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世界月刊》民國二十四年(1935)11月1日創刊,上海戲世界日刊社發行,主幹梁榨華,編輯劉幕耘、汪紹仿。月刊,十六刊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戲世界月刊
- 語種:中文
- 編輯單位:上海戲世界日刊社
- 創刊時間:1935年11月1日
- 出版周期:月刊
人員編制,辦刊宗旨,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人員編制
該刊由劉慕耘、汪紹枋編輯,諸民誼題刊名,主要撰稿人有李萬春、于右任、梁梓華、王蘭、寒梅齋主、黃龍、劉菊華、孫修文、人情、張惠良、扶搖倉主、素香齋主、菊圃歸客、姜如花、白岡、魏福孫、秋楓、劉藝舟等人。
辦刊宗旨
宗旨是“尋求戲劇的真話,探討戲劇的原素,研究戲劇的構成”。
刊登內容
主要刊載戲劇評論,演員介紹,小說、劇本,梨園佳話,戲曲圖片與名人書畫,展示戲劇藝術形象,研討戲劇藝術和介紹名藝人。創刊號是著名京劇演員李萬春專號,發表了有關他的劇照、傳記文章及各界人士對他的評論。第二期是西班牙著名劇作家魏佳(維加)專輯。該刊每期都刊登大量名伶照片,梅蘭芳、尚小雲、潘月椎、楊小樓、譚富英、譚鑫培等人的劇照都被該刊登載。《一般的期望》為梅蘭芳、杜月笙、齊如山、程硯秋、王泊生等各界人士對該刊的題詞,可見該刊影響之大。並刊登有蔣中正給啟新照相館的題詞:藝術之光。該刊以發展中華戲劇為目標,刊登大量戲劇理論作品:《從崑曲到皮簧》、《程、苟玉堂春之比較觀》、《粉墨陽秋》、《檢討世界戲劇進化的概說》、《關於平劇待做的工作》、《武漢平劇的緣起與現在》、《戲劇之分治及其構造》等。該刊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戲劇刊物,為我國的平劇、漢劇、崑曲等劇種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受到當時戲劇界名人的廣泛關注。
諸民誼題刊名。于右任等題詞。創刊號是著名京劇演員李萬春專集,發表了他的劇照、小傳及各界人士對他演技評論的文章。第二期中專辟西班牙著名劇作家魏佳(維加)專輯。每期圖片文字各半。圖片側重刊登史料性的中國戲劇團片、名家傑作的戲照,如名伶時小福、潘月椎、楊小樓、譚富英、譚蠢培,德籍坤伶雍竹君等。文字類要目有:西湖散人翻譯日人青木正兒的《從崑曲到皮簧》、幕耘的《程、苟玉堂春之比較觀》、菊華的《粉墨陽秋》、劉藝舟的《檢討世界戲劇進化的概說》。該刊出了二期後,曾休刊。民國二十五年8月15日復刊,續出一卷三期,發行人改為楊碩儀,停刊日期不詳。
文化傳統
序幕(劉慕耘)
刊物創始的前面,老有一篇“卷頭語”之類的談話,想做官的宣誓一樣,必須具備這種手續。我們是刊物,尤其是戲劇的刊物,在前面的一頁,不說兩句也許有點兒失掉重心樣。在現代談中國的戲劇,首先一個問題就覺得種類太龐雜了。有舊劇。有新劇(包括話劇歌劇等等),由地方劇,有土劇,還有流行農村社會的一種介於土劇與地方劇之間的一種地方劇,由這些種劇的裡面,我們要去尋求,探討戲劇,那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因為不容易,所以一般戲劇學者,也僅僅只就流行於社會最廣的兩種劇——舊劇與新劇,來作為研究的工具。雖然這原因並不像我說的這么簡單。但廣大部分的事實,正是這樣。
因了新舊兩種劇,流行於同一個社會,於是乎便形成了兩種戲劇的角力。新的方面,要從舊的黑幔中衝出一條道路,不惜痛詆舊的,同時舊的方面也因了要保護古代的典型,而卑視新的,這樣一來,雙方便形成一個很大的堡壘。誰也不能謀到平衡的發展!可是究竟中國現代的社會,需要哪一種戲劇,這表面好像是很容易答覆,其實問題也不很好解決!
我們不敢說從事與戲劇事業,更不敢說我們對於戲劇有極大的修養。我們在上述的情形下,我們只是“尋求”,“探討”,“研究”。因為天賦予我們一種欣賞藝術的智力,我們就只有拿這種智力,去做“尋求”“探討”“研究”的工作。這本刊物,就是我們“尋求”“探討”“研究”的一種成績測驗器。
我們既認清了我們的路線,我們對於中國的一切戲劇,都照著我們既定的路線做去!我們並不主張中國哪種戲劇值得研究!哪一種戲劇,應該鄙棄。我們只覺得凡是一種戲劇,不拘它的內容和形式怎樣?都值得去研究,就是渺而且小的一種流行民間的歌謠吧!我們也認為他有他存在的價值在。中國的一般戲劇學者,對這點似乎很漠然,我們由一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們研究哪一種戲劇,就對哪種去下死的功夫。除這種戲劇以外,對任何戲劇都卑視,好像說不上是戲劇樣。這點,我認為是一種劣根性,我們絕對的避免,避免這種卑污的心理!
舊劇,我們相信它,相信它是古典派的藝術。雖然一些舞台上的技術,曾經被人們嘲笑過,可是我們就認為人們嘲笑的“揮鞭如走馬,推敲似有門,疊椅為山,方布作單,四個兵代替一支人馬,一迴旋算數千路``````等等”都是舊劇中值得研究而獲得普遍歡迎的舞台技術之一種。
新劇,(包括話劇新劇樂劇;)我也相信它,因為它是時代的產物,至少可以代表時代。雖然戲劇的元素里,沒有過去與時代的分別,可是如果把舊劇的台 上,加上時代兩個字,似乎也有點不稱。
我們知道我們的能力,不足以當此大任。但,天賦予我們一種研究學理的腦汁,我們決定盡我們的力量,去尋求戲劇的真諦,探討戲劇原素,研究戲劇構成。我們很希望同志,尤其希望一般的戲劇學者,給我們以指導糾正,我們在戲劇屏藩里,表示十二萬分的敬意。反之,假使一般的給我們以誹謗以及非善意的批評,我們也只有接受,因為我們相信“人之所以不滿,就是因為我不能滿足他們。”的這句名言。十,十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