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銅鐓足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銅鐓足
- 館藏地點:廣東博物館
- 所屬年代:戰國
- 類別:銅器
戰國銅鐓足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戰國銅鐓足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春秋晚期銅鐓 春秋晚期銅鐓是一件春秋晚期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春秋晚期銅鐓長9.8厘米,直徑2.4厘米。
盛食器和禮器。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由鼎、簋的形制給合發展而成。基本造型為圓腹、雙環耳,三足或圈足,窄蓋。器身常飾有環帶紋等。簡介 中文名稱: 青銅敦 英文名稱: Bronze dui (a kind of ding shaped of watermelon)歷史分析 鼎和簋相結合演變而成 根據周代禮儀的規定,敦是專門盛黍、稷、稻、粱等...
此銅鳩杖鐓為青銅鳩杖中的一段,完整的鳩杖由杖首、杖鐓、杖身組成。此杖鐓末端為一跪坐人形,雙目平視,雙手放置膝部,屬奴隸。青銅杖在春秋、戰國時應被視作權力的象徵。紹興漓渚和江蘇丹徒、北山頂春秋墓中均有青銅鳩杖出土。精品名稱: 青銅鳩杖鐓 級 別: 一級乙 作 者:尺寸及重量: 縱: 18....
名字: 春秋戰國青銅鳩杖鐓 級別: 一級 年代: 春秋 尺寸: 縱18.7厘米 來源: 浙江省吳興縣政工組移交 收藏單位: 浙江省博物館 春秋戰國青銅鳩杖鐓詳解 編輯 播報 此銅鳩杖鐓為青銅鳩杖中的一段,完整的該有杖首.杖鐓.杖身組成。此杖鐓末端為一跪坐人形,雙目平視,雙手放置膝部,屬奴隸。青銅鳩杖在春秋戰國時...
禮器。分杖首和杖鐓兩部分,杖首長26.7厘米,銎徑3.7厘米,厚0.2厘米。杖鐓長30.6厘米,銎徑3.6厘米,厚0.2厘米。由木質杖身相連。底端跪坐人像,雙目平視,兩手放置膝部,頭上蓄髮至額前和耳部,腦後為一椎髻,橫穿一簪。通身各部位有雲紋及幾何紋,手臂上為蟬翅紋,其下有數圈弦紋,腰系一帶。春秋戰國時的鳩杖,亦...
秦俑坑已發現青銅鈹16件,可以訂正把過去將鈹誤視為短劍的錯誤。根據已發現的銅鈹實物,鈹全形由鈹首、格、銅鐓組成。有學者認為,鈹之(即長柄)有積竹、木柄兩類。而鈹也有扁莖銅鈹和銅鈹兩種,銅鈹主要流行於戰國時期的楚、趙等國。扁莖銅鈹主要流行於秦國。從鈹鐓內遺蹟來看,秦鈹使用的為積竹柄。戟...
陶盆。石器為滑石環、礪石。青銅器有越式銅鼎、素麵銅盉、銅鉦、人首柱形銅器、銅劍、銅矛、銅戈、銅鉞、銅斧、銅筋簇、銅鐓、銅篾刀等。其中,雲雷紋銅鼎、銅鑒、斜角紋銅矛、竊曲紋銅矛和陶罐是廣東首次發現。三座墓葬分別屬於戰國早、中、晚3個時期,對研究西江流域青銅時代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本圖錄的出版配合展覽的舉辦,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的歷史,也進一步推動當今吳越楚文化的學術研究。作者簡介 蘇州博物館,作為一家綜合性的博物館,館藏豐富,收藏了許多精美的青銅器,舉辦的“吳越楚青銅器特展”推動了吳越楚青銅器研究的發展。圖書目錄 第一單元 Chapter 1 兵戎相見——青銅兵器…...
春秋青銅鳩杖鐓 春秋青銅鳩杖鐓縱18.7厘米,此銅鳩杖鐓為青銅鳩杖中的一段,完整的鳩杖由杖首、杖鐓、杖身組成。此杖鐓末端為一跪坐人形,雙目平視, 雙手放置膝部, 屬奴隸。文物介紹 青銅杖在春秋、戰國時應被視作權力的象徵。 紹興漓渚和江蘇丹徒、北山頂春秋墓中均有青銅鳩杖出土。
文物介紹 禮器。分杖首和杖鐓兩部分,由木質杖身相連。底端跪坐人像,雙目平視,兩手放置膝部,頭上蓄髮至額前和耳部,腦後為一椎髻,橫穿一簪。通身各部位有雲紋及幾何紋,手臂上為蟬翅紋,其下有數圈弦紋,腰系一帶。春秋戰國時的鳩杖,亦應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現收藏於紹興博物館。
戰國秦漢文物 銅戈銅鐓 銅戈 銅劍 青銅環首刀 “卜”字形銅戟 四鋪首銅壺 銅壺 銅壺 銅鼎 銅鼎 錯金銀雲龍紋銅鼎 銅鍅 銅鍅 銅釜甑 銅樽 銅锺 銅岙 銅耳杯 銅鍪 銅鍪 銅簋 銅刁斗 銅絹 銅盆 銅盆 銅沐盆 銅熏爐 銅熏爐 銅熏爐 銅燈 貼金箔彩繪雲氣紋銅鏡 “長宜子孫”銘文銅鏡 杜氏神仙人物...
戰國螭梁�戰國四�鏡 戰國勾連雲紋豆 戰國重金壺戰國人 形銅燈 西漢祭祀場面�貝器 西漢騎�人物博山� 明銅�劉海戲金蟾對� 西漢熊雀形器足西漢 鳥形壺 西漢長信宮銅燈 西漢鳥形燈西漢熊足鼎 東漢銅奔馬東漢伍子胥 畫像銅鏡 明銅方� 清點金銅香�清乾隆 銅薰� 清圓明園銅猴頭像 ...
錯銀銅鐓 1968年,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鄉坪樂村戰國秦長城遺址中出土的錯銀銅鐓,就是一種青銅質錯銀器物件,高6.9厘米,直徑2.7厘米,整體呈細腰筒形,平底,上端有銎可以裝入戈、戟的木柄。銅鐓製作工藝十分精巧,周身和底部用細小的銀片和銀絲鑲嵌,然後銼平;全身整幅圖案構成規整的捲雲紋和曲線紋,線條...
鐓”。最初的矛,有用獸角、獸骨,或用竹木,或用尖形石塊製作。商周時代,都用青銅製作,商代的一般形體寬大,殷墟出土的銅矛,製作、雕鏤精美,下方有雙環,用來系纓絡飾品。春秋戰國的矛漸向細長演變,製作尤為精美,矛體和洞柄,有的刻有銘文和紋飾,有的還嵌有金銀。漢代以後,多用鐵矛。
“王”字銅量 戰國·楚 銘文獸足蓋鼎 戰國 獸足弦紋蓋鼎 戰國 圓腹細高足鼎 戰國 蹄形鱒 戰國 錯金蹄形鱒 戰國 狹援內刃戈 戰國 錯銀筒形鐓 戰國 寬狹刃矛 戰國 捲雲紋提梁爐 戰國 捲雲紋錯銀獨角獸 戰國 雙環耳豆 戰國 附耳蹄足蓋鼎 漢 弦紋小蓋鼎 漢 蕉葉幾何紋壺 漢 北斗七星帶鉤 漢 高望山...
商代青銅觚 商代獸面紋銅鼎 商代""叔龜""銅觶 春秋叔孫氏戈 齊刀幣 戰國白玉透雕龍螭環 戰國白玉透雕龍鳳紋佩 戰國白玉透雕龍虎紋佩 戰國包金龍鳳紋銅鐓 戰國錯金銀銅盒 戰國鎏金銅當盧 齊國瓦當 戰國青銅編鐘 戰國青銅汲酒器 戰國白玉透雕龍首璜 戰國石磬 戰國晚期陶熨具 戰國青銅雁足燈 戰國銅鷹首匜 戰國...
銅鐓 戰國 ︳149 陶庭院 漢 ︳152 陶撲滿 漢 ︳153 石錢範 漢 ︳153 銅鏡 漢 ︳154 銅鐎斗 漢 ︳154 陶繭形壺 漢 ︳155 彩繪陶壺 漢 ︳157 彩繪武士俑 唐 ︳158 彩繪侍女俑 唐 ︳159 迦陵頻伽陶立像 唐 ︳159 彩繪天王俑 唐 ︳160 銅虎頭鞋 唐 ︳161 銅鏡 唐 ︳161 瓷執壺 唐 ︳162 瓷枕...
秦以前鈹首多用青銅鑄造。漢代多用鐵制,鈹首比秦代銅鈹顯著加長,增強了殺傷的效能。關於鈹的最早記載見於《左傳》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6年)"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戰國至漢初,戰場上較普遍地使用鈹。西漢軍隊有"長鈹都尉"一職,可見鈹在作戰中的地位。西漢中期以後,鈹的使用減少,並逐漸從戰場上消失 ...
而其中出土的一件銅鈹更令人稱奇。據介紹,鈹是一種兩面帶刃,形狀似劍,裝有長柄的長兵器,通常由鈹首、木柲和銅鐓三部分組成,屬於步兵類武器。鈹在作戰時主要用於直刺和砍殺,盛行於春秋戰國到西漢時期,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消失。大雲山漢墓發現的銅鈹其帶刃的前端類似短劍,長約30厘米。雖然距今至少已有2100年...
隨縣擂鼓墩1號墓是戰國早期曾國諸侯名乙的墓,在這個墓中出土了很多精美的文物。內容擴充 戟 古代兵器。是戈和矛的合體,兼有戈之用於鉤、矛之用於刺兩種作用。安裝木製或竹束成的柲,柲端也有銅鐓。商代有戈、矛分鑄的戟,如河北藁城台西所發現的。西周的戟多將戈、矛合鑄成一體,如河南濬縣辛村衛墓出土的...
秦王嬴政“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在其數代先祖努力經營的基礎上,“橫掃六合”,利用不足十年的時間“邁向統一”。第三單元“百代秦政”講述秦的統一終結了春秋戰國時代五百餘年混戰不休的社會大動盪,中央集權制的創立以及統一措施的推行,向大家展示秦始皇的雄韜武略以及當時社會的生產生活狀況。本次...
圖21 赫章出土西漢銅鋤 圖22 赫章出土漢代同勞比五銅澡槃 圖23 平壩出土六朝銅托杯 圖24 赫章出土漢代(競競)渡紋銅鼓 圖25 赫章出土戰國鼓形銅釜 圖26 松桃出土漢代五銖錢紋虎鈕鐓於 圖27 威寧出土西漢牛頭形銅帶鉤 圖28 威寧出土西漢鯢魚形銅帶鉤 圖29 赫章出土西漢日光銅鏡 圖30 興仁出土漢代銅俑 圖31...
富盛戰國窯址 宋六陵 王守仁墓 徐渭墓園 蘭亭 舜王廟 舜王廟石雕 舜王廟木雕 魯迅外婆家——朝北台門 徐錫麟故居 陶成章故居 東安戲台 三江閘 應天塔 建初買地刻石 柯岩造像 陶懌進士牌坊 青銅鳩杖 青銅鳩杖局部 青銅鳩杖局部 龍虎鏡 伎樂銅屋 青銅長劍 青銅鐸 魚鰭形三足鼎 編鐘 (鐓)於 印紋陶尊 原始瓷盉...
國字山墓群,位於江西省樟樹市大橋街道彭澤村洪光塘自然村西南,2013年因盜墓所發現,根據出土遺物等推斷,墓葬時代在戰國中期。墓主有著很高的身份地位,推測是越國王室貴族。國字山墓群均為雙斜坡短墓道中字形豎穴土坑墓,外圍有方形或圓形圍溝(兆溝),圍溝上有過道相連線,有單獨墓園,墓園內還有外藏坑。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