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楚王酓(悍)鼎是戰國時期的祭祀用青銅器。1933年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楚王酓(悍)鼎
- 館藏地點:天津博物館
- 出土時間:1933年
- 所屬年代:戰國
- 類別:青銅器
戰國楚王酓(悍)鼎是戰國時期的祭祀用青銅器。1933年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戰國楚王酓(悍)鼎是戰國時期的祭祀用青銅器。1933年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文物歷史楚王鼎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李三孤堆是傳說中的楚王陵所在。1933年,安徽大水,李三孤堆墳塋被...
楚王酓(熊悍),只(戰獲)兵銅,正月吉日,(室鑄鐈鼎)之盍(蓋),共(以供)歲(嘗),(冶)師史?(秦),(佐)苛(為)之,集脰(廚)。楚王酓?(熊悍),?只(戰獲)兵銅,正月吉日,?喬鼑(室鑄鐈鼎),(以供)歲(嘗),(冶)師盤埜,(佐秦)忑(為)之,集脰(廚)。三楚。
楚王酓(悍)鼎 楚王酓(悍)鼎,現藏於天津博物館。文物歷史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文物特徵 鼎身銘文記載:楚國第42任國王楚幽王“熊悍”。
楚王盦悍鼎即楚幽王的鼎。楚幽王,熊(寫作盦)姓,名悍(即忎),公元前237—228年在位。楚人是華夏族南遷的一支,興起於荊楚(今湖北)大地的楚部落,楚國是春秋戰國時期南方的諸侯國,其國君為熊氏。楚國都邑曾幾經遷徙,公元前241年,楚王考烈為避秦國威脅,將都城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經歷考烈、幽、...
戰國楚王酓胐鼎,1933年安徽壽縣朱家集出土,通高59.7厘米,寬60.5厘米,口徑46.6厘米,重53.8kg。銘文記楚王酓胐鑄造此鼎,以供歲祭之用,置於集廚。。【簡介】通高59.7cm,寬60.5cm,口徑46.6cm,重53.8kg。鼎圓體,三蹄形足,雙附耳,有蓋,蓋上有三短足,蓋正中一鈕凸起可穿環。附耳、蓋與鼎身...
楚王的禮器——酓前銅匜鼎,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1933年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簡介 匜鼎是盛水器,有的匜鼎底部有煙炱痕跡,推測也可作煮食物用的器具。此匜鼎口沿外壁有銘文12字:“楚王酓前作鑄釶(yí)鼎以共歲嘗”。 青銅器中的匜往往自銘“也”或“釶”,...
鼎、楚王酓肯鼎、曾姬無恤壺等。銅器銘文中見有酓章、酓?、酓肯三位楚王之名。酓章即楚惠王熊章,酓?即楚幽王熊悍,但對酓肯之器學者頗有異議,多數認為酓肯即楚考烈王熊元(公元前262~前238年在位)。這批銅器中,有的可早到戰國初年,最晚的為戰國晚期,延續時間較長。銅器的種類豐富,是研究戰國...
出土銅器總計1000餘件,散見於多種著錄。著名的銅器有楚王酓章劍、楚王酓忎鼎、楚王酓肯鼎、曾姬無恤壺等。多數學者認為,銘文中的楚王酓章即楚惠王熊章,楚王酓忎即楚幽王熊悍,楚王酓肯即楚考烈王熊元。銅器器形有鼎、鼒、爵、鑒、盤、豆、勺、壺、簋、劍等,製作年份或先或後可貫穿整個戰國時代。
鑄客銅鼎,又稱楚大鼎或大鑄客鼎。戰國青銅器。1933年壽縣朱家集(今屬淮南市)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收藏於安徽省博物館圓口,方唇,鼓腹,圓底,三蹄足。此鼎形制雄偉,堪稱楚國重器。2002年,該鼎被列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鑄客銅升鼎,1933年壽縣朱家集(今屬淮南市)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戰國...