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戰旗鎮1949年12月解放,1950年改隸第六區,1951年劃出第五至八村和第十一村,成立金鼎鄉。中和鄉轄6個村。1953年初將梓潼縣瓦子鄉部分村併入,改隸第四區。1955年將金鼎鄉的第五、六村,瓦子鄉的第一、二、四、九、十村劃入調整為下轄10個村。同年撤第四區,直隸縣轄。1958年10月成立中和鄉人民公社。轄10個管理區,隸新安區。1962年轄12個大隊。1967年大破四舊時更名為戰旗公社。1968年5月成立戰旗公社革命委員會。1972年秋在縣上的安排下,又恢復了戰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轄16個村,1984年改公社為鄉。1992年9月在上級的撤區並鄉建鎮的統一規劃下,由戰旗鄉改為戰旗鎮,隸江油市。
行政區劃
轄場鎮居委會,中和、銀豐、梨園、青春、榮華、石廟、新升、白沙、三一、海棠、三清、白坪、白雲、瓦子埡、公坪、回龍16個村,113個村民小組。戰旗鎮位於市境東部,梓江公路橫穿其境。
人口民族
2000年有人口1732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0人,占總人口的2.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人口出生率為7.4‰,主要為漢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6614
|
男
| 8746
|
女
| 7868
|
家庭戶戶數
| 4981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6262
|
家庭戶男
| 8510
|
家庭戶女
| 7752
|
0-14歲(總)
| 3090
|
0-14歲男
| 1613
|
0-14歲女
| 1477
|
15-64歲(總)
| 12166
|
15-64歲男
| 6438
|
15-64歲女
| 5728
|
65歲及以上(總)
| 1358
|
65歲及以上男
| 695
|
65歲及以上女
| 66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6381
|
總人口8473人(2017)。
經濟狀況
戰旗鎮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580米,屬於淺丘地形,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氣候170C左右,年降水量700-12000毫米,二00年底有耕地24116畝,其中水田17536畝,旱地6580畝。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
小麥、玉米為主,油米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生薑、海椒等。養殖業以養蠶、養長毛兔、養豬為主,小家禽主要有雞、鴨、鵝、兔等。2000年戰旗鎮農業總產值達到4177萬元,糧食總產達到13562噸,(因產業結構調整與常年相比減100餘噸)。水果總產898噸,蠶繭總產155.5噸,生豬出肥20164頭,小家禽60餘萬隻,長毛兔一萬隻,稅收10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37元。擁有個體企業350個。2000年企業總產值達到8400萬元,實現利稅325萬元。
基礎建設
交通
江梓公路橫貫全境。交通十分方便。戰旗鎮境內村級公路實現網路化。各型車輛暢通無阻。中巴客運車往返江油、梓潼之間。江油至戰旗每天往返二十班次。
通訊電力
鎮境內有1500部電話與市郵電局併網,可直撥中國各地。各類無線通訊網履蓋全鎮,完全消除了信息接收盲區。閉路電視、廣播信息履蓋全鎮。高低壓線路履蓋全鎮,村村戶戶逐步走向電器化。
文教
戰旗鎮有初級中學校一所,國中建製成人教育中心校一所,中心國小一所,村小9所,中心幼稚園一所,村級幼稚園9所,衛生院(醫療點)17個,文化廣場(4000m2)一個。
地方特產
特產有: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油米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生薑、海椒等。
甘蔗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屬植物,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甘蔗是一種高光效的植物,光飽和點高,二氧化碳補償點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強度大,因此甘蔗生物產量高,收益大。甘蔗是中國製糖的主要原料。甘蔗是能清、能潤,甘涼滋養的食療佳品,古往今來被人們廣為稱道,就連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們對其也情有獨鐘。
大金條海椒
又名大紅袍,它果形大、產量高,四川省很多地區都有栽培。株高70-75厘米,開展度約70厘米,分枝性強。葉片長卵圓形,綠色。第一花著生於11-13節,單花,長花柱。果實長約15厘米,寬1.2-1.4厘米,長羊角形,青熟期綠色,老熟期鮮紅色,果頂部漸尖,花萼下包,果面微皺,有光澤,果柄長約5.0厘米,胎座小。單果重約0.8克,抗病力強,是制辣椒乾(乾紅海椒)的主栽品種之一。
二金條海椒
是一個高產、質優宜於作辣椒乾的好品種。株高65-75厘米,開展度約75厘米,分枝性強。葉片長卵圓形,綠色。第一花著生於10-13節,單花,長花柱。果實長12-14厘米,寬約1.2厘米,細長指形,青熟期綠色,老熟期鮮紅色,有光澤,果頂漸尖細,花萼下包,果面微皺,果皮較薄,胎座較小,果柄長4.0-6.0厘米。單果重約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