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囊薹草(原亞種),根狀莖短,具匍匐莖。稈高50-70厘米,三棱形,粗2毫米,平滑,基部具淡褐色的葉鞘,分裂成纖維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扁囊薹草(原亞種)
- 所屬分類:植物
- 產地: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青海;生於河岸旁濕草地、沼澤地踏頭上、山坡,海拔700-3500米
葉短於稈,長約為稈的1/3,寬3-5毫米,平張,淡綠色頂端漸尖,質硬,頂端邊緣粗糙。苞片葉狀,短於花序,基部具鞘。小穗3-5個,頂生1-2個雄性,長圓形,長1-1.5厘米,寬3-4毫米;其餘小穗雌性,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1.7厘米,寬5-10毫米,密花;小穗柄纖細,長2-3厘米,彎曲或下垂,平滑。雄花鱗片長圓狀倒卵形,長5毫米;雌花鱗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4-4.2毫米,寬約2毫米,下部淡銹色,上部紫褐色,背面中間黃綠色,具窄的白色膜質邊緣,頂端尖。果囊長於鱗片,寬橢圓形,極壓扁,三棱形,長4.8-5.2毫米,寬3毫米,褐色,具淡綠色邊緣,無毛,無脈或有時具不明顯的細脈,有時上部兩側邊緣具疏生小刺狀粗糙,基部近圓形,具短柄,上部急縮成短喙,喙圓柱形,喙口白色膜質,具2微齒。小堅果疏鬆地包於果囊中,長1.5毫米,淡黃色,基部具長柄,柄長1毫米;花柱細,直立,基部不膨大,柱頭3個。花果期6-8月。
分布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