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調整/共和國故事

這本《戰略調整(三線建設決策與設計施工)》由鐘聲編寫: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新中國已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60年的神州大地經歷了滄桑巨變。從開國大典到60年國慶盛典,從經濟戰線上的三大戰役到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從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確立,從宜將剩勇追窮寇到建立了強大的國防軍,從取締一切不平等條約到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雙百”方針到體制改革後文化事業的欣欣向榮,從掃除文盲到科教興國戰略建設新型國家,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實現小康社會,凡此種種,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各個領域無不留下發展的足跡,寫就不朽的詩篇。 本書可謂是一部書寫紅色記憶的讀物,它對於了解共和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這本書又是一本普及性讀物,既針對重點閱讀人群,也適宜在全民中推廣。 《科技之路(二十一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批准建設)》是“共和國故事”叢書的其中一本,就讓大家讀一讀共和國60年這段波瀾壯闊的傳記吧!

基本介紹

  • 書名:戰略調整/共和國故事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19頁
  • 開本:16
  • 作者:鐘聲
  • 出版日期:2011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說:“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
《戰略調整(三線建設決策與設計施工)》由鐘聲編寫是“共和國故事”叢書的其中一本,就讓大家讀一讀共和國60年這段波瀾壯闊的傳記吧!
我們應當心繫民族命運,心繫國家發展,心繫人民福祉。振奮昂揚向上向前的精神,讓愛國主義旗幟永遠高高飄揚。讓偉大祖國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

圖書目錄

一、勢在必行
國際形勢驟然變化/002
揭露蘇聯陳兵陰謀/006
撲滅美國點燃的戰火/011
粉碎美蔣特務竄犯/015
遏制印軍蠶食領土/020
蘇美急於打中國牌/025
毛澤東提出戰略構想/029
毛澤東準備鞏固後方/035
二、作出決策
毛澤東批示總參報告/042
毛澤東進行戰略布局/048
毛澤東提出“三線”建設主張/055
毛澤東發布總動員令/058
國防工業部門上報檔案/067
國家計委提出計畫綱要:/071
三、戰略部署
毛澤東決定開發攀枝花/078
周恩來作出重要指示/084
薄一波對遷建提出建議/092
廣東省委提出積極備戰/094
確定西南“三線”建設體制/099
攀枝花採取重大措施/106
攀枝花展開建設工作/111

文摘

1963年7月30日,鄧小平同志在工業問題座談會上傳達了黨中央的決定:
還要進行三年調整,重點是鞏固、充實、
提高。創造條件,為第三個五年計畫做好準備。
8月6曰,召開各部負責同志討論1964年計畫的會議,薄一波在傳達黨中央的指示時指出:
這三年的調整,著重在填平補齊。不要一說調整,就單純理解為繼續精簡人員、裁併機構、關並企業。1964年計畫要瞻前顧後。解決吃穿用,吃的方面是糧食;穿的方面是紡織品.加上維尼龍和塑膠製品,如尼龍襪、塑膠鞋和鞋底等;用的方面是桌椅板凳、鍋碗瓢盆和暖水瓶等日用工業品,而不是電冰櫃、電視機。要把基礎工業發展起來,進行必要的國防建設。歸納起來,吃穿用第一,基礎工業第二,國防第三。這是發展工業的方向,也是國民經濟計畫的方向。
同年9月5日至27日,黨中央召開工作會議,討論農村工作和1964年國民經濟計畫和工業發展問題。 會議確定把1963年至1965年作為“二五”計畫到“三五”計畫的過渡階段,在此階段對國民經濟繼續進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貫徹執行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發展國民經濟總方針,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精神,按照解決吃、穿、用-加強基礎工業,兼顧國防,突破尖端技術的次序安排經濟計畫。
鄧小平在會上提出在“三五”計畫內要建設5億畝穩產高產農田,第二步再提高5億畝;“三五”期間就是要努力解決吃、穿、用問題。
1963年底,國務院召開全國工業交通工作會議,工交各部委負責同志、各大區和各省、市、自治區主管工交工作的負責同志及經委主任參加,研究改進計畫工作。
李富春代表國務院在會上作了報告,他指出:各級計委必須克服屁股坐在工業上的毛病,要首先抓農業發展計畫和支援農業的計畫;在國家財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三五”計畫期間首先抓水利、肥料和必要的農業機械,到1970年實現三個目標,一是建設5億畝比較旱澇保收、穩產高產農田,二是化肥產量達到1000萬噸,三是化纖產量達到20萬噸。
P2-3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新中國已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多視角、多側面對其進行解讀。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會、民生等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暫的,但這60年帶給中國的卻是極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經歷了滄桑巨變。從開國大典到60年國慶盛典,從經濟戰線上的三大戰役到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位,從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確立,從宜將剩勇追窮寇到建立了強大的國防軍,從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到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雙百”方針到體制改革後的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從掃除文盲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新型國家,從翻身解放到實現小康社會,凡此種種,中國人民在每個領域無不留下發展的足跡,寫就不朽的詩篇。
60年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滄海一粟。其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怎樣發生的,過程怎樣,結果如何,卻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對此,親身經歷者或可鮮活如昨,但對後來者來說卻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對某段歷史的記憶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於此,為了讓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永遠銘記共和國這段不朽的歷史,我們推出了這套《共和國故事》。
《共和國故事》雖為故事,但卻與戲說無關,我們不過是想藉助通俗、富於感染力的文字記錄這段歷史。這套500冊的叢書匯集了在共和國歷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500個重大歷史事件。在叢書的謀篇布局上,我們儘量選取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義的若干事件加以敘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國發展的全景和脈絡。為了使題目的設定不至於因大而空,我們著眼於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緣起、過程、結局、時間、地點、人物等,抓住點滴和些許小事,力求通透。
歷史是複雜的,事態的發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於敘述者的視角、文化構成不同,對事件的認知或有不足,但這不會影響我們對整個歷史事件的判斷和思考,至於它能否清晰地表達出我們編輯這套書的本意,那只能交給讀者去評判了。
這套叢書可謂是一部書寫紅色記憶的讀物,它對於了解共和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這套叢書又是一套普及性讀物,既針對重點閱讀人群,也適宜在全民中推廣。相信它必將在我國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中發揮大的作用,成為裝備中國小圖書館、農家書屋、社區書屋、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職工圖書室、連隊圖書室等的重點選擇對象。
編者
2010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