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克·賈曼(Derek Jarman,1942/1/31~1994/2/19) ,英國導演,也是一個詩人、畫家、植物學家和同性戀權利活動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里克·賈曼
- 外文名:Derek Jarman
- 出生日期:1942/1/31
- 生於:1942年
- 卒於:1994年
- 性別:男
個人經歷,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獲獎記錄,獲獎,提名,
個人經歷
在人們的印象中,英國意味著保守、刻板,其實,在20世紀的各種前衛藝術領域,英國人都一直自信地走在最前列,電影同樣如此。後現代電影的一個最重要的突破就是同性戀電影、女性電影等一些邊緣題材開始成為主流,2000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涉及同性戀、變性的影片有5部之多。當然這與整個世界的潮流和風氣息息相關。“同性戀關係沒有什麼前例可尋,所以你可以根據個人個性,而不是歷史/文化形象,去建構這種關係……你可以建構自己的神話”,“它傳達了一種肯定多樣人生,期盼世人各得其所的態度”。[註:沈曉茵著《<夜幕低垂>——盡情飛翔、把握美妙女性情慾》原載台灣《影響》第73期 P74、75]
德里克·賈曼不僅敢於面對自己的性向,同時為同性戀者尋求正義和公理,成為先鋒藝術家們和年輕同性戀者們的偶像。他認為他是英國人和同性戀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兩個事實,這兩個母題也是始終糾纏他的藝術中的兩個主題。賈曼曾經在英國倫敦大學的皇家學院研習藝術史,60年代中期開始以畫家的身份從事藝術活動。由繪畫進入電影,使得賈曼有別於傳統的導演,他對情節、故事都表現出極大的厭倦,他對電影的形式和傳達的抽象思想更感興趣。賈曼的影片始終執著於先鋒實驗傾向,在藝術上吸收了來自於繪畫與舞台藝術的精髓,同時又將故事發生的實際場景(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與當前的現實作了許多糅合,這在《卡拉瓦喬》這部影片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另外,他的一些影片如《花園》則使用MTV風格。[註:李二仕著《英國80年代四頻道的電視電影》原載《當代電影》2000年第3期 P34]
1975年,他拍攝了第一部長片《塞巴斯蒂安》,這部電影結構鬆散,其中有許多男子的裸體以及男子同性戀的性愛場面。三年後,他拍攝了《慶典》,把歷史引入現實,表現了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在她的魔術師陪同下共游70年代朋克(Punk)的倫敦城,真實地紀錄了那個時代頹廢瘋狂的亞文化。倫敦呈毀壞、衰敗的景象,戴著墨鏡的女王也成了後現代主義的形象。賈曼還酷愛畫家卡拉瓦喬,他在電影當中的光影與構圖,大量地挪用了卡拉瓦喬的明暗法,還拍攝了同名電影《卡拉瓦喬》。這部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很大成功。
賈曼於1994年因病去世,他的辭世之作《藍》是以“反電影”的極端形式出現的,片長76分鐘,1993年在威尼斯雙年展舉行了世界首映,引起了世界性的轟動。避開電影節而選擇藝術節,本身就是對電影這個媒體的反思:我們是否能在銀幕上看到你想看到的一切?賈曼否定了這種烏托邦的幻想。《藍》沒有活動的影像,或者說影像歸零,銀幕上只有一片藍色。沒有剪輯,沒有場面調度,沒有任何記號,企圖讓電影回到電影發明以前的狀態,非常接近“觀念藝術”,放棄了傳統的技法和媒材,引發觀眾進入冥想的狀態。已經雙目失明的賈曼放棄了在畫面上的訴說。他不想發展任何故事,也不用再去承擔任何一個敘事結構,他更不想去為自己即將消失的生命尋找一個自欺的、妥協的出路,或者去營造一個虛妄的形而上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挑戰了觀眾的窺視欲望和獵奇心態。賈曼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美學上的暴君,他不希望控制任何觀眾,他只對自己和自己的合作者負責。實際上是在考驗我們對影像的態度,我們是否已經成為影像的奴隸。你在電影中所看到的都是影像,那么只有一片藍色的銀幕不正是對電影的真實寫照嗎?
賈曼的一生都在為同性戀者的權利而奔走,他也是少有的贏得世界性尊敬的電影導演。當他得知自己患了愛滋病,生命不多時,他在海邊建了一個小屋,在屋邊修建了一個花園。同時他抓緊時間出版了大量書籍,回顧自己對愛情的理解:性如海一般寬廣,異性戀並不是“正常”,而只是“普通”罷了。他在自己的自傳的結尾寫道:“今晚,我累極了,我的目光無法集中,我的身體逐漸消沉。同性戀的朋友們,在我離你們而去的時候,我會唱著歌離開。作為見證人,我必須寫下這個時代的悲傷,但並不是要拂去你的笑容,請讀一讀我在字裡行間所寫的這個世界的關懷愛心,然後,把書合上,去愛吧!希望你們有更好的未來,無憂無慮地去愛。也記住我們也曾愛過。夜幕逐漸掩下,星光便會露出。”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藍(1993)
維根斯坦Wittgenstein(1993)
愛華德二世 Edward II (1992)
花園(1990)
戰地輓歌 War Requiem (1989)
英格蘭末日 Last of England (1988)
華麗的詠嘆調(1987)
卡拉瓦喬 Caravaggio (1986)
天使的對話(1985)
暴風雨(1979)
慶典(1977)
塞巴斯蒂安 Sebastiane (1976)
編劇作品
Wittgenstein (1993)
英格蘭末日 Last of England (1988)
浮世繪 Caravaggio (1986)
塞巴斯蒂安 Sebastiane (1976)
獲獎記錄
獲獎
第43屆(1993) 泰迪獎-泰迪獎最佳長片 維根斯坦 Wittgenstein(1993)
第42屆(1992) 泰迪獎-泰迪獎最佳長片 愛華德二世 Edward II(1991)
第42屆(1992) 費比西獎-新電影論壇 愛華德二世 Edward II(1991)
第41屆(1991) 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特別提及-新電影論壇 花園 The Garden(1990)
第38屆(1988) 泰迪獎-泰迪獎最佳長片 英倫末日 The Last of England(1988)
第38屆(1988) 國際藝術電影聯盟獎-新電影論壇 英倫末日 The Last of England(1988)
第36屆(1986) 銀熊獎 卡拉瓦喬 Caravaggio(1986)
第36屆(1986) 國際文學藝術電影傳播委員會獎 卡拉瓦喬 Caravaggio(1986)
提名
第40屆(1987)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華麗的詠嘆 Aria(1987)
第48屆(1991) 金獅獎 愛華德二世 Edward II(1991)
第36屆(1986) 金熊獎 卡拉瓦喬 Caravaggio(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