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1944— ),重慶忠縣人。書法家,現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重慶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書法研究員,並任重慶市南岸老年大學書法教授,除了書法之外他還擅長詩歌、剪紙、國畫等,可謂博學多才又多藝。戴三七出生於書香世家,五歲起便師從其父學書,青少年時期在當地便已小有名氣,遠鄉近鄰、商賈官要常常上門求他寫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三七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 1944
- 職業:書法家
人物簡介,藝術特色,
人物簡介
戴三七(1944— ),重慶忠縣人。書法家,現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重慶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書法研究員,並任重慶市南岸老年大學書法教授,除了書法之外他還擅長詩歌、剪紙、國畫等,可謂博學多才又多藝。戴三七出生於書香世家,五歲起便師從其父學書,青少年時期在當地便已小有名氣,遠鄉近鄰、商賈官要常常上門求他寫字。他從國小習並研究王體、趙體兼歐體,長於行書榜書,有評家說“其行書既有王體的飄逸瀟灑又有歐體的硬朗挺拔,他的書法作品具有濃郁的書卷氣”。這是一位“烏龜有肉在肚裡”、“屋裡打鑼名聲在外”其貌不揚的書畫家。六十多年來,他默默無聞地精耕細作在書畫藝術的土地上,深深地吮吸著中國古今書法大家們的精華而形成他特有的風格:戴三七書藝體,這是一種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進行繼承發揚、提煉升華而作的大膽嘗試和創新,其作品細細品來,亦工亦草、亦行亦楷,筆法精緻,美輪美奐。
藝術特色
竹禪齋華人書藝收藏社特邀書法鑑賞家張如明看了戴三七的幾幅書法作品後,如是大加讚賞:“他的作品用墨上枯潤相間讓人感到濃淡相宜、書寫張馳有度字裡行間疏密得體、運筆緩急有序且剛柔相劑,有些作品給人一種抑揚頓挫、動靜結合、筆法穩健而又不失狂野之大氣的視覺享受,有些作品中既有溫婉含蓄之細膩美也有豪放粗獷之陽剛美。戴三七的作品,愛好者讀得懂,其他書法家又不能完全模仿。”有位名叫陳斌的資深收藏者頗有見地對記者表示:“戴三七先生的書法作品是只原始股,比投資任何項目都更具保障係數有很大的增值空間。可以稱之為紙黃金。”這個評價應該是書法作品市場裡流露出的一個利好信息。
常言道:冰冷三尺非一日之寒。戴三七對書法的執著和痴迷長年如一日。他自幼喜歡書藝,且風雨無阻筆耕不輟地苦心耕耘了六十多個春秋,勤奮好學和聰穎領悟終於讓他最終形成了屬於自已的“戴三七書藝體”,可謂“寶劍鋒出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又應了中國那句“春種秋收”樸素的至理名言。有近七十年的人生旅程、六十餘年的筆墨生涯的戴三七書畫家可謂深藏不露至今依然保持著真實的謙遜態度:“前面已有古人,後更有來者,作為中國人能夠世世代代地傳承已有幾千年輝煌書史並讓中國書法生生不息,當是我輩欣慰之事。”
中國書法界一些熟悉他的專家介紹,戴三七先生在書法理論上,他堅持中國傳統的東方美學,反對以西方唯美觀點來詮釋中國古典的書法理論。他在郵電大學書法講座和一些大型書法研討會上以題為《國學與書法》強調國學是書法的土壤,加強字外功夫(指的是研究國學精髓而不只是寫毛筆字)的錘鍊才能全面地繼承傳統書法。
他主張碑學帖學共存共榮,反對抬碑抑帖或揚帖抑碑,傳承者可自由選擇做到真正的傳承;同時,他主張書法愛好者要借鑑地研習先輩們的書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提煉以實現自我升華,既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狂妄自大;他崇尚書法作品應根植於生活為華人為民族所能讀能懂,反對乖戾取巧和譁眾取寵而一時取悅於市場之舉,他更反對那種為名而名及投機取巧把書法作為沽名釣利之舉,這也是他一直堅持著的主流價值觀。據記者了解,為人低調處事認真的戴三七先生他不靠誹謗名家而出名,不以空頭理論而名,視名利乃身外之物,堅持“實踐形成自我”的理論。回頭看戴三七六十多年來的人生路,他不追名逐利不沽名釣譽,始終懷著一種敬畏之心對待優秀的傳統文化。如下是他2010年出訪新加坡時代表訪問團創作並集體向華人及國際友人朗誦的詩歌《中國書法》中的詩句:“我熱愛從遠古走來的中國書法/貪婪地把唐、宋、明、清各路大師請回家中/心追手摹/常與古人對話/楷、行、草、隸、篆/融會貫通/他從遠古走來/他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紐帶/他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盛衰/中國書法,國之瑰寶/盡顯華夏文明的風采/他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枝奇葩/我的身心融進了書法/他是中華文明的使者/中國書法正闊步走向世界/我們要為之添磚加瓦!”字裡行間無不闡述了一代書法家對中國優秀書藝的酷愛和對新一代期盼的心聲。
縱觀戴三七先生的漫漫人生路和他執著得近於固執的書藝生涯,令我輩肅然起敬,請我們隨書法鑑賞專家一起走進他書法世界之一隅,用我輩粗淺的目光來低層次地品鑑和簡略地解讀戴三七書藝體的點滴特色。戴三七的行書《蘭亭集序》共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態殊異,圓轉自如,顯得自然天成。整篇端秀清新,有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美。他繼承了?>王羲之書法“飄逸若游浮雲,矯健如驚龍”之特點,真正做到了神似。業內行家 滕子瑛 、羅哲光二位資深名家 ,看了他的行書冊頁 《前後赤壁賦》,評論道“真正得到了王羲之的筆意”。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再看戴三七的《江水—三峽》摘文主體部分共156字,有前序後跋,該作品正作為重慶書法家代表作之一參加“長江八省市書畫名作匯展”活動並在各地進行巡展,該作品字型上行草楷三體並用。在結構上遒媚緊斂,勢巧形密,蘊藏著一種行而突止、蓄而待發的‘勢’和‘態’,即所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字與字之間有起承轉合的映帶,似斷若連。作品中的楷體字在筆畫形態上求其勻整遒緊、勢如列陣,顯得規整勁健、雍容爾雅、儀態大方。而作品中的行草字由於筆勢連貫,筆畫之間的呼應關係更加緊密,點畫的態勢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字與字之間‘狀若斷而還連’筆法變化豐富,筆力勁健,速度勻暢,形態粗纖適度、自然含蓄,結體平和安詳,不激不厲;點畫放縱,筆勢流暢飄逸,體現出書家因筆畫勁落而情感激盪。
另一力作《醉翁亭記》也堪稱絕世佳作,在書寫內容上除了有前序後跋之外,篇幅中,戴三七巧妙地在字型上運用了大字與小字相間,使人看起來有一種跌盪起伏、抑揚頓挫的視覺美感。作品中的草書字型觀賞起來在筆法上斬釘截鐵,乾淨簡捷,從容不迫。‘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點畫的‘形’與‘勢’,有偃有仰,有正有斜,或長或短,或方或圓。如此等等,恕不一一而述。橫觀戴三七書藝體作品都有“技法與才情、理性與感性自然地融為一體”之特徵,其作品之成就可以說是歸功於他的“攬百家之長,集眾體之妙”。總之,戴三七書藝體創造了雄逸矯健、媚麗流美、中和典雅的書風,將中國書法推進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它不只是代表一種風格或一種境界,而是一個書法藝術新的體系正在形成。在這個博大的體系內,有嚴肅,也有飄逸;有對立,也有和諧;有情感,也有理智;有法則,也有自由。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各種各樣的書家,不管是古典的還是現代的,也不論是唯美的、倫理的,還是現實的、浪漫的,陽剛的、陰柔的……他們都會把它當作一個參考的典範,會從中汲取他們各自需要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