙作用。雄性偏向的擴散模式導致了雄性在竹林間較弱的空間遺傳結構。進一步對相同竹林內的雌性個體間的親緣關係分析表明,棲息於同一竹筒內的雌性個體呈現更近的親緣關係,表明雌性扁顱蝠的的出生戀巢(natal philopatry)習性。相關文章投稿至Plos One雜誌,已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